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生活条件下,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核心的儒学能否实现现代性的转化?究竟怎样才能使其现代化?现代化的儒学在当代中国文化建构以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又能发挥何种作用?或如何发挥其作用?是每一位关心儒学命运、关心中国文化建设大业的学者都认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儒学形成于中国封建化进程的始点。生存、活动在权力下移、礼崩乐坏之看秋时代的孔子,在继承、  相似文献   

2.
“当代人类发展与中国人学研究”笔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的问题的研究置于重要位置。人类历史,尤其是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现代化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在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当看到:人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因此,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都把人学研究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最近,国内哲学界部分学者就“当代人类发展与中国人学研究”专题展开讨论,现将他们的观点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都市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实现该目标的两大趋势。中国的都市文化大多为传统都市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关心人与人关系优秀的伦理传统。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是吸纳外来文化的前沿,西方的科学文化、商品文明、法制精神成为中国都市文化传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弘扬都市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4.
发展,这是当今中国和世界普遍关注的时代主题,也是当代乃至21世纪人类社会运动的趋势。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迈向21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体。因此,探索精神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健康、持续发展,这是实践摆在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然而,任何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都是一个且演且进的过程,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值得深长思之。历史条件、时机、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因素、道德水平、心理定势等方面,对民主政治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必  相似文献   

6.
文化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及民族发展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也是文化自身不断批判、继承和改造,不断适应世界变局发展、经济社会演变及科学技术变革的同步过程。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凸显,文化现代化必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构成,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的阐释也必然离不开中国式文化现代化。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以文化自觉为认识前提,以文化自信为立根之本,以文化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文化自强为建设目标。同时,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外延形态也包含了理论与意识形态现代化、文化产业现代化、文化公共服务与文化治理现代化、文化传播与交流现代化及文化技术现代化等多个层面。从文化向文明延伸来看,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所秉承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明观,将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一种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可持续性的世界文明互鉴与共融的新形态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末 ,中央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后 ,对广东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要求 ,这一要求的提出使广东肩负起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探索经验的重任。现代化作为一个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 ,在向目标推进过程中应分阶段逐步实现。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已经带来很多负面问题。今天人们已开始认识到 ,现代化并非仅仅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 ,经济的繁荣也不是人类现代化的全部目标。随着人们对现代化认识的逐步深化 ,现代化的标准在不断调整。从内涵看 ,人们追求现代化的核心经历了从经济增长———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类社会中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独具的创造成果。作为社会生产系统中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一切成就的淀积,文化是内容最丰厚、层次最复杂、类型最繁多的社会精神丛体。因此,文化的进步和繁荣,乃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实质性标志。 随着人们变革世界的实践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求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必然日益重视文化本身的变化,自觉进行文化的创造和整建。在我们国家,这些年来,全社会开始着力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人们积极投身或瞩目于文化发展战略的研讨和制订……这表明,对文化生产和发展这个当代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中国也发生了强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理性化”是“我们时代的属命。”①确实,正是以人类理性觉醒相贯穿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从文化精神上启动了西方现代化的步伐,因此对于所谓“后发展”国家来说,“理性化”无疑是求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文化前提和价值目标。然而,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对西方“理性王国”的不完满性有着自觉批判意识的中国,应该通过何种理性化之路而达于现代化目标呢?对此,韦伯将理性二分为“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观点,给我们以重要的思想启迪。一韦伯在研究人类行动的文化意义时,将社会行动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即传统的行动、情感  相似文献   

10.
洁志  金堤 《东岳论丛》2002,23(4):43-46
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党的先进性的灵魂。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积极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 ,进一步繁荣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 ;坚持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注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化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从文化研究的观点来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之一,便是传统思想文化,因此,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就有一个如何对待传统思想文化的问题。同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也有如何发挥作用和实现自身现代价值的问题。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的研究者认为,现代化必须以传统为基础,传统必须以现代化为目标。这个看法,对于现代化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来说,大致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周建超 《学术界》2022,(9):21-28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价值目标、内在规律、生存环境,以及世界历史条件下人类走向和平发展的历史通道,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团结带领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它是一条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之路,既超越了以西方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又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开创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多元化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和发展的理论魅力,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坚定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新范式和行动的思想自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历史观意义上的发展,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运动的过程;二是指发展理论或现代化理论意义上的发展,特指“后发展”,亦即非西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性的社会变革,由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启动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举世…  相似文献   

