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先贤对道之论述,表明道是一种空间体现,具有无限弹性;将人与道并列,这也说明了道是可具体而微的,是可以实指物种及其智慧的。道正是时间与空间之有机糅合,而并非仅就空间而言,现代物理学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从时空的基本概念、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等方面,就中国古代时空观所表现的科学成分及其形成的机理作一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3.
时间和空间观念是人类在实践中产生的 ,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古代自然哲学产生了经验的时空 ,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了实证的时空 ,现代科学发展了科学的时空 ,当代社会经济完成了系统的时空。把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视为一个具有有机联系的整体的系统时空观是迄今人们对时空认识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4.
时空观是唐人个体觉醒的产物 ,也是诗风嬗变的关键。从中唐开始 ,时空观经历了一个从持续性、广延性向交替性、破碎性转变 ,从外张向内聚发展的过程。与之相适应 ,唐代的诗风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在与时空世界的矛盾中 ,唐人终于选择了承担 ,显示了刚健的生命力度 ,也赋予了诗歌巨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儒学,自宋代以来,已经十分注重"仁体"的观念,在他们的运用中,大体上说,心学是把仁体作为心性本体,而理学则把仁体作为宇宙的统一性实体。在宋明理学的理解中,仁体是万物存在生生、全体流行的浑然整体,故天、地、人、物共在而不可分。仁体不离日用常行,即体现在生活和行为,无论是识仁还是体仁,人在生活中的践行和修养就是要达到仁者的境界,回归到与仁同体。  相似文献   

6.
语言时空观将时间和空间视为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时空观的视界里,时间和空间必然被理解为概念的存在,而且,它们的概念应当是从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中获得的。以这种观点来认识语言,从时间和空间的不断交融的过程中追索语言及语言流变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时空结构统摄之下的语言所具有的流变性,以语言流变自身所彰现的时空特性来解析语言流变的过程状态,强调从语言流变的个体状态入手,追索语言流变整体状态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变化理论承认物质是世界的基础,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没有任何一段时间没有运动,还认为物质都有趋向其“自然处所”的特性,以及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决定于外力的推动。他的理论展开是在占有广博的经验材料之上进行的,其中蕴含的辩证法思维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在自然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以历史的辩证眼光去看待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变化理论。  相似文献   

8.
董涛 《东方论坛》2016,(4):73-78
银河是人们想象中的天河,作为一条想象的河流它也具有水的特性,因而在占卜预测术中与五行水紧密相连,并由此衍伸出较为复杂的数术体系。然而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星辰分布和运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根据星象在天河上构造出津桥关梁等建筑,并以此预测人事吉凶祸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时间观、空间观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指出由此构成的时空共振、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作为思维的基本框架,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内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天干、地支作为中国传统历法中的纪时符号,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里,逐渐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至今还保留在农历之中,其原因在于国人对时空本质的认识。干支符号所代表的时空观与现代物理学相对论的时空观同义,干支符号的配合实际上就是一个动态的时空坐标系统。时、空本来是人认识宇宙并用来描述客观实在所用的语言要素,但国人这种传统的时空观是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等范畴及“天人合一”观密切联系的。为什么古老的干支符号所代表的时空观与相对论的时空观一致,很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史前陶器为具体研究对象,对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及其时空意识进行了探究。文章不仅从史前人们的时空观、宇宙结构与史前时空意识、史前时空意识与史前陶器及建筑的关系等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与时空意识进行了思考,同时还将甲骨文的字例与史前陶器密切结合,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古代宇宙观念的起源与时空意识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古代教化思想与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化是德治的一个必然且重要的方法。中国古代教化思想中的“德教为先”、“富之教之”、“以教为本”的理论,以及多样化的教化形式,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历史中的精华毕竟是我们的财富,在新形势下赋予时代的内涵,使之成为当今德治内容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是开放的、动态的,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和提升,形成与时代息息相通的新的时空理念。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其理论溯源与实践检验无不与时代紧密相关,并在时空发展的历史中获得时空理论内核的支撑。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理论的精神实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时空观,也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泛和深远的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14.
欲图我国行政法制变革,行政法必须在观念上有所革故鼎新。行政法的基本观念是控制行政权,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促使其积极为民服务。为接轨WTO ,行政法必须拓展平等的观念、强调公平的观念、确立法制统一的观念、坚定权力受制约的观念、强化公开的观念、深化服务行政的观念、树立行政有限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张载关学思想的要旨在于,提出了"太虚即气"、"气为本体"、"气化万物"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进而论证了"气"不消灭的物质永恒论;以"太虚即气"为理论基石,提出并论证了"天人合一"思想;用"一物两体"揭示和论证了宇宙万物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提出和论证了"太和之道"、"仇必和而解"的中道观、方法论;提出了"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两种知识论;创立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元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有机自然论表现在天文学、医学等科学思想中 ,也表现在儒道各家的哲学宇宙论和文化价值观念中。其特点是把天地自然看作一个整体系统 ,人与天地相似 ,是自然的产物。元气阴阳是天地与人的共同的物质基础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相依共生。有机论以朴素系统论的模型化思维 ,用阴阳运行、五行生克的模式模拟自然的气象运动、人体的生理机能 ,强调自然的整体性、有机性 ,人体系统与宇宙系统的相似性。从人与自然统一的角度 ,提出保护自然资源以保护人类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这种生态意识贯彻在中国传统自然理论和文化价值观念中 ,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问题成了最主要的美学问题.在这种潮流中,时间和空间的二元对立消解了,时间和历史相对于空间的优先权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理解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由此,传统"诗意空间"重新引发起我们关注的兴趣.随着沉思的诗意空间在空间中被不断展示出来,传统的诗意及其人道关怀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工业设计从前现代主义棕色、黑色、柔和色时期经由现代主义金色、灰色、原色时期向后现代主义流行色、多色和绿色时期演进的分析 ,展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从道德藩篱、科学真实性而逐步走向大众消费的社会发展镜像 ,并得出色彩设计观念的演变就是一部社会形态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法治精神理念与制度理念的培育与涵养, 以历史的眼光看, 实为法治关键, 甚或可以说法治的成败利钝, 根本系此。本文认为法治的精神理念体现为社会主体的法律信仰, 分析了法律信仰虚化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对策。指出法治的制度理念是为社会正义。形式社会正义是法治共通不变的特征, 实质的社会正义则充分包纳了时代内容与特征  相似文献   

20.
法律推动了发展观的变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强环境法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当前,我国环境法治还不完善。完善环境法治,推动科学发展,需要更新立法理念、科学规划立法、变革法律制度、严格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