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朝闻先生说:“灵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它不仅促成独创的形象的产生,而且也是推动创作活动的一种心理动力,它加强着艺术家的创作冲动”,①在艺术创造工程中,灵感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它)不可强求,来去迅捷,这正说明看似全凭主观意志产生的灵感,常常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艺术家应该对它有一个明智的态度:尊重它,而不是凌驾它;引发它,而不是塑捏它。”②摄影艺术创作同样也需要灵感,摄影  相似文献   

2.
由于灵感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自己罩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致使数千年来许多哲学家、美学家作了种种探索和猜测。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等唯心主义哲学家们把灵感看成是神赐天启的神秘物,说它是一种灵气,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由神凭附着。”直到十九世纪的康德还把灵感看作是天才,是不能靠后天勤奋获得的创造力.中国古代,没有灵感这种名称,一些文学家、理论家一般称为“应感”、“兴会”等。中国的理论没有把灵感同神联系起来,而着重把它看成是先天的才能。曹丕把诗人的才气看作是“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的天赋条件。陆机对灵感的解释也感到无能为力,说“虽兹物  相似文献   

3.
创作灵感的触发·捕捉与深化韩盼山创作中有灵感,创作也需要灵感,这个问题现在恐怕没有多少人对它表示怀疑了。但是,如何正确地理解灵感,进而以积极的态度,自觉地引发它,把握它,运用它,仍需要进一步探讨。一灵感的触发“灵感”这个词,在我国出现较晚,有人考证是...  相似文献   

4.
灵感是什么?有的诗人说它是“花非花,雾非雾”,飘来忽去,难以捉摸;某些哲学家认为,它是奇异的梦境,是“理念”的显现,又像是一种神灵的推动。究竟灵感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人们怎样才能亲近它和掌握它?这被认为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难解的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自我感觉这一领域,经常和天赋、天才、气质、直觉、灵感等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显得神奇莫测。艺术上一切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也总喜欢从这里向唯物主义和进步的文艺理论进行挑战,宣扬文艺创作的不可知论和神秘观念。所以,科学地探讨和阐明灵感等现象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不仅可以揭穿创作的神秘外衣,有利于我们的科学认识,同时也只有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灵感,自觉地掌握灵感。  相似文献   

5.
提出这个问题可能会遭到一些非议,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的作文是作为一种基本技能训练看待的;把学生作文看做一种模仿,谈不上创作,谈不到创造性劳动,所以也就自然读不到灵感问题了。另外,几千年来灵感现象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从“神的凭附”到“天启”“天才”,到“潜意识”,总使人感到朴朔迷离,难以言传,即使今天如何认识它,把握它发生的规律仍在探索中,所以现在提出培养学生灵感思维能力使人觉得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6.
灵感(inspiration)这个词,古希腊的原意是指神的灵气。从那时起至今这个概念已沿用两千年了。柏拉图认为:“这是神性的着魔”,是人与神的沟通。德谟克利特认为:“这是一种感情极度狂热或激动的特殊精神状态。”英语中灵感一词的意思是灵气(spirit)的吸入。它的原始意义也是指的一种降神术。我国《辞海》定义说:“创作者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酝酿思考的紧张阶段,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促使创造活动中所探索的重要环节得到明确的解决,一般称为获得灵感,灵感的生理机制是大脑暂时神经系统的接通。新的信息输入激荡着过去储存在大脑的信息,信息重新组合即出现灵感。”  相似文献   

