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式语研究在理论上有三个特点:词汇单位的再认识,语言研究的整体观,语法模式和心理模式的融合。公式语并不是静止的由若干词和短语组成的语料,而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公式化是语言的一个内在特征。受到近代西方语言哲学尤其是语料库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公式语的概念是围绕人脑处理言语过程提出的。公式语的界定和识别是开放式的,语法规则被淡化,词汇和语法的界限被模糊化,语言单位的边界也趋于模糊。而汉语的词语组合确定整体结构和语义的特点与这一理论核心相契合。公式语理念和汉语研究中的词组观及短语观的思想存在关联,体现在对语言单位的感知和整体结构语义的处理两个方面。以汉语为背景的公式语研究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语用标记语功能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用标记语是人类语言"语法化"的结果,是语言"主观化"现象的类典型.语用标记语的语用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规约化程度具有不均衡性、不对称性及动态发展的特征.英、汉语言中的一些常用语用标记语,如坦言性标记语、阐发性标记语、理据性标记语、断言性标记语、评价性标记语、警示性标记语和补说性标记语主要表达语用信息,具有人类语言元话语功能的一些典型性特征.即使是同一类语用标记语也可表达几种不同微功能.语用标记语对于话语的生成和语篇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语用能力测试是语言测试学和语用学领域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也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从语用能力测试的理论背景、研究方法与研究维度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性研究,总结语用能力测试理论的起源、发展及研究趋势.研究发现:语用能力测试理论是在语言测试学和语用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以话语填充测试为基本研究方式,测试学生处理基础知识和语用运用的能力.研究还发现:语用能力测试的方式趋向多样化,词汇、语法与语用能力关系的研究彰显,二语语用测试的研究受到关注,这一发现对于丰富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式研究已成为当今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一大新课题,构式研究之于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性也愈发彰显.构式语法将构式看作语言的基本单位,认为构式是语言结构的核心.语言产出是一个根据不同语境从记忆中提取构式加以组合、生成话语的过程.学习、使用构式是学习者的需要,是语言习得必经的过程.二语教学应将构式作为二语教学和习得的理想单位.构式教学可将传统的语法教学与交际法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篇建构与解构活动建立在语法关于词汇是最小运用单位理论之上,但以词汇为最小运用单位,以字典释义为语篇词汇定义不足以解释语篇构成实际存在的语用顺应意义框结构,语篇主题句与支撑句展开模式和语篇主述位推进模式证明对语篇结构和解构有积极解释意义的是语用顺应意义框理论。  相似文献   

7.
语法隐喻率先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主要是指用一种语法手段来代替另一种语法手段来表达某一既定意义的语言现象,所以韩礼德(1994)将语法隐喻称为"相同的所指,不同的能指"。语法隐喻系统内呈现了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三大形式。为了更好地阐明和解读语法隐喻的价值,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基于其中的心理扫描过程,原型理论和象似性来研究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只涉及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以期揭示它的认知理据和发挥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成功地进行交流。传统英语课堂仅满足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际语用能力的培养,学习者具备了某一目标语语法,并不一定具备了语境条件下恰当的语言行为能力。语际语用能力具有可教性,表现为外语教学中学习者如何习得、发展和理解语用。课堂语际语用教学可以是提供元语用信息的显性指导,也可以是通过目标语的输入和使用的隐性指导。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语际语用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小三角”理论对于语言现象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运用该理论对语法事实进行多角度研究,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相关语法现象。研究以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为指导,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三个角度对“X派”词族进行分析。语表形式方面,“X派”的语表形式主要表现在音节和词性两个层面。语里意义方面,“X”的内部结构关系多样,以动宾和偏正关系为主,在句中可以担任主语和宾语;“X派”的语义内涵主要由“X”决定,“派”的语义处于逐渐虚化的状态,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泛化性,使得“X派”词族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语用价值方面,“X派”词族的使用可以形成注意焦点,凸显主观性,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表现出积极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论语式     
语式是指短语的语法结构的格式,即指由一定语法形式显示的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短语的结构格式。具体可表述为:由词类序列形式显示的包含句法结构、语义结构以及语用功能的形义匹配的短语结构格式。基干语式是"语型-语模"的结合体,语式自身整体的、独立的语用功能意义称为"语式义"。语式分析,是对某个特定语式的"语型"、"语模"、"语类"(语式义)以及该语式在句子或句式里的应用性进行的分析。笔者在本文中对若干语式作出的构拟和描述,旨在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话语标记语如何演变的问题成为学界争论的热点。大多数学者认为话语标记语在变化过程中经历的语音弱化、语义泛化、去范畴化、主观化、语用功能增强等特点符合语法化理论。然而,由于话语标记语在实际运用中呈现出了"非语法性"的特征,其他学者据此提出了词汇化和语用化,并发展出语篇化和构式语法化理论,挑战了语法化的权威地位。通过对各方争论的梳理,可以发现它们的分歧主要在于:(1)如何认识话语标记语的性质?(2)话语标记语的发展是否需要符合理论中的所有特征?而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各理论的出发点不同、对语法语用的定义不同以及选取的标记语发展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12.
语用迁移是语用学和二语习得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语言输入理论也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文章通过对语用迁移和语言输入理论的分析,探讨了语言输入对语用迁移以及二语习得的影响,并对如何提高学习者语用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积极语用模糊作为一种主观语用策略,是说话人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在交际过程中采用委婉的,多义的,间接的语用手段体现出模糊性的语言现象。文章认为其主要体现为认知、表达及意义映射三方面的模糊。进而从认知语用角度对积极模糊语进行理论推演和例证分析,分析表明:概念整合、突显观和关联理论三者对语言模糊的释解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进而建构出以概念整合、突显观和关联理论三者为基础的解读积极语用模糊语的新模式——CBRP模式。  相似文献   

