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亮 《国际论坛》2011,(5):31-37,80
自日本政府决定在2007财年终止对华日元贷款项目后,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则以无偿资金援助与技术合作的形式为主,援助对象以促进环保、人员相互交流等"软件"领域为重点,尽管援助规模大为缩减,但在改善中国基层福利设施、提高中国环境保护能力及促进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等方面仍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尽管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再度引发了日本国内对继续援华的质疑之声,但对华ODA仍将延续一段时期,并继续为改善中日关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对华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开发援助或称官方发展援助 (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 :ODA)是带有政治外交目的和长远战略意图的一国对外政策行为。本文对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 (ODA)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决策过程、政策调整、战略意图、实施现状、未来走向和理论框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学理性分析和历史性考察。并认为 ,这一研究具有认识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 ,分析日本政治外交和战略走向的现实意义 ,也具有追踪考察中日关系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华ODA始于1979年大平正芳任首相的时期。20多年来日本一直是中国大的援助国,日本对华ODA,特别是其中的日元贷款,支持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自2000年以来,日本大幅度削减对华援助,同时,外援重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其中的原因以及对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政策的调整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削减对华日元贷款,改变日元贷款的提供方式,改变对华ODA的实施内容等。这些调整的原因或目的是:对中国崛起的遏制,对政治、军事大国目标的诉求,迫于美国的压力等。这反映了日本外交资源的贫乏和外交手段的拙劣。  相似文献   

5.
尽管上世纪上半叶中日两国间发生的一些不快及其引起的对立情感还在逡巡不去,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双方在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迈出了积极的步伐,但也还存在某些问题.本文从中日关系中一个特殊因素--日本对华的海外发展援助(ODA)的角度研究中日关系问题,试图寻找两国长期合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华援助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日本要求削减、修正对华海外发展援助(ODA)的呼声越来越大。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小岛朋之认为,为了地区的安全保障,日本有必要要继续采取以经济援助为支柱之一的对华参与政策。但与此同时,他又积极要求全面修改对华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中日关系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战后中日友好的象征。对华ODA本是有益于中日双方的"双赢"举措,但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ODA政策却发生了重大调整,泛政治化倾向加剧。回顾日本对华ODA出台的背景、梳理其嬗变历程、分析其近期走势及发展前景,不难发现近些年来中日关系出现波动的深层次缘由。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中日关系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战后中日友好的象征.对华ODA本是有益于中日双方的"双赢"举措,但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ODA政策却发生了重大调整,泛政治化倾向加剧.回顾日本对华ODA政策出台的背景,梳理其嬗变历程,分析近期走势及其发展前景,不难理解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波动的深层次缘由.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华贷款开始于1979年,结束于2007年,在2000年时曾到达顶峰,此后逐年递减,最终走向终结。日本终止对华日元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日元贷款作为日本"经援外交"的一项最传统、最重要的措施,其终结从根本上体现了日本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同时,贷款的终结对于中日两国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对华官方发展援助是欧盟对华最富有效力的政策实施工具,并且随欧盟整体性对华政策的调整经历了相应的变化。未来对华援助的力度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但欧盟对华政策所包含的矛盾性将对中欧关系及对华援助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ODA大纲》的出台 ,标志着日本在新世纪对ODA政策的调整宣告完成。这次调整表现在大纲明确提出ODA目的就是国家利益、ODA政治色彩更加浓厚等。在某种意义上 ,这次ODA政策调整反映了日本在新世纪的战略调整及外交方向。与此同时 ,日本在新世纪前后也调整了对华ODA政策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两国贸易额已从1980年的1.8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82.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也成了中国继日本、香港、美国、台湾和德国之后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随着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韩国企业的对华投资正在迅速增加,并呈现出方兴未  相似文献   

13.
文\一、小泉催促中国“毕业”2004年11月28日,出席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记者招待会。谈到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时,小泉说:“中国的经济已经实现了飞速发展,已经到了该毕业的时候了。中国归还日元贷款也十分顺利,我期待中国尽早成为毕业生。”人们注意到,此前一个星期,11月21日晚,应日方要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智利圣地亚哥会见了小泉。会见中,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国政治关系困难的症结是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我们希望日方妥善处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拖的时间越长,对包括中国人民在内…  相似文献   

14.
1月22日日本新日铁、JFE、住友和神户4大钢同时宣布自80年代以来日本最具挑战性的投资计划,即未来3年将注入6000亿日元扩大高端钢产品.新日铁将投入2200亿日元,JFE投入1500-1800亿日元,住友金属工业1500亿日元,神户制钢投入600亿日元.  相似文献   

15.
浅析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尹新纲,陈康从80年代后半期以来,由于日元升值、贸易摩擦等原因,日本的主要产业开始向海外大举挺进,其目标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从九十年代的形势看,这一轮对外直接投资已基本完成,日本企业对欧美的投资欲望已大为退减,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官方发展援助与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东盟地区外资流入的主要类型。在东盟样本国中,官方发展援助显著扩大了受援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互补性生产要素官方发展援助与外商直接投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物质资本官方发展援助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在收入水平更高的受援国中,物质资本官方发展援助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电力、通信以及网络基础设施是官方发展援助作用于外商直接投资传导机制中的重要渠道。因此,东盟国家的主要援助方应加强援助合作,努力扩大投入东盟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规模,同时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渠道作用,帮助东盟国家改善投资环境,进而提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大平正芳的中国观及外交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平正芳中国观的形成,主要源于其自身的中国体验,基于对中国的深刻了解及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痛切反省,大平更为注重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大平中国观的核心理念是:认为发展中日关系不仅对两国有益,而且是确保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并将其作为贯彻和落实"综合安全保障"思想的重要一环。大平担任首相期间,身体力行地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通过提供对华援助的方式支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对促进中日友好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论抗战初期英国民众援华的几个问题张新军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对华全面战争,与中国相隔万里之遥的英伦三岛民众很快发起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援华运动。英国民众主要从道义和物质上援助了中国抗战。从1937年8月10日英国"中国人民之友社"代表格洛尔]-·...  相似文献   

19.
在近现代 ,苏联对华外交具有双重色彩。一方面 ,苏联对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帮助 ,在七七事变以后的一段时间里 ,苏联是唯一向中国提供过实际援助的国家。另一方面 ,苏联在给中国援助的同时 ,也做了许多损害中国主权与利益的事情。以往人们对苏联对华援助有较多的论述 ,而本文只打算侧重剖析一下苏联在日本侵华期间损害中国主权的事实。希望对人们认识有关历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关国对华经济援助是美国援华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在援助力度与援助性质上随着远东战局的发展和美日矛盾的激化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正与美国对华政策日趋积极和国民政府的外交重点转向美国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表明战时中关“特殊关系”已在事实上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