7.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现象。是地球上最美妙、最奇丽的思维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它虽不同于逻辑思维,却也是实际存在的。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称其为“神理凑合”。王士祯则称之为“兴会”,灵感来时是“兴会神到”,并具“兴会超妙”、“神韵天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论艺术思维     
章指出了“形象思维”论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论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用“艺术思维”取代“形象思维”的观点。认为“艺术思维”的核心是审美心理。以审美心理为内核 ,艺术思维包括意象思维、情感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和形式化思维。它是一个系统思维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同志曾数次指出:“创造性思维中‘灵感’是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的逻辑思维的思维形式。”“灵感是又一种可以控制的大脑活动,又一种思维,也是有规律的。”他还提出要专门创立一门“灵感学”,和逻辑学、形象思维学并列一起作为总的思维学来研究。他预见“一旦有了这些学问,对科学技术的进展,影响将是巨大的。”钱学森同志的识见与号召应引起我们搞理论的同志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就灵感的不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里并没有提及“灵感”二字,但作为文学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这一特殊精神现象,刘勰曾对它进行过生动的描述和深入的探讨,并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总结出较为系统、完整的理论。这对于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问题,文学批评家究竟有没有灵感?著名自然科学家钱学森根据自己创造性思维劳动的心理体验,第一次鲜明地提出灵感思维是不同于形就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第三种思维方式,并且进—步指出:“文艺工作者有灵感,科学技术工作者也有灵感,它是创造过程所必须的。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0。英国学者奥斯本也指出灵感是“泛指那种在科学、哲学等领域中的创造性成就”①。这些都说明,灵感普遍存在于一切创造性思维领域。文学创作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认…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体系是一种独特的政治诗学。由于它抓住了“文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一根本问题,所以,它也具有“经济意义”。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是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汉语语法理论著作。六十五年来,大家不断地研究它,纪念它,批评它,指责它,写了不少论文,也出版了一些专著。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本书的句法理论改作一些分析研究。为了把问题集中,这里只谈马氏关于“词”(句子成分)的理论,以及与这一理论有密切联系的“次”的理论。关于马氏有关“读”、“顿”、“节”以及句子类型、语气等等的理  相似文献   

14.
艺术的审美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艺术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存在着原则的分歧,所以在对待艺术创作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解释、评论艺术现象,总结研究艺术实践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如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自我表现”的人,就在艺术实践中脱离社会生活,到自我意识的精神王国里去寻求艺术的灵感;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人,只片面强调形式的作用,而忽视艺术内容这一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灵感问题是思维科学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近十年来,我国的灵感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灵感的本质、机制、规律、特征和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其研究的深度也有较大的拓展。一、灵感的本质关于灵感本质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灵感是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来展开的。自钱学森教授指出,灵感思维是“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后,不少学者写文章表示赞同。有学者认为,灵感思维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是客观存在的,灵感思维有其客观的发生过程,是认识上的一种突发和跃迁,它有特殊的本质和特征,有其…  相似文献   

16.
(一) “想象是风筝,而现实是手中的线,放得好,风筝便会飞起来。”“那么风是灵感?”“当然!”这是诗人艾青和法国女翻译家的一段有趣的对话。艾青把创作构思活动比作放风筝,说风筝的原动力——风是灵感,肯定了灵感的存在和对文艺创作的重要作用。艾青说他的《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就是在狱中因一次偶然的灵感式触发“一口气写下来”的。郭沫若也曾这样叙述灵感对他的袭击:“《凤凰涅槃》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之中分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课堂里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灵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自从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提出了灵感的命题后,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一命题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柏拉图认为“诗神……给人灵感。”黑格尔则说:“想象的活动和完成作品中技巧的运用,作为艺术学的一种能力单独来看,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灵感。”高尔基主张在创作的劳动中“寻求灵感”。郭沫若在《论诗三札》中指出:“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如象一张明镜,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涵映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翻波涌浪起来,宇宙万类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这风便是所谓直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中国语文学会于8月17日至21日举行了一次科学讨论会。我校中文系教师提出了九篇论文,参加讨论。其中讨论得比较热烈的有以下几篇: 一、樊挺岳的《试论艺术灵感》争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什么是灵感?它的时间究竟能延续多长?科学家有无灵感诸问题。不少人认为灵感是一种最敏锐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有人认为灵感只出现于创作冲动来时的最初階段,不能持续多久;有人认为整个创作过程都有灵感的活动;还有人认为灵感在创作过程中起伏不定,时来时隐,不一定出现也不一定只出现一次。有人认为科学家见苹果落地而发现地心引力,那是由于受到启发而去推论的结果,这不是灵感。因为灵感只能引起想像,而不引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中,作家主体性最集中、最神秘的体现莫过于灵感。在中国诗坛泰斗艾青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创作中,那些灿若星辰的诗篇,无不闪烁着令人眩目的灵感的光辉。 “灵感”这个悠如飘云的精灵,形诸于文字最早是在古希腊时代,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末,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曾说过:“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大诗人”。其后的柏拉图接受了德谟克利特的观点,并且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对“灵感”的另一种解释为“天才”说,即把灵感看成是超乎常人的天才所特有的秉赋。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就曾说过:“诗人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一种天才和灵感。”  相似文献   

20.
风雨,生活中的一幅美景,供人欣赏和品味。风雨更是挫折的代言者,让人去接受它的冲刷,让人去吸收它的灵气。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从风雨中找到了灵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这是一股劲风;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又是冬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