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江峰 《新天地》2011,(7):41-41
背景材料1:新华社消息:10月12日9时0分0秒,“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两位航天员在太空邀游五天,共计115小时32分,看到了76次日出日落……神舟六号返回舱于10月17日4时3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回……  相似文献   

2.
西装七分在做,三分在穿,那么,怎样穿西装才算得体呢?  相似文献   

3.
飞机也过站     
《阅读与作文》2008,(12):60-60
美国发生罕见的客机“飞过站”事故,夏威夷一架内陆客机竟然飞过机场25公里后才开始折返降落。美国联邦航空局正在调查该事件。客机于上午9时25分在夏威夷檀香山起飞前往夏威夷希洛,全程344公里,原定上午10点5分在希洛机场降落。当差不多接近希洛机场时。客机按理应逐步降低飞行高度,为降落做好准备,但负责监测飞行状况的地面控制塔人员却发现客机并没有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液滴撞击热多孔介质表面的热流耦合问题,笔者建立了三角锯齿模型来表征多孔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运用二维轴对称模型来简化三维问题的计算。运用流体体积法(volume of fluid,VOF)来追踪液滴变形过程中两相界面的变化,运用RNG k epsilon模型来计算湍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滴的We数越大,润湿能力越强,多孔材料的降温效果也越好;多孔材料表面温度Tp越高,液滴的渗透能力越强,多孔材料的降温效果也越好;液滴比热容cp越小,液滴的渗透能力越强,但对多孔材料的降温效果越差;多孔材料表面粗糙度Ra越大,液滴润湿能力越差,但对多孔材料的降温效果增加。该研究成果对多孔介质表面湿润、渗流及传热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高考作文出现了“新材料作文”这种新的考查形式。依据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的说法,这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的命题形式。其写作要领是:尽可能多的找出材料的含义,即意义点,通过比较鉴别,选出你认为最佳(或感触最深、最有话可说)的一点来作为将写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6.
策划:一种全新的现代编辑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策划:一种全新的现代编辑观念王华生(河南大学学报)策划一词在编辑出版界是一个尚未严格界定的概念,因此具体使用较为繁杂。但一般来说,大致包括如下几个类型:从策划所指向的阈限范围大小来划分,有宏观策划、微观策划;从策划活动的性质来划分,有编辑策划、出版策...  相似文献   

7.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作文的优劣与材料的选择关系很大。好的选材,会使作文深刻,富于吸引力;反之,则使文章肤浅,让人感到乏味。所以有人说,作文写得好坏,七分在材料,三分在技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那么,怎样才能把好选材这一关呢?你们听到过这样一首童谣吗?“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表现了过年时孩子们的欢乐之情。女孩子头上戴着鲜艳的花,“拍着手,笑着跳”;男孩子拿着炮,“跳呀跳,砰叭放鞭炮”,好热闹啊!  相似文献   

8.
《社区》2013,(30):4-4
在贵州省贵阳市,有一位名叫谭小珍的老太太,今年已经101岁高龄,但她每天却只能靠拾荒勉强维持生计。老太太说:“我来贵州五十几年了,没有户口、没有收入。因为年迈找不到活路,又因为是四川来贵州的,领不到低保,只能到处捡拾泡沫(包装材料)卖钱。”  相似文献   

