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拆迁安置补偿问题是牵扯到棚改居民最核心利益的问题。而国内对于棚改住房拆迁安置补偿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各个地方政府对于棚改住房的拆迁安置补偿问题做法也各不相同。内蒙古包头市北梁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全国示范性城市棚改项目,本文以该项目为例对城市棚户区住房的征收、拆迁和安置补偿措施的制定方式和实施效果进行初步研究,为其他城市制定和实施搬迁安置补偿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东安屯棚户区形成与变迁过程进行梳理,体现其历史的合理性。同时还体现出东北城市棚户区贫困化背后,实际上是一种表现为"公私两无困境"的公共性危机逻辑。即,在单位社会解体的转型时期,棚户区既缺乏单位组织等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之"公",同时又缺乏居民私人利益和权利保障以及社会联结的社会之"私"。因此,对于棚户区或棚户区改造后的回迁社区,其社区建设的核心不在于空间上的改造,而在于建构一种国家与社会力量同时存在的"均衡式公共性",其实践形式为一种公共服务与居民自治一体化的社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市两个典型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例,研究分析了邻里关系、居民在城改项目中的参与度、以及居民对城改项目的满意度等关键问题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影响这几方面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果,对我国城中村改造实践提出若干策略性建议和意见,这对转型期中国城中村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棚户区改造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面分析论证我国棚户区改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明晰我国棚户区改造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政府制订相关政策制度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指出有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资金支持和务实的政策就有了棚改向前推进的原动力;有了城市棚户区的改造,我国城市化进程就有了新的着力点,就能从总量及质量上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虹  崔明军 《社区》2013,(25):26-27
为让居民普享“8分钟生活圈”,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新增100家社区便民网点、打造“8分钟生活圈”、大力推进“两改两迁”(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专业市场外迁、工业企业外迁)……走进樊城,展现的是一幅“都市之美看樊城、商业之盛在樊城”的生活蓝图。  相似文献   

6.
大型居住社区是典型的人口导入型社区。当人口由原住地进入大居的同时,旧的关系网络随之解体。如何建立起导入人口间的联系、导入人口与社区的联系,是大型居住社区在社会关系重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市X大型居住社区的实践表明:公共空间的营造为大型居住社区居民提供了可平等进入的空间基础和生活化的场景体验,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身份认同与社区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空间的营造为新的邻里关系重构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今中国的主题,进行棚户区改造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随着全国棚户区改造紧锣密鼓的进行,笔者居住的山西省霍州市圣佛村也进行了棚户区改造。此次的棚改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霍州市圣佛村棚户区改造的经验与教训,借鉴其他省区的棚户区改造的成功经验与办法,把出现的问题放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下加以解决,为圣佛村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进行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巴西贫民窟的规模、特质、治理等方面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从巴西贫民窟的形成背景、形态特征、形成和壮大的缘由方面,概括总结巴西贫民窟的历史渊源和外化表现。从治理机构、治理体系、治理核心、治理措施、社会政策等方面对巴西政府贫民窟治理的实践和成效予以阐述。进而尝试从微观的具体整改举措、中观的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宏观的城市反贫困政策网络方面,探讨巴西经验对我国棚户区改造和棚改社区治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清平  邹正芽 《社区》2013,(21):30-30
为拉近社区居民彼此间的距离,改善冷漠疏远的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居民特别是以拆迁安置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主体的新型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打遣和谐的社区环境,江苏省靖江市在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进城,大多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廉租房内,形成了城市中的农民工聚集区,即棚户区.调查发现:居住在棚户区的进城务工人员总体生活状况较差,对于棚户区环境、自己的居住条件和社会的要求非常低.改善棚户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应三管齐下:一是加强改造与管理,强化棚户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建立进城务工人员自治社区,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社区认同感和政治效能感;三是建立社区社工服务站,拓展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其城市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长沙市五类社区的调查,运用对应分析法分析五类社会空间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认为社区类型与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总体上比较高,但弱势心理降低了中高档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但也明显高于低档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措施,一是应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支持力度,提高低档社会空间的档次;二是应大力推进城市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空间融合;三是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消解中高档社区居民普遍的弱势心态。  相似文献   

