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成延 《职业》2013,(11):156-158
本文的主题是探索用活化后的湿熄焦焦粉联合臭氧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主要研究熄焦粉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熄焦粉活性炭的制备、熄焦粉活性炭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及用熄焦粉活性炭联合臭氧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广元为治理南河污染投巨资建截污管网,拆除养殖场所,建设生态湿地在流经四川省广元市区的南河上,有一座美丽的景观廊桥,许多广元人都喜欢来这里钓鱼。今年11月的一天,记者来到这里时,正碰见市民王先生在廊桥边放上了一把椅子,悠闲地拿出鱼竿,开始了一天的钓鱼生活。王先生是个老钓鱼客,他说自己以前在这里钓鱼的时间并不多,因为附近有个排污管,很多污水都哗哗地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意味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难增多,极大地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国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马建章 《城市》2012,(1):73-75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河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污泥产生量的急剧增加,但是,污泥处理处置却严重滞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化学需氧量(COD)和重金属含量分别占污水总量的50% ~60%,污泥在堆放及处理过程产生的沼气中甲烷含量为60%~65%,其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0多倍.污泥造成的直接污染或由于处理处置不当造成的二次污染成为继废气、污水、垃圾之后又一群众反映强烈、政府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此,国家环保部于2010年11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发改委和建设部也于2011年3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组织实施示范项目的通知》,有关方面表示要"千方百计将污泥处理处置搞好",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新发展理念就是生态正义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正义论引领我国农村高质量绿色发展,即进行生态科技创新发展生态经济,共享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资源,建立人与人间、人与社会组织间、社会组织间、人与自然间、区域间、城乡间协调、开放的生态文化伦理关系、生态政治民主关系和美好生态文明的生活秩序,即农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生态正义秩序.  相似文献   

6.
雁栖湿地恢复项目是天府文创城的生态核心,是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落雁河现状存在枯洪期流量差异大,洪水期泥沙含量大,内涝严重等问题。借鉴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进行生态修复设计,对雁栖湿地项目区内的落雁河干支流河道和周边场地的湿地系统进行修复重建,构建完善的"林水一体"的植物群落和生境空间,重建"丘区河流湿地+面状扩展湿地+小微湿地群复合体"的天府特色湿地系统。实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生态涵蓄、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功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情景,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本文以农村为背景,以自然观为切入点,基于生态道德建设的需要,展开对农村生态道德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奉朝洋  杨眉 《城市》2021,(3):71-79
笔者提出切实可行的陕南后柳古镇滨水景观生态修复设计方案:在原有景观基础上深度挖掘古镇历史文化关键点,构建生态文化景观,将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景观活动相结合,营造多元化的景观体验,并引入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生态驳岸及模拟自然群落植物配置等技术手段,旨在提升后柳古镇整体人文景观、生态环境和景观体验品质,为陕南滨水古镇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2010年Landsat TM与2015年Landsat-oli数据为基础,使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作为研究方法,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与变化面积方面,揭示五年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农田、湿地及其他地类为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减少幅度最为剧烈的是其他地类,其次为农田,再次为湿地,最后为林地;增加面积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与人工表面,增加的幅度都不大;从各地类变化的面积大小上看,人工表面增加18.29km~2,林地面积减少9.03km~2;这五年间林地转化为人工表面的面积有12.84km~2,而其他地类转为林地面积的只有7.18km~2,不足以抵消转化为人工表面的这部分面积。控制生态红线要以保护林地为基础,当地林业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批占用林地的项目,保护原本面积的森林,才能控制住深圳市的生态红线,保证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李灵芝  赵玉梅 《城市》2013,(5):68-7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污水处理厂是处理净化城市生产生活污水不可或缺的场所,我国每年都要新建扩建相当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以适应城市污水处理的需要,对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规划设计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已成为提升城市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的重要环节,而污水处理厂的景观设计也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河北省邢台市西部路罗镇西北的贺家坪和邢台市西部的浆水镇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为试点,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从农村居民个人基本情况、农村基础设施情况等对河北省山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郊“农民农”的生存现状、突出矛盾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在空间上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农"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郊从事农业生产,填补了当地居民由于"农转非"而形成的农业劳动力缺口。"农民农"为城郊的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供应和农村市场的活跃贡献甚大,但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同时也对城郊农村的社会治理与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亟须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切实解决"农民农"的生产性、生活性与管理性矛盾,从而确保城市农产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13.
凌鹏 《社会学研究》2007,22(5):46-83
本文首先对二手文献中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说明近代华北地区农村地权分配状况及其分散化的趋势;接着依据陈翰笙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北保定清苑农村调查的数据,具体解释了在20年代下半叶至30年代经济危机这段时期内各种因素对于华北农户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阶层农户在面对近代农村经济商品化进程时所采取的不同行为模式;最后揭示了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商品化对于地权分散产生复杂影响的一种可能形式,并据此对"农业技术派"和"土地分配派"针对中国近代农村的争论以及"什么形塑了中国革命"这两个重要问题作出一点回应。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农村占地面积大,人口多,农户住宅基本使用传统建筑技术,致使农户大量使用薪柴解决其取暖、做饭、热水供应等问题,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大气污染、生态及人居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本文分析了云南农村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技术的意义.现状、问题及对策,指出云南农村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全球最大家庭"181人,住满4层楼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印度米佐拉姆邦的农村住着一户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家庭。67岁的齐奥纳·查纳娶了39名妻子,全家181人都生活在一栋4层小楼里。据报道,巴克塔旺村是由齐奥纳的父亲查纳创建的,查纳本人也曾娶过20名妻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天津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但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着农业投入品过度使用、 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以及工业和城市污染转移等多重环境污染问题.强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制建设、 完善农村环保设施、 增加对农村环保的财政投入、 健全污染控制与经济奖惩相结合的约束机制、 加强农民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等是从内外部消解天津农村环境污染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王双 《城市》2014,(1):77-79
正中水,也称为"再生水",主要是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由于其除了磷、氨、氮等极少数物质含量稍高外,其他各项指标都和自来水不相上下,被认为是城市的"第二水源"。回用中水不仅大幅度减少了自来水的消耗量,还有效解决了污水对城市水源的污染问题,起到了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理念缺失,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民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提出了几点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进而我国农村生态的改善和优化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展现,而城市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生态资源,对塑造健康、和谐、丰富的城市景观有重要作用。在人地关系紧张的珠三角城市群地区,设立湿地公园是兼顾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明智选择。对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途径与技术的探索,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湿地生境关键,是城市湿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调研,对如何在生态多样性视角下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湿地生境进行探讨。论文对珠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生态本底资源、湿地公园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指出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强调湿地公园生境营造中需考虑"空间布局"与"过程演替"的特点及其耦合作用,从宏观(区域尺度)、中观(景观尺度)、微观(场地尺度)三个层面提出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的规划策略与建议;进而从场地规划设计尺度,提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的技术途径,以期为珠三角地区城市景观的生态多样性提出可能实现的设想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