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三相VIENNA整流器采用传统PI双闭环控制时系统参数设计困难、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策略。该控制策略外环采用滑模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内环采用PI控制器满足系统稳定性要求并简化了控制系统。此外,为抑制VIENNA整流器的启动冲击电流,提出了一种两段式软启动控制方法。首先,使用晶闸管对直流母线电容进行预充电;其次,在PWM整流过程将直流母线电压给定值设定为以一定斜率增长至期望值的斜坡信号;最后切入直流侧负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PI滑模混合控制策略的VIENNA整流器,具有良好的动、稳态性能以及鲁棒性;所提出的两段式软启动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抑制冲击电流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在传统的双闭环控制系统启动阶段,整流器启动电流过大问题。首先分析了Vienna整流器启动阶段的动态模型,通过构建三相半控整流桥预充电电路,并提出一种两段式启动控制策略,实现对直流母线电容的预充电;在第二阶段,设计启动阶段电压环输出d轴参考电流曲线继续对直流母线电容进行充电,待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值时,接入外环控制器和负载进入稳态运行。整个过程可实现电压、电流无超调,且系统能够快速进入稳定状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基于三相半控整流桥过流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冲击电流,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三相VIENNA整流器传统双闭环PI控制系统存在动态性能较差、参数设计困难的问题。为此,基于直接功率控制(direct power control,DPC)理论,将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应用到VIENNA整流器中,控制系统内环采用PI控制器满足系统稳定性要求,系统外环选取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以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鲁棒性。同时,为解决三电平整流器中点电位波动问题,引入平衡因子,采用正负小矢量相互抵消的方法来平衡中点电位。此外,为有效抑制启动瞬间出现的冲击电流,设计了一种三段式启动控制策略,从而实现对整流器的软启动。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三相VIENNA整流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滑模直接功率控制策略和软启动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谐波是造成电容器过载的主要原因.企业的可控整流装置,不仅功率因数低,而且是个谐波源.大容量的整流装置都是采用Y/△或Y/Y变压器供电,通过变压器的隔离,在变压器一次母线上,绝对没有三次谐波,在电容器前串适当的电抗器,就能克服谐波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针对提高微网储能变流器的动、静态性能,提出融合了前馈解耦控制的电网电压定向双闭环控制策略,在三相电 压源型变流器(d,q)坐标系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电网电压矢量定向并同步旋转,电流内环采用前馈解耦直接电流控制, 解耦了有功电流与无功电流,提高了内环电流的跟踪速度与精度,同时加速了外环电压的响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变 流器系统响应速度快、网侧电流谐波含量低、直流侧电压稳定且纹波电压小,能以单位功率因数双向运行。提出的控制 方法可行有效,具有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目前三相电流源型变流器网侧电流谐波失真,直流侧电感电流纹波较大的问题。在传统6扇区空间矢量调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12扇区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将该策略与6扇区调制策略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后,合理地协调电流矢量作用顺序,减少开关管换流次数,从而降低开关管损耗。在不改变滤波器参数的前提下,有效减小直流侧电感电流纹波,使网侧电流畸变也得到一定改善。最后,搭建一台20 k W三相电流源型变流器实验样机,验证了提出的新型调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称双光路检测法,采用琼斯矩阵,提出了磁光式电流互感器(MOCT)的整体模型。该模型表明,MOCT的输出电压是两个分量的乘积,一个分量是线性分量,它正比于一次电流瞬时值,另一个分量是非线性分量,该分量与磁线振双折射和法拉第(Faraday)旋转角的共同作用相关。在没有磁线振双折射效应的理想MOCT系统中,当一次电流瞬时值较小时,MOCT的输出电压与一次电流瞬时值成正比。仿真结果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正从约两米的高台上"云里加宫"翻下,手拿双枪走上两圈"旋子",连续十几个"串前桥"接几个"搂翻上"再加一个"三险砸人"……"掏""踢""双托""连踢三抢""前桥踢接后桥踢"满台飞枪的"打出手"……身扎大靠足蹬厚底"起霸""刀、枪下场"这些高难度动作都由一位英姿飒爽的武旦演员流畅地完成,台下叫好声接连不绝。舞台上的张淑景怎一个帅气了得!  相似文献   

9.
该成果包括直流—直流变换器电路分析软件包SCAP和零纹波直流—直流变换器原理样机。 SCAP能够对CCM和DCM两种工作模式的PWM型直流变压器开、闭环系统进行稳态直流分析、瞬态变化时域分析、纹波分析、稳定性分析及频率特性分析等。软件包采用了修正状态平均模型,该模型是在原状态平均模型和离散模型基础上的创新,从而在不增加运算量的  相似文献   

