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探索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化道路,在实践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为推进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理论、选择和培养接班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把中国引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卫东 《兰州学刊》2004,3(6):12-14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史为鉴,深刻认识到机遇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要机遇。提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基本要求,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起飞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成为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旗帜: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紧跟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既超越了西方发展观的偏差又突破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全面协调发展的统一;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1980年8月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是邓小平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起点。1986年至1987年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设想,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载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雏形。1992年南方谈话,将实际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升华到一个新境界。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许多重大关系,而对其中最重要的"政府权力与公众权宜"、"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集权高效与分权制衡"、"资源配置的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等关系,邓小平都有重要论述。同时,对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如"立场坚定,品德高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敢于担当"、"博学多识,笃行实干"等,这就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靠保障。所以,邓小平虽然没有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但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性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现代化问题进一步理论化并付诸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学习研究邓小平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思想,具有重要的理化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强 《兰州学刊》2006,3(12):42-44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是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通过实践探索,并经过邓小平主观努力而形成的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理论体系。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这一理论都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文化现代化思想,超越了中西文化之争,以及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从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资源,结构特征和价值目标选择上都具有独特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同时从现代化整体布局的高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不仅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视角,剖析了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矛盾与邓小平的应对思路,这些矛盾是指导思想上的破立矛盾、社会发展上的新旧矛盾、对外开放上的中西矛盾、推进改革上的官民矛盾、权力分配上的上下矛盾、利益分配上的公私矛盾以及方针把握上的动静矛盾。从这一剖析中,本文进一步揭示了邓小平的历史性贡献在于他把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共性要求与中国特性相结合,引导中国走上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成功道路。  相似文献   

10.
11.
邓小平的民主政治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政治的继承和发展。他对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完全局限在“阶级和阶级对立”之中 ,而主要是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提出了现代化民主政治观念 ,将现代化与民主政治紧密联系起来 ,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将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置于中国百多年现代化运动的大环境中去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考察,以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朱新山 《学术界》2023,(10):77-84
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既需翻过传统中国历史之旧篇,又需在当代中国不断开拓出新局。然而,此两者任务都极为艰巨。传统中国是由小农经济、帝国政治、儒家文化、士绅社会组成的四位一体、互为强化的有机整体,决定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整体性的大转型,转型将极为艰难。传统中国既有的社会力量,无论是士绅、官僚,还是小农、商贾,无一能够肩负支撑中国社会转型的使命。中国艰难的社会大转型与实现现代化都呼唤有效的政治载体,即现代政党之诞生。而越是后发的国家,越需强大的现代化推动力量。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世界上内外情形交织最复杂、人口规模最巨大的现代化,是需要具有最强推动力量的政党领导的现代化。历史证明,翻过旧篇与开拓新局均需政党主导,由此内在地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以其恢宏的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抉择,使中国积极融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中,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深入研究邓小平全球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抉择,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何成熟而稳定的政治形态都有一个相应的成熟而稳定的政治知识形态作为基础,传统政治知识形态构成了对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具有深刻影响的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基础与前提。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独特性应当从作为其基础的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中得到解释和说明。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即一种以“理性政治知识”为其成熟形态的政治知识——是造成中国古代政治的若干“现代化”特质及其限度的关键因素。“理性政治知识”在支持郡县制、官僚制以及“礼法兼济”的治术的产生和突破的同时,亦设置了这些“现代化”因素发展的极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努力最早可追溯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扫清了道路———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并作了初步的探索。今日中国依然能从辛亥革命政治现代化的实践中汲取一定的经验教训,以便顺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的现代化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的现代化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不仅继承了邓小平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与步骤思想、现代化战略布局思想和现代化建设的对外战略思想,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等富有远见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率先提出的“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主张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这个转移 ,他关于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等观点 ,确立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邓小平提出的以“小康之家”来形容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和他进一步提出的分“三步走”到 2 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确立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深刻阐述了现代化建设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方面他强调中国搞现代化 ,只能靠社会主义 ,不能靠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只有把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心工作 ,通过“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毛泽东中国现代化战略的完善和发展是多方面的目标模式--将"四个现代化"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间估计--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预计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步骤--将"两步走"发展为"三步走";动力来源--将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提高为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1989年5月至9月,邓小平三次与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谈到他的政治交代,论述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取信于民;经济不能滑坡;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邓小平政治交代的主题;树立和维护第三代领导集体和核心是邓小平政治交代的关键;取信于民是邓小平政治交代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邓小平的政治交代是在关键时刻通过党内高层领导向人民作出的交代,体现了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要准确把握和认真实践这些政治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