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日两国在近现代历史上 ,在科技引进、对待西方文化等方面的态度截然不同 ,在成败效果上差异较大。研究、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 ,应从更深一层的文化视角去看待它。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传统文化、封建经济、政治制度、民族心理的比较分析 ,揭示了近代中日两国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吸收的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折扇如同樱花、富士山一样,已成为日本的象征。小小的一把折扇,对日本人来说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彰显着绚烂多彩而又有日本特质的扇文化。日本折扇在创制之始曾一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之后日本人用它驱暑纳凉、招神辟邪、馈赠友人、礼仪社交。折扇还是舞台表演的传神道具,其扇面艺术和扇骨雕刻尽显其艺术价值。折扇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相似文献   

3.
从制度层面上对日本近代技术引进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 ,近代日本的技术引进可分为技术引进的制度选择、技术引进的社会化、技术的本土化和自立化三个阶段。日本近代技术引进的成功在于在技术引进的不同阶段 ,政府提供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而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成为技术引进的重要背景。成功的技术引进应该是技术与制度共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鲁迅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关注更多的是从中国国民性批判的角度来进行的,他的日本认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民性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的日本,他过多地强调日本民族的优点而少谈日本民族的缺点,就在于他是以日本民族的优点作为救治本民族缺点的“药”,日本民族的优点的选择是出于本民族现实需要的目的;二是作为独立民族文化的日本,他摆脱了中日冲突背景下的激进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冷静的态度进行中日文化的交流,以期促成民族间的理解和友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的萌文化以东京秋叶原为中心开始流行并在亚洲甚至欧美得到广泛传播。从萌一词的起源和释义来看,该词的现代含义起源于日本动漫。萌文化在日本成人动漫游戏中逐渐形成系统,因此与成人动漫游戏的情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萌文化已发展成为超越情色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生态文化具有大和民族特点和极其丰富的内容,又与自然地理特征及城市不同功能区密切相关。日本市域生态圈的分布特点是以城区为中心向城郊、远郊辐射,在此基础上形成3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生态文化圈。本文阐述了3个生态文化圈中的各种类型及内容,并提出了对中国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的借鉴意义与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日本茶道的特征、茶道的空间感、茶道的礼仪、茶道的美意识,作了文化意味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9.
汉字与汉文化相伴而行传到国外,日本吸收,借鉴了汉文化,同时也借用了汉字这种文字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又与日本文化结合起来,从而带上了日本特色,天皇的名字从本土的日式名转为重视汉字意义的双字名;年号的用字也从浅层次记事而转向深层次寓意,而且一定要源自中国文献典籍,天皇名与年号的用字变化正反映出汉字与日本文化的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化属于东方文化范畴 ,日本文化的构成是个很复杂的现象 ,总体上是群体文化 ,而日本文化的群体特征有别于东方文化圈中的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日本群体文化 ,即群体的地位与原则 ;个体的地位与作用 ;协调与竞争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稻作东传之路与舟山群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水稻种植由古代中国传入。中日学者在论述稻作东传的诸多路线,似以长江口与钱塘江口直接东传的可能性最大。而舟山群岛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洋流、气候与交通诸条件,对中国稻作文化东传日本起到了中继站与“跳板”的作用。但稻作东传也不能排除其偶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技术创新,它包括技术本身的创新、经济生产过程的创新和组织管理过程的创新。技术创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日两国的技术发展史就是技术创新史,两国技术创新深受其历史文化的影响。古代中国的技术创新属于自主独创型,日本属于引进型技术创新;近代中日两国的技术创新都属于引进型技术创新;战后中日两国的技术创新在自主独创和引进模仿中经历了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考察了日、俄两国技术转移的历史 ,对两国采取的对外“技术—文化”观进行了比较分析。作者认为 ,实施文化变革与技术民族化 ,是消除文化摩擦 ,促进技术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技术引进的过程伴随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环境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中国近代以来技术引进活动的阶段分析表明,外来技术与本土文化环境之间的作用是沿着由器物到制度再到观念的轨迹进行的。并由此提出今后技术引进有待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道德教育,具有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国家主义、整体主义、道德教育的政治化等历史传统特征.笔者认为,这主要与其深受儒教文化的影响及其赶超性现代化进程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6.
佛教传入日本是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只有当文化传播的客观条件成熟,文化移植的土壤形成之后,佛教传入日本方能实现。从文化辐射源的形成、文化传播途径以及文化中心与边缘地区的互动关系三个方面来看,当时的日本具备了佛教传播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化研究,以当下大众化为研究对象,呈现流派纷呈的发展格局。世纪之交,中国的化研究由对异域化研究理论的介绍逐渐向纵深透视,厚重的学术论不断出现。大众化起源及早期流变的研究,使化史研究多了一个学术增长点,也使其领域进入化史研究视野,导致化史研究在根本性的指导思想与学术观点上产生变革。  相似文献   

18.
1872年,日本驻美外交使节森有礼将美国各界著名人士关于日本教育改革的13封信函等汇编成《Education in Japan》一书,次年在华盛顿出版;1896年,来华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又将这13封信函等译成中文,取名为《文学兴国策》,由上海广学会刊印.近代中、日、美三国文化教育交流史上这一段不寻常的史实,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战后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论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科学技术历史观和社会观。  相似文献   

20.
研究技术本质问题 ,前提是必须确立研究的基点 ,因为从不同的基点出发会有不同的技术本质论。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技术的本质有特别的意义 ,但必须区别文化和文化存在。技术作为文化的一个亚系统对于文化的性质和构成会产生重要影响 ,技术的构成因素表现出文化的特征 ,技术是理解和透视文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