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史观下的"澳门1601事件"反映出全球化早期不同文明相互影响的细节和模式。除了葡荷贸易竞争这个根本原因外,该事件亦掺杂了广东税吏与澳门葡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等诸多因素,而澳门因"双重效力"于两个贸易体系的特殊角色成为矛盾的焦点。该事件亦是葡荷两国、澳门与广东和明廷、广东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诸多政治、宗教、财政、政策通过澳门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中可见澳门在世界贸易体系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历史作用及其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2.
澳门土生文学关于土生人“起源”的记忆,为解释澳门土生何以从繁复的遗传底本简约为中葡混血提供了文学-文化的视野;其祝祷与歌唱的意蕴是建构“澳门性”的表述;澳门土生文学作为跨文化的文学“镜像”,一定程度上是关于澳门文学跨文化场域的提醒。  相似文献   

3.
近代澳门一度成为粤西海岸与西江流域经济圈的“商业中心”。然而 ,随着内河轮船贸易的发展 ,粤西南各埠改以香港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中转港 ,澳门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苦力与鸦片贸易相继衰竭 ,给畸形发展的近代澳门贸易造成难以替代的缺失 ;澳门航道逐年淤浅 ,港口工程与商业设施落后 ,难以在轮船贸易时代发挥中转贸易港的功能 ;澳葡当局治澳作风呆板惰滞 ,压制自由竞争 ;这一切导致近代澳门贸易地位再度滑落 ,并对当代澳门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澳门自“开埠”以来,在任何历史阶段,都不是通常所谓“殖民地”,而一直是中国领土;葡人居留澳门及葡国对澳门的事实统治,不能从法律上否定中国对澳门的法定领土主权;澳门回归祖国,不是领土主权再转移式地确定主权归属,而是结束中国依法对澳门行使主权受阻却的非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笔者1999年出版《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一书后,据新见资料续作的考证。据钱澄之《田间诗集》,发掘出大汕出卖绘画作品周济清初遗民志士的史料。文章分析了现存广州光孝寺中大汕1692年所作碑文。它与澳门普济禅院中现存之“大汕宗风”的牌坊一起,成为大汕在广州和澳门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有力象征,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大汕为历史进步所作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运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通过实证方法,分析了澳门自2002年博彩经营权开放后,推动“垂直式”和“横向式”多元化以实现适度多元化的经济发展策略的实施效果。实证分析表明,澳门经过十多年努力,“一业独大”局面并没有得到遏制。无论在“垂直式”还是“横向式”多元化发展都是差强人意的。不过通过产业动态绩效指数计算,发现澳门金融还是取得长足发展,只是被掩盖在博彩业的光环之下。  相似文献   

7.
按"一国两制"实践的内在逻辑,可以将"一国两制"的澳门模式分为"回归模式"和"实验模式"。澳门回归模式是澳门回归过程的方式和步骤。澳门实验模式主要指澳门回归后"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实施方式、状态和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与回归模式相比,澳门实验模式尚未定型,但业已创造了重要的经验。澳门实验的核心,就是对特别行政区与内地之制度发展与整合的求解。澳门实验既是改变澳门自身命运的实验,"实验田"的产品也将为中国迈向现代国家提供经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1550~1640年代澳门对东南亚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是葡萄牙人海上殖民帝国和海外贸易体系的重要据点 ,葡人采取王室贸易和私营贸易形式经营澳门对东方贸易 ,其中东南亚、日本是澳门贸易的主要区域。 1 5 5 0~ 1 640年代 ,葡萄牙商船经常进出安宪、会安、暹罗阿瑜陀耶、北大年、马六甲、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望加锡、帝汶等港口 ,构成亚洲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汤姆司中文铅活字"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所聘请英国印刷技师汤姆司(Peter PerringThoms)负责监制的一批中文铅活字。其研制的缘起是为了《华英字典》的出版,它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一套中文铅活字。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所关闭后,这批铅活字后被赠与美国海外宣教委员会广州印刷所,1856年毁于广州大火。"汤姆司中文铅活字"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社科联负责人暨港澳社科界代表联席会议和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专家论坛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省社科联向远道而来的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云南、香港、澳门社科联、社科界负责人和社科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次会议,是继去年广州、福州会议后,“泛珠三角”区域社科联、社科界共商协作、共谋发展的又一次盛会,也是落实广州、福州会议决议精神的会议。  相似文献   