10.
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克服了传统单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电流脉动大、电压矢量方向固定、寻优次数少、稳态性能差等缺点,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该方法只能控制交轴电流,直轴上的电流脉动依旧很大。在双矢量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即把一个控制周期分给2个非零电压矢量和一个零电压矢量来控制并网逆变器。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采用了交直轴无差拍方式来计算各个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对交直轴上的电流分量同时实现了预测控制,从而有效减小了电流脉动,使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更为出色。最后,对传统的单矢量、双矢量和提出的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进行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更为高效,电流脉动更小,谐波含量更少,鲁棒性更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多矢量模型预测控制在并网逆变器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裂步长Fourier变换法 ,计算模拟了通信光纤系统中暗孤子串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等初始间距的暗孤子串的相互作用不像明孤子那样复杂 ,非等初始间距的暗孤子串的传播表现出多样性 .但当初始间距离Δ≥ 5时 ,非等初始间的暗孤子串也保持原样地传输到6 0的归一化距离上 .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2MW双三电平直驱式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并网功率波动,提出网侧采用全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VRB)储能的解决方案.在研究双三电平直驱式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系统模型、VRB储能系统等效电路、VRB储能系统平抑功率波动的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对变风速工况下采用VRB储能系统实现平抑并网功率波动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可实现风机稳定运行,直流侧电压稳定的控制.在变风速情况下,直驱式永磁风电机组输出功率波动明显,采用VRB储能系统控制后功率波动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电网发生电压跌落故障时,双馈风机传统的控制策略无法提供动态电压支撑,若采用撬棒保护电路会使风机失去控制,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转子侧逆变器瞬态电压控制策略,以提供电网电压恢复能力,同时提供动态电压支撑;为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以GSC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平衡为出发点,提出GSC改进控制策略;在改进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定子串电阻保护电路,分析定子串电阻电路的可行性及控制策略,最小化硬件电路对系统的负面影响。通过仿真表明:转子侧和网侧改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合定子串电阻电路可以实现电压跌落严重情况下的故障穿越。  相似文献   

14.
针对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含有的单向Boost和双向Buck-Boost DC/DC变换器具有本质的非线性,对该DC/DC变 换器采用无源控制非线性控制,结合PI控制的综合控制方法。为了实现对蓄电池采用限流充电和恒压充电两阶段充电 方式,兼顾对直流母线电压进行有效控制,对两类DC/DC变换器分别采取两种模式的控制方式,并对Boost变换器进行 无源电流控制设计和对Buck变换器进行无源电压设计。最后,仿真验证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对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能量 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光伏并网系统中传统双PI控制所得并网电流质量不高的缺陷,提出了电压外环采用PI调节,电流内环采 用无差拍的控制策略。阐述了无差拍控制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预测型无差拍控制的实现方法。分析了谐波产生的主 要原因并采用数字滤波方式来提高精度。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整个系统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理论上该控制 策略能将电流总谐波失真控制在1%以内。在样机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改善并网电流质量,达到国家 对光伏并网电流THD小于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布煤矿矿井输变电系统的探讨,得出结论:该矿井供电电源方案是在工业场地建35/10k V变电所,两回35k V供电电源一回引自新铺110/35/10k V变电站,另一回35k V电源引自在建的朝中110/35/10k V变电站。35/10k V变电所有两回35k V电源进线、户外安装三台35/10k V、5000k VA主变压器,两台工作一台备用,以10k V电压向矿井地面及井下供电。  相似文献   

17.
如今 ,“引词入文”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修辞现象。从艺术上看 ,有明引、暗引两种形式 ;从内容上看 ,有正引、反引和泛引三种情形。这种引用具有增强表达效果和强化艺术魅力的双重修辞功能。前者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刻画人物 ,有利于揭示主题 ,有利于点染意境 ;后者则指读者因此而产生共鸣效应和同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就数首苏轼词编年提出与曾枣庄、保佳昭的不同看法 ,用大量事实考证出《永遇乐·长忆别时》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1 0 75 )正月 ,《浣溪沙》二首 (“倾盖相逢胜白头”、“炙手无人傍屋头”)作于熙宁七年 (1 0 74)三月 ,《南歌子》三首 (“雨暗初疑夜”、“日出西山雨”、“带酒冲山雨”)作于宋仁宗嘉八年 (1 0 63 )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 ,《双荷叶》词题中“湖州贾耘老小妓名双荷叶”之“双荷叶”乃两妓均以荷叶名之而非一妓姓双名荷叶 ,贾耘老也不可能娶双荷叶为妻。  相似文献   

19.
ZnO 薄膜乙醇气体传感器由 ZnO 气敏薄膜元件和加热器组合而成。其 ZnO 薄膜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在高铝瓷基片上淀积而成。膜内掺人定量的稀土元素催化剂做成层状结构以改善器件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该气敏元件封装于由Φ8mm 的四引出脚管座内,使用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20.
详细论述了断续交错双BOOST DC/DC变换器在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应用。用交错BOOST电路结构能够对太阳能板萃取最多的功率和减小输出纹波,并用滑模变控制(SMC)自适应跟踪不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快速达到最大功率点切面上滑动,从而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及整个控制系统在输入、输出参数扰动的情况下实现强鲁棒控制(ROBUST control)。同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滑模技术能在光伏交错双BOOST变换器中减小负载的纹波电流,提高光伏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