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本文试图用符号学的双轴观念,分析当代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些问题。符号的双轴关系,是符号学中最有生命力的论点之一,也是研究当代诗歌演变的重要方法。这种关系在诗歌中又表现为巴尔特提出的一个符号学观念,即刺点。具有刺点的诗,给人的突出感觉是“聪明”,这实际上也是网络时代诗歌必须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标志之一,典故由来已久,并始终在诗歌创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集中从三个层面对典故与符号学之内在关系展开详细分析:首先,梳理典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在古代诗歌中的使用情况;其次,从西方符号学的角度探寻典故的理论涵义;最后,借助符号学知识揭示典故在诗歌创作中规避弊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是李贺诗歌批评研究史上的重要的一家。他对李贺诗歌艺术特色的总体把握和具体分析 ,以及对李贺批评史的研究和评论 ,都非常精当 ,对我们研究李贺诗歌和唐诗 ,都具有指导意义。钱钟书在对李贺诗歌批评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和分析艺术 ,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和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艾米丽·迪金森是美国极具传奇色彩的抒情诗人,文章运用符号学理论并从迪金森诗歌的韵律结构、形态结构、句法结构、诗性逻辑四个层面进行分析,为迪金森诗歌的符号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的<中国诗与中国画>,用绘画领域李思训的北宗、王维的南宗,来对应诗歌领域写实派的杜甫、神韵派的王维,说明中国旧诗、画在正宗、正统批判标准上存在分歧.实际上,绘画的"南、北宗说"编排体系混乱,且"南、北宗说"主要是针对山水画,难以概括整个绘画领域的全貌,因而在推理上存在以偏概全的漏洞.对于中国旧诗而言,钱钟书赞同"神韵无处不在"之说,那么杜诗也就成了最富神韵的典范,就不能与王诗的神韵构成对立.中国诗坛的头把交椅虽然不是王维,但广义上的神韵派却堪称中国旧诗的正统.  相似文献   

6.
瑞恰慈与钱钟书都有关于诗歌、绘画、音乐的评论,但他们评论的角度和方法却不一样,前者注重艺术鉴赏中的心理分析,而后者的评论既重视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本体的性质区别,也没忽视具体的艺术创作和鉴赏心理。钱钟书对瑞恰慈的理论有吸收,也有摒弃,他更关注的是中国的艺术批评现实。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关于文学接受主体有许多论述,其中以下三点得到特别重视和强调:工于诗文;研究理论;追求真理.它们是钱钟书感应特定时代语境所提出之观念,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是元好问诗歌研究史上重要的一家,对元好问诗歌的评论涉及诸多方面。他阐述元好问诗歌与陈与义的诗学渊源,发前人所未发;分析元好问论诗绝句精辟而深刻;并从学术史角度勾勒出元好问诗歌的接受轨迹,为元好问诗歌研究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管锥编>中关于诗乐关系的论述在具体阐述诗乐关系、对诗乐关系进行总结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对于文学创作本身的思考.诗乐关系,与作家的作品风格及其各类作品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实是相类似的.一个作家所创作的作品总是会有一个总体的风格,即钱钟书先生在诗乐关系中所阐述的乐.作家的风格总是会伴随他的全部作品.本文就从这个理论出发,具体阐述李商隐诗歌的总体特点及其咏史诗特点,并借此进一步验证钱钟书先生之观点.  相似文献   

10.
洛特曼符号学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状况,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在后一阶段中,中国学者从文艺符号学、文化符号学、与相邻理论的关系、在西方文论史上的意义、俄罗斯本土研究状况以及中国学界对洛特曼理论资源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研究,形成对洛特曼理论的立体研究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