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孔子学院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世界各地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的推动下,海外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孔子学院建设的时代背景,详尽阐述了孔子学院的文化沟通意义、文化调控功能和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承意义。孔子学院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是自身文化的一次发展成熟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华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2.
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在传播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积累,孔子学院建设步入了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的关键阶段。中方合作院校作为孔子学院建设的主力军,在孔子学院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国内高校与孔子学院的作用关系出发,从组织、体制、资源和品牌支撑四个方面分析了中方合作院校在孔子学院建设支撑能力上的内涵与现状,并提出了加强中方合作院校支撑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医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平台,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为此,应强化中医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和传播模式,改进教学和传播方法,深化教学和传播内容;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中,孔子学院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代表,它承担着中文教学和对外传播的责任.结构功能主义认为,一个组织或社会系统想要稳定发展,应具备"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潜在模式维持"等四项功能.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探讨孔子学院教育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首先,孔子学院组织能够展现该四项功能,具有稳定发展的组织结构支撑.其次,孔子学院组织的四项功能对应了不同的社会担当,呈现了国际化发展的优势.最后,化解孔子学院组织所存在的瓶颈,指出孔子学院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可以从完善组织架构方面着手,综合考量和深化其组织功能,实现更加健康和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但是相较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与输出显得比较欠缺。2004年中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主要任务,搭建起一座连接中国与其他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现以跨文化传播为研究重点,探讨“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孔子学院是中国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平台.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构建跨文化"第三空间",关注跨文化传播过程,激励学生主动挖掘和探索传统汉语言文化精髓.量化和质性评估结果表明,孔子学院"汉语+典籍"教学模式是传统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有效途径,也为孔子学院创新发展、当代典籍外译工作及传统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孔子学院是中国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平台.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构建跨文化"第三空间",关注跨文化传播过程,激励学生主动挖掘和探索传统汉语言文化精髓.量化和质性评估结果表明,孔子学院"汉语+典籍"教学模式是传统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有效途径,也为孔子学院创新发展、当代典籍外译工作及传统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孔子学院的建设及其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已有的经验和情况,以试探的心理,从理性的角度寻找研究孔子学院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孔子学院是中国对外传播汉语的非营利机构,它的根本宗旨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以教授语言为切入点。中国和俄罗斯人文合作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孔子学院在俄罗斯的发展,另一方面,乌克兰危机本身引起了俄罗斯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俄罗斯一直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有戒备心理等因素给孔子学院的发展造成障碍。孔子学院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本文拟以跨文化传播为视角,分析孔子学院在俄罗斯传播文化的现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的公益机构,也是外国入学习汉语的最佳场所和了解中国的窗口。作为中亚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载体,中亚孔子学院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中亚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认识,使我们能及时地采取相关策略,促使中亚孔子学院更好发展,进而把中亚地区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文化活动是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形式。本文以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开展的文化活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中国结活动为例阐述了中国文化的本土化过程,并对以往的文化活动进行了反思。孔子学院应更多地展现文化活动的内涵,加强文化融合,从而促进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孔子学院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助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成为新时期孔子学院建设的逻辑主线.孔子学院建设的守正,即坚守孔子学院的建院初心与使命,应牢守中文教育之正、文化传播之正、服务全局之正和安全发展之正;创新,即适应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安全、智慧、融合发展,在发展理念、办学模式、服务机制和平台功能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以践行时代新使命.守正是创新的根基,创新是守正的延展,两者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新时代孔子学院建设应坚持守正与创新并重,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孔子学院经过8年多发展呈现蓬勃之势,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担忧.虽然“传授汉语”的功能在不断地增强,可是“传播文化”的使命却不尽如意.德国歌德学院历经70余载,以其稳步的发展和成熟运作而不断渗透和强化着文化传播的功效.我国孔子学院应该借鉴歌德学院的做法,从文化传播的立场、对象、内容等方面予以明确的定位,在实施“汉语推广”的过程中实现“中国文化”传播之功能,为提高中国的软实力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提高,汉语热席卷全球,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本文在解析孔子学院的办学机制的基础上,指出孔子学院办学过程中在经费、师资、教材以及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孔子学院健康发展的相关策略,以期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摘要]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是中西交流史、世界语言教育和文化传播史上的奇迹。要实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动因层面思考并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在全球范围内制造汉语需求、满足汉语需求,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和使用频率,夯实孔子学院发展的市场基础。其二,建立并维持有效的驱动力关系,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发掘并运用新的驱动力因素,激发孔子学院的办学活力。其三,坚持传播以“和”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精神,提供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  相似文献   

16.
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的公益机构,是海外朋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是学习借鉴不同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发展而构建和谐世界的平台。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龙头产品,孔子学院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发展的势头引人瞩目。本文谨就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趋势作一概括性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孔子学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是中国政府为了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而设立的机构。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成立,之后,孔子学院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建立了近500所的孔子学院。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在全球“汉语热”的大环境下,依靠自身的政策优势、地缘优势以及教学优势,鼓励和支持我省院校在海外开办了九个孔子学院和六个孔子课堂。这些孔子学院有着自己的办学特色,同时也存在着数量少、模式单一、分布不均衡以及招生、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省的海外孔子学院建设工作才能得以高效、良性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燕赵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和孔子学院的建设为燕赵文化的推广搭建了有力的平台.然而,当前这一平台在文化推广上尚未发挥出预期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和孔子学院教学的平台,进一步加快燕赵文化推广.提出了抓好高校课堂教学的三个着眼点和利用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六种途径来进行燕赵文化渗透的建议,以期达到更好更快地推广燕赵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国外孔子学院文化课中,“艺术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兼顾其语言目标与社会功能亦十分关键。阿德莱德大学孔子学院Cultural Workshop的语言目标核心是汉字,增强趣味的手段靠艺术,社会功能的兼顾在管理。阿德莱德大学孔子学院Cultural Workshop教学法可以增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学法的内容内涵,可为汉语语言需求相对较低、文化需求较高的目标国借鉴经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工作者及其零基础或中低龄教学对象提供可尝试课程案例。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才艺课及其教学法存在天然局限,如在与传播中国中医智慧相比,在传播中华科学文化的性价比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