9.
记得上学期教孩子们中外礼仪时,鞠躬的定义是这样的:鞠躬礼一般用于比较隆重的场合,角度越深越恭敬。当老师多年,每回课前都有学生给我行礼喊老师好,路上也常有学生隔着街大声打招呼挥手的,但郑重其事的鞠躬从未遇过。没想到上学期末真的有个孩子给我来了个90度的深度鞠躬。那一刻,我们彼此相对,他在学校电动门外,我在电动门内。我惊讶地说不出话来,内心狠狠地被震撼了。至今想起来,还让我内心澎湃不已。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与中国古典传记(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大英百科全书》“传记文学”条目中说:“虽然传记在搜集事实,对真实负责这方面与历史有关,但它实际上是文学的一个部门。它试图通过选材、构思.从事实中得出生活形象,在给定的材料范围内,传记作者努力把素材加工成闪光的东西.如果他捏造或隐瞒材料来制造一个效果,那么他在真实性方面就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1.
古诗文在教学中可谓一大难点,传统的“串讲法”让学生厌学古诗文,一篇文章学完后,教师用力不小,但收效甚微。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强调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那我们何不从审美的角度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它的编排体例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知庄章"三组的分合问题便是焦点之一.我们认为"知庄章"应该分为两组互补的声母,即/ts、ts'、s/和/tc、tc'、c/.同时,根据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可以证明"知庄章"两分在<中原音韵>时代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一次约会     
这是由红娘牵线,双方认识后我和老田的第一次约会。这天上午11时,我在市老年大学开完通讯员会,就匆匆下楼去候车,等了好久也不见车的踪影,我站立不宁。好容易才上了车,又在中途换车,等到达目的地已超过预约时间40分钟。一下车,老田就从站台旁站起来,责怪地说:“你怎么才来?我等你一小时了。”不等我说个为什么,她又诉苦说:“来一辆,我迎一辆,下一个我看一个,就是没有你,简直令人心凉。”我歉意地说:“我在那里等车也着急呀,遇上堵车也不由己。”她说:“你怎么不打个‘的’?十块钱就舍不得?”不容我回答,又说:“…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写论文的作者,在着手之前,往往都苦恼于自己对这问题知之不多,怕自己写不出东西来。但等到搜集材料之后,又苦于自己的材料太多,选来选去,很难定取舍,一大堆材料无法驾驭,无法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论点,形成论文的提纲。论文选材具体说来,有四条标准,即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言雨 《人生与伴侣》2006,(10):22-23
叶浅浅:那一天,店里来了—个女人 我叫叶浅浅,今年21岁。我是这家37度爱蛋糕屋的主人,很多客人都很好奇地问我怎么给蛋糕屋取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吕传彬 《社区》2012,(24):32-32
一个月前,在云南西双版纳度假,与—对来自湖北武汉的夫妇交上了朋友。我们无话不谈,从丈夫的口中.我得知他竟然是一位癌症患者。但从他精神焕发的容貌上,却丝毫找不到半点绝症病人的忧郁和恐慌。他娓娓向我道来他抗癌的故事,让我无不佩服他面对厄运的勇气。现将他的自述记录于下,也许会对个别悲观厌世的朋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盛芳 《社区》2014,(16):51-51
前些天,母亲从乡下来看望我。望着空荡荡的阳台,母亲说:“种点菜吧,新鲜蔬菜有助健康。”我说:“可我不会种啊!”母亲说:“那我教你吧。”  相似文献   

18.
回到常见─—解读历史的另一种提示杨立华北大哲学系博士生“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迳以为其所依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陈寅格先生这一观点历来颇得...  相似文献   

19.
光阴少一寸     
崔永元 《可乐》2010,(8):37-37
齐含笑大我一岁。他父亲是军医,家里自然医书成架,这让他有了骄傲的资本。一个下午,太阳晒人,我们钻进他的小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了几句。他忽然发问:“男生女生有什么不同?”我答得飞快:“女的头发长。”他仰天大笑。笑声没停,他就捧来医书,说:“你自己看吧。”天哪,我就这么启蒙了。上高中后,我每天放学照例去找他玩。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它来比喻写作,也是很恰当的。“妇”即是作者,“炊”就是写作,那么,“炊”用的“米”,便是构成作品的材料了。没有米,再巧的媳妇也做不成饭,没有素材,再高明的作者也写不出作品。由此可见,搜集材料是进行写作的第一位的工作。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从生活中搜集的及写入文章之中的事实或论据,它包括素材和题材。有许多同志,拿起笔来,往往感到脑袋空空的,没啥可写的,这多是由于缺乏材料的积累所造成的。心中没有一个“材料仓库”,写作起来势必会捉襟见肘,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养成搜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