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政府包办"和"条条管理"是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的基本特征,也是社区体制改革的逻辑原点。社区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多元合作治理网络,但合作的前提是合理分工。社区体制改革的基本向度是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相互分开,社区行政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化。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转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比较与反思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实践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体制问题、社区管理主体问题及社区管理资源问题,提出了转型时期的社区管理必须创新并完善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系,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向为行政指导下的社区治理民主化,社区管理主体应形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社区管理资源应通过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实现从"行政管制"到"社区治理"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上的运用。随着"单位社会"的解体及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与社会的界限逐渐清晰,社区正成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性空间。在实现社区自治目标的进程中,随着多元主体的兴起及多中心秩序格局的形成,出现了多种社区治理模式。不同模式的差异背后反映出的是主导力量的不同。对于我国现阶段而言,合作型社区治理模式应当成为推进社区治理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社区治理应立足于基层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之后,受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城市中的基层社区治理也遭遇了"内卷化"危机。上海市J街道致力于基层治理的创新工作,其社区治理的实践表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深入落实能有效避免组织架构精细化,确保其组织功能完整性的同时更能较好地化解社区居民的异质化问题,从而破解内卷化危机。这主要是因为区域化党建工作有效实现了治理层级的横向贯通,同时进一步拓宽了科学技术在社区治理领域中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从新公共治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种由治理主体为网络节点、治理内容和治理工具为网络连结的复杂的社区治理网络。基于这种理论预设,针对社区综合管理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包括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内容的多样化、治理工具的科学化、治理网络的复杂性等,对合肥市望江东路社区和杭州市王马社区的案例展开分析。最后,结合社区治理的复杂网络模型和一手的案例研究访谈材料,提出我国社区综合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建议。根据新公共治理理论提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创新之路,即运用新公共治理思想来维持社区和谐、解决社区内部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这对于新公共治理理论体系的构建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现实中的社区如何完成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社区更快更好地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等也将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陌生人社区的形成,与社会关系个体化、住房体制改革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化关联甚大。相比熟人社区,陌生人社区出现了以社区社会治理重心转移、社区社会信任重构以及社区建设参与等难题为具体表征的治理困境。走出陌生人社区治理困境,要重新认识社区、注重找回熟人和建设好场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顶层制度设计在基层社区的具体实践。"社区制"认受性的提升促使社区由"国家管控单位"向"基层治理单元"的质性蜕变,在地方性社区实践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一批极具示范意义的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模式,使之成为社区研究领域中的前沿论题。本研究以"社区治理绩效"为理论分析工具,将其概念操作化为"社区组织结构"、"政府与社区的互动关系"、"社区居民的参与"三个理念子面向,通过目的抽样原则选取N市M社区首推的"委局站"社区管理架构作为华东城市社区实践的典型个案,旨在通过分析"部分"社区情境之下治理框架的运行机制及其治理效能,归纳典型模式在周边区域的适用性,形成由"部分"推论"整体"的"涟漪效益";同时尝试在"微型社会学"的视域下生成"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层理论",并结合"微型社区研究"扎根地方性实证的实务特性,来共同实现应用社会学领域"学理性分析"与"实践性知识"亦步亦趋的学术"超越"。  相似文献   

8.
杜丽丽 《社区》2015,(15):8-10
2012年5月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之后,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将开展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在社区构建了以“枉区党工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基本构架的“四位一体”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了“党政力量主导、治理结构合理、居民立体自治、社会资源共聚、服务网络支撑”工作格局的形成,走出了一务“解放”特色的社区治理新路。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7,(20)
近年来,许多城市社区在社区自治上大做文章,但得到的反馈大多不尽如人意,如何将社区自治由"虚"变"实"是目前社区建设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对此,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找出社区自治"虚"的症结所在,并就出现的问题作了一些革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中,物业企业兼具提供专业性市场服务和准公共服务的属性,是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一极。促进物业企业融入社区治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向。"红色物业"的提出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对社区治理市场主体的政治引领作用,重新定位了物业企业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重塑了物业企业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培育了物业企业融入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机制,对于促进社区"善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管宏  杨炳珑 《社区》2014,(31):15-15
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成为江苏省南京市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第二阶段重点任务。南京市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突出街道在社会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建立健全定位准确、职能清晰、权贵统一、分工合理、服务高效、执行有力的组织架构和综合服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社区多元治理结构。在总结我国探索社区治理模式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主要着力点,即充分发挥社区治理主体的不同作用,建立互动合作的运作机制,加强社区治理的能力建设。这三个着力点相互促进,需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在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浙江宁波海曙区首创的"选聘分离"体制以它独有的优势成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的典型,并已在整个宁波市的社区治理中获得成功。"选聘分离"体制得到国家民政部及有关专家的肯定,认为对全国的社区治理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总结这一城市社区治理的"宁波模式",以期更好地完善和推广"选聘分离"体制。  相似文献   

14.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这给社区治理提出了挑战。以国家治理为历史背景,基于规范性研究的逻辑着重分析社区治理实践的新变化和面临的挑战,并从社区治理的实践层面,探讨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协同治理机制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因此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空心村"问题就是城镇化进程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之一。此外,"空心村"问题也必然会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和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得到合理解决。因此,本文拟就黄石"空心村"问题为例,分析黄石城镇化进程中"空心村"问题的形成原因,探寻治理"空心村"问题合理、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社区的功能、治理主体、利益主体、居民需求等呈现出多元趋势,导致原有的社会城市基层管理架构减效或失灵。在分析城市单一权力主体治理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完善社区治理的分权机制,推行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转化,组建和完善社区治理的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下部分学者提出了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其宗旨是要构建"政府—社会"协商合作的社区治理体系。但随着"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的纵深拓展,"小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以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为代表的"市场"主体被忽视,造成了针对其监督的缺失。面对"小区治理"的"失效",以对"社区"和"小区"为不同治理背景的"服务品"提供方式的讨论为基础,必须将市场主体纳入"合作—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多元互动的"合作—监督—共治"的新型"大社区"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具有高度耦合性,社区教育的资源性"输入"会形成社区治理的意识性"输出"。通过对四川省J县社区教育的实践分析可以发现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具体生成理路:社区教育以知识生产、价值生产、情感生产、制度生产为依托,以利益生成为动力,以共识生成为旨归,通过社区教育的资源性"输入"建构了社区共同体的意识性"输出"链路。针对动态转化性较弱、横向传导性较差、纵向转化率较低问题,应该从调适社区教育项目、建构关联点和提升关联密度、强化教育—实践和个体利益—社区利益微链路层面入手,实现"输入—输出"链路的优化。探究社区教育视角下社区共同体意识的生成理路对形塑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共生机制,促成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目标耦合,实现社区治理共建共商共享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制度设置、权力协调与资源分配是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个基本向度。制度设置的现代化不仅要求国家层面加强法制建设,还需要基层社区不断健全"村规民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格局;权力协调模式的现代化要求政府适度归还社区治理的权力,实现对非政府治理主体的赋权,改变社区治理中政府权力一家独大的现状;资源分配体系的现代化则要求社区在实现治理资源共享的同时,提高对治理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治理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社区居民。社区治理的"百步亭经验"成功地践行了这三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20.
李劲夫 《社区》2014,(10):20-20
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社区治理,深化服务创新。湖南省抓住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这“三位一体”的工作重心,努力把全省城乡社区建设成为服务完善、管理民主、充满活力、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