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再生能源的消费对环境的危害与非再生能源的日益减少,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应用。针对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分析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原因,提出了我国发展清洁能源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能源瓶颈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本文从低碳经济发展对能源结构的要求角度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能源发展规划、环境等三个维度,分析了各个维度的构成要素,运用粗糙集理论进行指标约简,最终确定了11个测评指标以及各自权重。在此基础上,设置分级标准,通过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1998—2008年我国能源结构合理性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8年期间,我国能源结构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方面虽不稳定,但总体有所提高,2008年已处于中等级别(C3),但在满足能源发展规划和环境需求方面并不理想,一直处于较差或差的级别,2008年分别处于C5和C4级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1998—2020年我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以绿色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检验了环境规制与能源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能源生态足迹呈倒“U”型影响,对绿色技术创新呈“U”型影响,绿色技术创新能够降低能源生态足迹,在环境规制与能源生态足迹之间具有负向中介作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环境规制对能源生态足迹均呈倒“U”型影响但作用效果不同,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抑制能源生态足迹效果最为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有效传递了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对能源生态足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智能工业转型和能源转型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二者互相促进有利于实现协同转型。利用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智能工业转型与区域能源转型互动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互动效应的存在性并研究互动关系的形成机理,分析我国智能工业转型和区域能源转型的演化特征及互动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2007—2020年间,智能工业转型与区域能源转型水平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互动效应;智能工业转型对区域能源转型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企业效益,而区域能源转型对智能工业转型的影响则源于政策驱动;融资环境、企业运营和环境政策等变量对这种互动关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逐渐形成了以《可再生能源法》为主、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为辅的较为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但是,国家在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法律法规不齐全、综合性较差、内部条款不协调、立法级别低、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通过落实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法律及政策保障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立法和政策体系、协调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与政策和其他相关法律与政策之间的关系、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监管力度、坚持和完善能源市场化发展机制和公民参与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环境资源的一种,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是在可持续发展空间中的经济和环境平面内的系统,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鉴于向量祝回归(VAR)模型通常用于相关时间序列关系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根据我国1995~2006 年能源消费总量、GDP 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的VAR 模型,对三者1995~2015 年的数据进行了预测,在向量祝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新疆能源与经济、能源与环境、经济与环境以及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再利用藕合协调度模型求“3E”系统协调度指数结果表明:新疆“3E”整体协调度虽然得到改善,但仍然不够好.从每两个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状态来看,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度长期以来低于能源与经济以及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说明新疆在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单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方法对“能源效率”的内涵刻画不够深刻,将资本、劳动力、能源等要素的互相替代效应纳入到能源效率的测度模型中,利用DEA的方法测算1999—2009年我国34个工业行业的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环境规制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对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工业行业整体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环境规制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对我国工业行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作用途径有所差别。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工业行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科生试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办法和效果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并重点探讨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完善导师制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环境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十多年里,学者与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关注技术进步与能源-环境政策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是因为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行为的能源-环境效应的影响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能源-环境政策选择对技术进步过程产生新的约束和激励。本文在回顾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寻求一种能源-环境政策与技术政策相混合的最优政策设计框架,解释这些政策相互影响的复杂性,为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分析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本文构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三个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利用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系统的协调度水平。结果表明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等级较低。该结论有助于更理性地把握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发展态势,为制订能源、经济、环境发展战略提供一个基本的前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我国能源和节能形势,指出我国能源需求矛盾突出。2003年开始能源出现短缺,面临资源、环境、交通和安全的严峻挑战,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节能工作受追求经济速度增长的影响,处于既无压力,又缺乏动力的状况。提出了加强我国节能工作的七大对策措施。建议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入手,优化能源结构,走低炭发展之路。同时要高度重视节能,从法律和科技双向入手加强节能减排,实现我国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哈萨克斯坦政府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建立并完善了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利用法》为核心,包括其他相关国内立法与相关国际法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使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宏观调控制度和政策环境不断得以优化.目前,哈萨克斯坦大力开拓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不仅加入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而且在一些重大可再生能源项目上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我国在与哈萨克斯坦对接"绿色丝绸之路"与"绿色桥梁"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并利用哈萨克斯坦的制度资源,积极深化可再生能源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与东南亚的能源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其对我国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我国能源进口的运输安全、我国能源相关机构融资、我国进行能源的多种交易、我国控制海外能源等方面都会带来效益。我们应注意与东南亚的能源合作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复杂性、广泛性、创新性、艰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能源结构、能源布局、能源战略、能源人才、能源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能源安全的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五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评判;运用关联分析法对能源生产、能源消费、能源开采、能源人才分布、能源储备、能源技术发展、能源人才培养以及能源环境情况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能源战略与能源安全的关联性最强。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构建我国能源安全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了解能源消费、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三者的现状与结构,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程度,是解决矛盾的必要前提.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以山西省数据为例,对能源、环境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出三者之间发展不协调会制约经济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多目标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正在由主要关注能源系统供需平衡,转向关注能源与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涉及到技术、成本、资金与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如何通过能源结构的优化,使得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目标都能实现。本文将这一问题转化为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进行研究,并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对优化结果的分析讨论得出几点结论:1.能源结构发生变化,2.深度利用煤炭资源,3.能源安全问题需要重视,4.进一步加快水电建设,5.积极发展核电,6.提高煤炭转换成电力的比重7,.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由上海理工大学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的2003能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于2003年12月11日至12月13日在上海理工大学胜利召开,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就能源和环境政策与规划、可再生能源技术进展、分散和分布式电力系统、与能源与环境相关的热科学和技术进展、洁净能源与燃烧技术、能源储存技术进展、城市环保技术、能源与环境工程监测技术进展、制冷和空调与低温技术进展、废弃物流技术进展等10个方面进行了学术讨论与交流,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2003能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  相似文献   

19.
选取1978-2012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经济与能源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分析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呈正U型曲线,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在持续增加。基于此结论,引入能源发展因素,并在这三个变量间构造了VAR模型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进一步考察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建议国家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生产利用结构,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和科研投入,进一步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以南京某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卫生法学、卫生事业管理、医药贸易方向一到四年级437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校学生科研能力状况及存在问题。共发放问卷437份,回收有效问卷393份,有效回收率为89.9%。结果显示,本科生从事科研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科研能力、获得就业优势和完成科研任务;参与科研活动意愿较高,但实践不多;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及应用较为欠缺;影响本科生科研能力提高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科研基础差、科研能力不强,科研信心不足和认知不足;影响本科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客观因素主要是科研环境与学术氛围欠佳,科研激励措施不完善,科研经费不足和导师指导不够。建议提高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动性,增加本科生的科研实践机会,增加本科生的科研投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加强本科生导师带教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