14.
构式被定义为形式和意义或者功能产生配对的结合体,具有不同流派的构式语法理论具有先前语言学理论不曾具有的优越性。它可以统一处理各类语言现象,构建语言单位和构式之间的连续体,凸显构式形式和意义之间的非预见性和构式的习语性。具有功能主义倾向的构式语法对于二语习得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它体现了二语习得的系统性,突出二语习得研究中输入性语料以及语言使用的重要作用,并可以体现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因此具有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纵观近期类型学视野的二语语法习得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类型学研究在二语语法习得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范式、优势与特点及局限性。类型学视野下的语言对比研究在对问题、参项的选择上都极具深度和广度,对二语习得中形式与意义匹配的习得更为关注,甚至关注到语用层面的习得,对高等级学习者的习得情况有更精确的描写,这些也是以往二语习得研究较少注意、正在引起重视的方面,研究结果对语言学研究和教学都有意义。目前,汉语二语习得与类型学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多见,类型学在二语语法习得研究领域的探索,值得对外汉语语法习得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三语”,即指语法、语义和语用。这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求以致用的原则。语法研究,只有坚持这一原则,去探石发穴,才能符合或接近语言的实际,才能对语言的运用和发展有所裨益。否则,离开内容(语义),离开语言运动(语用)去孤立地、静止地追求语法形式,势必会使一些反映语言的“人造规律”成为语言现实的哈哈镜,也会使研究者走入死胡同。当前汉语语法研究尤其应该注重语法形式与语义内容的紧密结合。要把基本点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用标记语存在语法化现象,借助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隐喻的理论以及语言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对英汉语用标记语语法化模式的一致性进行研究,并通过英汉语料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种语言语用标记语的语法化语义迁移模式不仅存在一致性,而且它们的语法化强弱程度与句法位置有关。具体表现在英汉语用标记语的语法化过程就是隐喻化过程,且由于句法位置不同,产生隐喻义的程度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语用迁移现象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以往的同类研究多集中在二语背景下进行.云南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从三语的角度来研究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迁移问题,对于丰富二语习得理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语用语言迁移与社交语言迁移两个方面切入,对傣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调查和研究表明,4个民族的学生在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交语用迁移上都存在迁移错误,而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在目的语交流中对语用策略的掌握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不恰当地在语义和句法上寻求与母语对等的错误倾向所致.  相似文献   

19.
把词汇、句子和文章的分析置于语篇之下,可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语言的不同结构形式、意义和语用的关系,进而达到有效地理解和传递信息的目的。因为,从语篇的角度分析语言的修辞现象,是透过语言形式了解交际者在具体语境中谋篇布局和交际意图的方法,而且语言的修辞现象同样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方面,所以,语言的修辞研究和教学应该从语篇的视角展开。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篇文化对比分析三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语学习者在正确使用目的语语法规则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目的语的语用能力。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讲,习得目的语的语用规范比习得目的语语言形式规范更重要、更困难。本文试图以语篇分析和语用学的理论为依据,对三类语篇实例进行文化对比分析,从而验证“过渡语篇”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