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爸爸"一词广泛应用,对其词源考证有一定意义。从历史文献入手,可显示其来龙去脉。结果证明"爸爸"这个迭声词进入汉语系统,来自阿拉伯语"巴巴",一个对男性长者的尊称词。结论是,回回先民进入中国,与汉族社会交流,将该词传入;至今,其意思的表达,仍有历史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幽默四则     
王学才  关邑 《老友》2014,(1):56-56
老师:有的词既是名词又是量词.小明同学,你能举例说明吗?小明:比如“屁股”一词.我爸爸的屁股很大,这里的“屁股”是名词;我爸爸欠了一屁股的债,这里的“屁股”就成了量词了。  相似文献   

3.
词的点断,最重要的是通过标点显示其词体的内在逻辑结构,逻辑结构既明,读者自可循此进入词义的领会。按此标准看,中华书局1999年版《全宋词》中《白石道人歌曲》的点断有不少显系误断,因而可能导致误读。其中也有许多明显的点断错误是来自对“一字领”句的误断,凡词中有“一字领”句,几无不有误。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     
“不称职”的妈妈有一次,小约翰偷偷地对爸爸说:“爸爸,我想对您说句话。”“说吧!”爸爸回答。“我认为妈妈不会照料小孩。”  相似文献   

5.
“财政悬崖”(“Fiscal cliff”),一个金融术语,它雄踞美国《时代》周刊2012年十大流行词榜首.它进入世界大众视野也一年有余,期间它是各大媒体的焦点.对于其来源,其实可以追溯到120年前的《芝加哥论坛报》,是伯南克首创,媒体以讹传讹,尽信不如不信.它意义重大,相关定义大同小异.“财政悬崖”流行后,衍生出“货币政策悬崖”等“悬崖”.作为一个术语、一个典故,它有远大前程还是逐渐消失在地平线?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主义自问世以来,迅即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理论热点.然而,“后殖民主义”一词的涵义却模糊不清.要对其词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对“后殖民主义”有无连字符的名称、是时间概念还是历史状况、以及与新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对“后殖民主义”词的历史语义学考察表明,其词义由于多种因素的介入不断发生变化,充满了多义性、变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7.
敦煌曲子词有“隔饭病”、“曾父”两词,学者们对其多有考述仍存异议.我们考证认为,“隔饭病”实应作为“膈饭病”,俗名日“涩饭病”,乃医学上所言“噎膈”.“曾父”应作为“鲁妇”,“曾”与“鲁”乃形近致误;“父”与“妇”乃音近致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出现于《全唐诗》的“参差”一词作全面调查,并根据不同语境的词例给以归类和考释,其结论是“参差”一词的意义,在唐诗中,除表示“不齐”外,别有与“不齐”相联系的九个义项。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词人之一,有“满清第一词人”之称,王国维更赞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早期的纳兰研究多关注其感伤抒情的词作,而他的边塞词作也不容忽视,尤其在数量上超越前人.纵观其边塞词,我们会发现他的边塞词在立意、取材、艺术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边塞词既有沉郁豪放之气,又有凄婉迷离之美,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成为中国文学诗词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0.
梅村词在清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一再被推为本朝词家之“冠冕”.吴伟业具有由“诗史”观延伸而来的自觉的“词史”意识.其“词史”观及梅村词对清代“词史”观的确立发展及后世“词史”创作具有开山之功和重要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明末清初词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反训说平议     
传统训诂学中有一种特殊的字(词)义训解现象,其特点是被训释字(词)能用一个在某种意义上可与其构成反义关系的字(词)来训解,所以被人们称为反训.如以“治”训“乱”、以“香”训“臭”、以“快”训“苦”等等皆属此类.需要说明的是,在反训现象中,被训释字(词)的被训释义与训释字(词)的训释义实际上并非反义.所谓反义是指它们的其它义项而言(详下).  相似文献   

