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汉"喜悦"隐喻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隐喻理论把隐喻仅仅看作是一种普通的修辞想象.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从英汉两种文化的角度来支持隐喻的现代认知理论,进一步证实和发展当代隐喻理论,即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情感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英语"UP"和汉语"上"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语言学认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它将作为源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是给一个概念空间意义。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因此,空间隐喻在帮助人们理解许多非空间概念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被用来构建范围、状态、数量、感观、时间和社会等级等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3.
谈汉语表示"愤怒"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JohnLakoff和Mark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 ,概念隐喻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汉语语言现象表示“愤怒”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中同样存在着“愤怒”的概念隐喻。本文将在大量收集分析汉语表示“愤怒”语料的基础上 ,提出汉语的“愤怒”的概念隐喻。它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如何通过人与自然关系认知“愤怒”概念。  相似文献   

4.
英语“mouth”与汉语“口、嘴”这两类词汇的隐喻、转喻具有理据性,都是以嘴的形状、功能、活动方式为基础。从转喻角度看,这两类词汇在同一认知域中既表现出相同的代替关系,也有个性的特征。从隐喻的角度看,这两类词汇都可投射到形状/事物域、情感/态度域、社交域和性格域,但汉语中的“口、嘴”还可投射到知识/智力域。汉语的“口、嘴”词汇投射范围广,能产性高,这归因于英汉语认知和语言特点的差异。从认知域来看,这两类词汇的隐喻投射既体现了“以身喻心”的观点,也体现了“以身喻身”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对汉语中"虎"字组成的相关短语和句子的归纳,对有关"虎"的隐喻加以简单分析,从认知角度分析其隐喻义的成因,从而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概念做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7.
现代隐喻学,特别是莱考夫和约瀚逊认为,人们日常思想和行动的本质是隐喻的.语义学的隐喻理论则进一步将隐喻理解为基于相似性的由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传统汉字字义的引申,从隐喻角度来解读,就会获得全新的认识.以语义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本文浅显地对"比"字字义的引申做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以马作喻体的隐喻,英汉“马”隐喻的偶合体现了中西文化的重合性;两种语言中“马”隐喻的失配现象,反映出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在地域文化、价值观念、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英汉“马”隐喻的交融,则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中西文化随着相互借鉴与交流而日益趋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汉语"杀"和英语"kill"的意义领域比较,以期揭示它们众多义项的隐喻拓展轨迹和隐藏在语义转移现象背后的人类心理和认知规律.比较结果发现,这一组对应词实际上存在诸多的不对应.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课程只是注重对普遍的知识和客观法则的传授 ,而忽视了对个别事物的具体知识以及学生个体所展示的特殊经验的关照 ,“镜喻”和“树喻”两个隐喻可以揭示这种课程设计的基础 ,在社会基本矛盾由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际之间关系 ,社会的中心任务由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财富转为为人服务、处理人际关系的情况下 ,课程设计的视野应从生产世界和科学世界返回到生活世界 ,因此对我们已有的课程应进行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中有大量政治隐喻,出现隐喻的原因是其作者想通过政治隐喻表达他们的思想.本文试图以<主术训>中"本末之喻"为例,揭开政治隐喻的面纱,以窥见作者的真正本意.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人类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在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特别是概念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是由人类相同的身体、相似的物质经验以及英、汉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 "象似性"辨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意性"作为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引发了诸多研究者的质疑,有学者主张用"象似性"取代"任意性"。"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对"任意性"原则的反动。"象似性"对理解人类认知本质有重要推动作用,与之相关的隐喻研究经历了从修辞手段到人类认知工具的发展。认知科学的发展催化了象似性与隐喻研究的融合,尤其是在分析书面语篇中两者可以体现出极其强大的解释力和创造力。混合模型将隐喻与象似性结合起来,提供了分析语篇的一种新范式。尽管这种认知语篇分析法揭示了书面语篇的高度象似性,可是它依然不能推翻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特征的论断。"象似性"不能取代"任意性",从事认知科学研究的学者存在对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的误读和片面解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有相对任意性和绝对任意性之分,两极之间存在一个连续体,二者并非二分对立。"象似性"早已包含在索绪尔的"相对任意性"之中,它不可能作为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的对立面而存在。  相似文献   

15.
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实现人际交流和沟通的常用语言.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的常用手段和方式.在处理商务领域中的难题时,隐喻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它不仅可以使交流更简洁、生动、形象,还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强化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喜悦"情绪概念的建构路径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人的本能体验.情绪概念需借助隐喻,藉事物间的模糊相似性用非情绪概念来建构和理解.研究认为,喜悦情绪概念主要通过声化、生物化、亮化、立体化、动态化、液态化、形化、糖化、文化、夸大化、规约化路径建构.喜悦情绪概念的建构体现了心理学、生理学、认知学、社会学等一系列学科的交叉,以及物理世界、心理世界、语言世界的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向目标域映射的结果。它植根于文化世界的体验,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的语言由于民族文化心理不同,对同一事物的隐喻映射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通过多角度对比分析“风”和“w ind”的隐喻映射,有利于揭示产生二者异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8.
19.
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构建和理解的异同性反映了各个民族思维的异同性.因此,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概念隐喻,比较其存在的异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