12.
个体独立意识的增强、社区居住环境的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社区资源与利益的交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社会邻里关系,邻里间呈现出邻里关注窄化、邻里互动不畅、邻里交往次级、邻里纠纷频发的交往困境,新邻里关系亟需建立。文章援引社会工作中的有益成分,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建议通过弘扬传统睦邻文化、盘活社区活力资源地、搭建邻里圈社区信息平台、参与第三方社区矛盾调解、挖掘并培育社区居民的方式为社区加温,以期改善社区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军丽 《社区》2012,(20):24
"以前就是‘家、学校、菜场’三点一线的生活,如今我们在社区里又有了新乐园!"83岁的刘华斌边唱边舞,高兴地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是全省最大的棚改回迁社区,可容纳5579户2万余名居民。随着回迁居民的扎根,他们中越来越多的父母或为了晚年有个依靠,或为了照顾孙辈,情  相似文献   

14.
刘好为 《社区》2010,(25):23-23
2009年6月25日,76岁的老人宋怀娥从济南市槐荫区领导手里接过发祥巷小区9号楼1单元303房间的钥匙,也接过了党和政府对于棚户区居民的一片浓浓爱心。从这天起,278户和她一样住了几十年棚户区的居民告别陋室低棚,开始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由物质性要素、公共性要素、主体性要素和社会性要素共同构成的社区公共空间,既关联着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又赋予了城市空间建设的意义表征。楼道空间是社区公共空间的基础单元,是社区的“首位公共空间”,具有首位性、首要性和睦邻性特征,在整个社区公共空间中居于本源性、基础性的重要地位。上海市杨浦区Y社区有效运用公共空间“四大要素”的系统性机制开展“首位公共空间”治理,实现了社区实体空间之变、邻里关系之变和治理思维之变。“首位公共空间”是阐释新时代社区空间治理理论和实践有效互动的创新概念,为推进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空间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南湖新村”大型居住区是20世纪80年代南京的城市“明星”,但是到了2000年初,该社区就已经衰落.2003年以来,南京市建邺区政府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空间改造.十年过去,这些改造有成有败,其中“败”的成分居多.文章围绕空间改造与居住群体间的互动关系,对南湖新村改造进行了剖析:南湖新村空间改造的集体失效,并非在于设计本身,而在于其最初的居住者(下放户).作为被历史遗忘的一群人,空间改造触动的是他们的集体记忆,激起的是其本能的空间抵抗.正是这一“弱者的游戏”,消解了政府空间改造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在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提意见和建议时,很多居民碍于面子都说好话和空话,没几个人愿意当面提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对邻里关系和出现的矛盾,更是只字不提。该怎样避免这些问题呢?家住乌鲁木齐市仓房沟路北社区南苑小区的居民,建立了一个社区网上论坛,居民们可以在QQ上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8.
张军丽 《社区》2012,(30):24-24
“以前就是‘家、学校、菜场’三点一线的生活,如今我们在社区里又有了新乐园!”83岁的刘华斌边唱边舞,高兴地说。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是全省最大的棚改回迁社区,可容纳5579户2万余名居民。随着回迁居民的扎根,他们中越来越多的父母或为了晚年有个依靠,或为了照顾孙辈,情愿而又不情愿地离开自己待了大半辈子的老家,来到青宜居社区,独自守望一份淡淡的忧伤与孤独…他们戏称自己是“老年漂”。如今青宜居社区的“老年漂”一族达到400人以上。  相似文献   

19.
邵丹 《源流》2012,(19):46
近日,韶关原曲仁矿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工程开工典礼在浈江区田螺冲举行。这标志着投资达26亿元、广东省目前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据统计,在韶关的中央和省属"退出"企业居民约1.6万户,约5万多人,绝大部分职工居住在棚户区内。这些住房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砖瓦房,老化破损现象十分严重。2010年,省政府决定把原曲仁矿棚户区改造作为全省解决国有工矿棚户  相似文献   

20.
吴楠 《社区》2015,(9):22-23
人们常感慨,自己小区的邻里关系是陌生而疏远的。不过,在南京市雨花台区的翠竹园社区却打破了现代邻里关系的隔阂,打造出不一样的社区交往模式。 翠竹园社区位于南京花神湖畔,由玉兰山庄、翠竹园两处高档住宅小区组成,居民3036户,8000余人。社区拥有完备的娱乐活动设施和大型运动场馆,包括健身房、棋牌室、乒乓球室、儿童乐园等,室外还配备了网球场、篮球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