11.
汤开建  颜小华 《社会科学》2005,1(5):102-109
清中后期,澳门由于世界航海和中西海上贸易而兴起并得以发展起来,她一直充当着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与孔道的作用。文献资料证实,西方体育各项运动正是以澳门为重要的传播基地,由此逐渐向香港及内地传播开来。英国绅士体育在澳门的传播对研究澳门体育史、文化史及中国体育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魏源、徐继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路人物。1839年,林则徐受命赴广东禁烟。在与奸诈的鸦片贩子、蛮横的英国官员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深感“不谙夷情”之苦,于是,用了许多翻译人员,又指点洋商、通事、引水二三十位,到处探听消息,按日期呈递登记在簿上。他自己不辞辛苦,常时习用,凡有所得,记在心中,因而添了许多知识”“。林则徐还命令部属翻译英国商人主办的《广州周报》、《广州纪事报》等刊物,编成《澳门新闻纸》,又从中择要编成《澳门月报》,在“论中国”、“论禁烟”等栏目中,综述外人的言论。又译出瑞士…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早期 ,葡荷两个欧洲国家分别以澳门和巴达维亚 (今雅加达 )为据点 ,争夺在远东的商业优势。然而 ,至康熙、雍正两朝 ,澳门与巴达维亚之间的关系由对抗转为合作 ,两地间建立了持续性的贸易关系 ;这种贸易关系促进了葡荷两国东方商业利益的发展 ,揭示了中外贸易关系对早期东西方关系的极端重要性 ,也反映了澳门港在中外贸易关系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葡萄牙人却行使“永驻管理澳门”特权达一百余年。值此澳门回归之际,作者回顾了葡萄牙侵占澳门并骗取“永驻管理澳门”特权的过程及中国人民和历届中国政府为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所做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5.
自从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盘踞澳门后,地方自治一直是澳门的基本政治制度。澳门是中国范围内实行自治制度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四百多年来,澳门在地方自治方面经历了中国政府管辖下的“华洋分治”式的自治、葡萄牙殖民管治下的地方自治、《澳门组织章程》颁布后自治形式新发展三个时期。本文分别对三个时期澳门的地方自治制度做了历史考察,分析了它的特点。并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澳门回归祖国后自治权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即将实现的澳门自治,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全面的、真实的、可靠的,与16世纪中期以来澳门实行的自治制度有着本质区别。随着澳门回归祖国,澳门人民企盼了多年的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时代即将到来,澳门历史也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盟水斋存牍》是明末一部史料价值颇高的文集。作者颜俊彦,崇祯元年至四年任广州推官,《盟水斋存牍》就是他在任时处理的勘合、谳略、翻案、矜审、公移等的结集,涉及刑事、民事、诉讼等司法及行政实务,对明末广州、澳门贸易及相关管理制度变动也多有记载。如海道副使原来督察海防,兼管夷务、带管市舶,万历年间明神宗派太监李凤、高寀督办粤、闽榷税,使海道副使的超常权力被剥离,退出市舶管理。明中叶主管朝贡贸易的清闲衙门市舶司重新掌管税收,还协助海禁、防范接济走私等,权势膨胀,产生严重的贪污腐化,号称濒海贪泉。此外,广州、澳门的揽头、铺行、夷商纲纪也十分活跃,参与贸易。这些对了解明末广中事例演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1784年2月22日,一艘载重360吨的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China)从纽约启航,渡过了大西洋,绕过好望角,通过印度洋,向着中国广州破浪前进。它于8月23日抵达澳门,8月28日到达广州黄埔港,成功地完成了首次从纽约到广州的航行。这次历史性的航行,开拓了中美之间的联系。两国开始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和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澳门回归后的财政制度,从总体变化趋势看,有保持不变的一面,这是由“一 国两制”制度所决定的。同时,澳门财政制度中也必然有将要发生变化的一面,这是由 “一国两制”下的澳人治澳制度决定的。而财政制度的变与不变,关键取决于是否对澳门全 体居民有利。澳门财政的职能在将来也同样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面,其中.资源配置职能方 面,澳门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品的质量,应该有较大的变化,提高政府行政的效率势在必行, 澳门财政的收人结构,也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使整个财政建立在一个更为稳 妥扎实的经济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屈大均1650年为僧,法号今种,1662年还俗。《澳门记略》收录释今种的诗作多首。这组诗记录屈氏1662年由广州航行至澳门途中,及逗留澳门期间的见闻和感慨,由此可判断屈大均《广州竹枝词》所述"洋船争出是官商……银钱堆满十三行"所记为康熙元年(1662)事。故十三行之出现,远早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设立粤海关开海贸易。梁廷枬《粵海关志》、裴化行《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均可为佐证。《广东新语》又记是时经营外贸之"官商"为"揽头",两者应属同一性质,惟"揽头"所指为商人,而"十三行"所指为商号。明代史料涉及"揽头"者不少,亦可为佐证。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与澳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外的一个半岛上,它曾经在东西方贸易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外关系的桥梁。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举起反帝斗争旗帜的第一人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西方侵略的第一场斗争中,林则徐把澳门作为了解外国、学习西方的窗口,禁烟抗英的前哨阵地,妥善处理了中葡关系,促葡抗英。本文就林则徐禁烟抗英与澳门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