12.
汉文字与汉语中词的关系,显然不同于字母文字与屈折语中词的关系,对此,中外许多学者曾有过论述,如:汉字系统是完善的表词文字体系;是兼表词和词素的文字体系;是语素一音节文字;在许多情况下,“是把单独的词汇项和语法项当作一个整体的书面表达”.不少论著还分析了一字一词、一字多词、一词多字等汉字与词的对当关系,从多角度探讨“汉字的语言性质”.然而,这些论述和探讨,大都着眼于某个或某些完整的汉文字与汉语中词和词素的特殊关系,并未深入到合体字结构的内部,去研究某些独体文和某些合体字在组构新合体字时的语言性质.本文意在揭示:许多独体文和合体字是以语符或书面词的身份进入新字组字程序的,就是说,存在着“以词组字”的特异现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与外国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各自的语言词汇彼此也有所渗透,涉及面很广.不但西方各国语言吸收了大量外来词,而且汉语也引进了不少外来词.本文拟就由汉语引入英语、由英语(含外来词)引入汉语的常用词语作个初步讨论.这些词首先多以音译形式出现,比如汉语中的“武术”一词进入英语,写成wushu;英语的motor一词,进入汉语写成“马达”.天长日久,有些词由音译变成了意译,如“高梁”由kaoliang→sorghum,汉译motor由“马达”→“发动机”;或二者同时使用,如microphone既说“麦克风”,也说“话筒”.下面主要就报刊和辞书中常见的这类词分两组举例,摸索这两种语言互借的某些规律,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研究现代英语词汇现象,探讨语言变化的动态,来指导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14.
词的发展步履艰难,先是经过了几百年的涵养,最后才乘着西蜀和南唐两艘小船,在风雨飘摇中,摆渡到了宋代社会这个“大海洋”中.经过宋代词人的推陈出新和苦心经营,终于蔚成大国,跻身于姹紫嫣红的宋代文坛.那么,宋代词人又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创作指导思想支配之下迈着艰难的步伐去完成时代所赋于的“任务”呢?从总体倾向上看,可以分为三个系列:其一为自歉、自谦、自嘲和自责式的词体论,其核心是“词为小伎”和“词为诗余”论;基二是“自是”式的词体论,其核心是“词别是一家”和“倚声”说;其三是“自尊”式的“词为诗之苗裔”论.这三个系列各有秋千,鼎足而峙,所持的见解和代表的倾向各不相同,构成了宋代词论家有关词体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家人的封号     
在我家,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适合其自身弱点的“封号”,这也算是我们家的一大“特色”吧!爸爸的封号是“烟视大王虫”,整天除了工作就是看电视,除了看电视就是叼着一根烟卷儿悠闲地抽。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就喊:“爸爸,这道题应该怎样做?”爸爸正在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电视上的篮球赛,一边喊着:“火箭队,加油!好球!”我一连叫了好几声,可爸爸还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等他反应过来,已经差不多把一支烟抽完了。你看我这个爸爸,是不是“无可救药”了呀!妈妈的封号是“唠叨烦人虫”。一天下来,她不知道要唠叨几次。每当早上…  相似文献   

16.
《马氏文通》“断词”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马氏文通》中的“断词”是指介于起词与表词之间的“为”“是”“非”“即”“乃”诸字。它是一种句子成分 ,而不是一种词类。它同起词、表词一起构成“起词 断词 表词”句式 ,可以把“断词”看作是与表词相对的“坐动”即谓语动词。“断辞”同断词的意思完全相同。“决辞”有 5种意义 ,其中只有一种意义与断词相同。“决词”少见 ,其意义较为含糊。  相似文献   

17.
六年级展台快过年了,爸爸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不少,整日地忙。由于白天工作辛苦,晚上睡觉时,爸爸的打鼾声特别响,搅得妈妈睡不好觉。可是看到爸爸一脸倦意,妈妈又怎么忍心去责怪他呢?一天晚饭时,妈妈无意中说起爸爸睡觉打鼾的事。爸爸却满脸狐疑地问:“不对吧,我怎么没感觉?一定是你搞错了。”嘿,你瞧,爸爸还真会“耍赖”。看到这情景,我忽然想起一个绝好的主意。趁爸爸去厨房之际,我悄悄地对妈妈说:“妈妈,今晚我要捉弄爸爸,看他还赖不赖。”说着便指指桌上的录音机。妈妈会意地笑了。夜深了,妈妈和爸爸早已进入了梦乡。我拿着录音机,蹑手蹑…  相似文献   

18.
“正始之音”一词含义甚丰、用法多样,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皆不止一端,与之相关的“正始”一词亦如是。“正始之音”可以用来表达“魏晋清谈”以外的其它含义,尽管陆游与王应麟曾对此提出过质疑,但却无法改变“正始之音”一词多义的历史现象。鉴于古今学者对“正始之音”一词的诸多误释或误读,有必要重新探其渊源、考其流变。  相似文献   

19.
两棵枣树     
我家屋后有两棵枣树,东边的是爸爸栽的,西边的是叔叔栽的。这两棵枣树互相挨着,真像爸爸和叔叔手拉着手。一次,我和爸爸在枣树下乘凉。我问爸爸:“您说,这两棵枣树的枣子一样多,一样甜吗?”爸爸说:“嗯——不一样。西边一棵枣儿多,枣儿甜……”“为什么?”“因为你叔叔知识多,学问广。”“那您呢?”“爸爸没多少文化,不如你叔叔。”为什么爸爸不如叔叔呢?爸爸爽朗地笑了起来:“爸爸没文化,只要你能像叔叔那样有出息,爸爸就心满意足了。”从此,我把这句话铭记在心中。那一年,爸爸和叔叔闹别扭了。枣树下传来争吵的声音:“凭什么爹妈的地都是…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     
一、怎样审题?怎么写?1.人的经历有许多“第一次”。认真回忆,选择印象最深、最难忘的“第一次”来写。2.要把难忘的“第一次”叙写清楚,要突出最难忘的情节详写。3.写出“第一次”你的感受、收获、感悟和提高。二、她这样写第一次学开小轿车第一次学开小轿车我家买了小轿车后,爸爸第一个学会了开车。每当爸爸开车把我和妈妈接来送去的时候,我非常羡慕。我暗暗下决心要学会开车。每当爸爸开车时,我都在旁边认真地观察开车的程序。爸爸对妈妈讲开车过程时,我也非常专心地听着。爸爸说,开车要记住“一打、二挂、三喇叭”,我把这些口诀默记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