14.
文化在制度形成和变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归根结底而言,文化的形成和积淀、制度的形成和变迁皆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就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而言,文化是制度产生的直接来源。文化濡化和文化涵化是文化作用于制度变迁的具体机制。文化在不同的制度变迁模式和制度变迁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作用。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构建现代制度的过程中遭遇了文化与制度的矛盾问题。秉承综合创新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其对中国未来制度变迁所具有的思想导引、文化认同和制度评价功能,促进中国制度变迁的顺利进行和现代化发展,是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 如果说,人类现代文明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现代化过程,那么,在我国现时代,以改革开放为基本战略的经济建设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开放民主的政治建设是其骨架和神经,文化、科技和教育建设是其血液和大脑,而道德文化建设则是其内在灵魂。无疑,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终极动因,它支配和制约着社会政  相似文献   

16.
一东亚的崛起引起了人们对东亚传统文化及社会功能的重新估价,这是由西方现代化转向东方模式的一种人文反思。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按照唯物主义观点,经济是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文化因素并不直接对经济、社会发生作用。文化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间接的,它以价值观念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意识,从而为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提供某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因此,对文化机制的考察应该与社会结构,尤其是制度结构、政治结构结合起来。东亚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总是表现为东亚文化主体机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西方文化以怎…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时代主题。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上发生的一切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个主题有关。西方哲学东渐就是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全面实现。然而近代以来,无论西方哲学东渐还是现代化事业,曲折起伏,进展缓慢,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中国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现代化是一场全球性的社会变革。一般说来,“现代化”可以看作是代表一种先进的历史运动及其所引发的社会变革的综合性概念。正如罗荣渠指出,它“是用来概括人类近期进…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在深入地思索:曾经给东方文化带来璀灿光芒的儒家文化,与我们今天所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是什么关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可贵的而且是必要的文化反思!何以言之?其一,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形象化说法,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即既要有经济的现代化,也要有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它是由高度发达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领域有机结构而成的.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社会就是由这三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素组织而成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范着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也决定着社会的面貌.如果其中的某一领域出现机制欠缺,功能萎缩,或不再具有与其它领域结成适度的合谐与相互促进的关系,则势必牵制和制约其它领域的发展.因此,在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同时进行文化的反思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其二,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学作为国学已渗透到人们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至于今天,不论我们愿意与否,它在我们心灵中的积淀都是极为深厚的.这是个基本事实.它与现代化的经济和政治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影响?是否有需要扬弃、继承或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现代化所不能回避的问题.鉴于此,从本期起,本刊特辟《儒学与现代化笔谈》专栏,为大家提供一个研讨的阵地.我们热诚地希望海内外广大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广开思路,各抒已见,都来关心这个问题.本专栏不尚空谈,对有独到见解且言简意赅的短文尤为欢迎.文章一般不要超过三千字.来稿请注明"儒学与现代化笔谈"字样,直寄本刊鳊辑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今世界上一股强劲的时代潮流 ,现代化是一场体现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趋势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深刻变革。原发国家在实现了现代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着“后现代化”之路 ,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跃迁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则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理论上总结与概括现代化的演变规律 ,遵循人类追求文明与进步的普遍性规范 ,对于中华民族抢抓历史机遇 ,完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特殊”的历史使命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探讨现代化规律 ,应首先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门外私议     
在改革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在深入地思索:曾经给东方文化带来璀灿光芒的儒家文化,与我们今天所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是什么关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可贵的而且是必要的文化反思!何以言之?其一,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形象化说法,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即既要有经济的现代化,也要有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它是由高度发达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领域有机结构而成的.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社会就是由这三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素组织而成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范着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也决定着社会的面貌.如果其中的某一领域出现机制欠缺,功能萎缩,或不再具有与其它领域结成适度的合谐与相互促进的关系,则势必牵制和制约其它领域的发展.因此,在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同时进行文化的反思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其二,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学作为国学已渗透到人们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至于今天,不论我们愿意与否,它在我们心灵中的积淀都是极为深厚的.这是个基本事实.它与现代化的经济和政治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影响?是否有需要扬弃、继承或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现代化所不能回避的问题.鉴于此,从本期起,本刊特辟《儒学与现代化笔谈》专栏,为大家提供一个研讨的阵地.我们热诚地希望海内外广大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广开思路,各抒已见,都来关心这个问题.本专栏不尚空谈,对有独到见解且言简意赅的短文尤为欢迎.文章一般不要超过三千字.来稿请注明"儒学与现代化笔谈"字样,直寄本刊鳊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