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每一种事物,必须注意它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但是,尤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才能区别每个事物的特殊本质。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活动中,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长,季节性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人们往往囿于这些近似之处,就习惯地把农业和牧业的资金运动的形式等同起来,进而在牧区信贷管理上容易导致“搬农套牧”的倾向。其实,畜牧业生产不仅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陕北农业与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农业生产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积极兴修农田水利;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畜牧业等。这些措施的实行,使陕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在建国初期稳步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农村的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在新的历史时期也逐渐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基础学科。在我国,天文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之一。广东天文学的发展和传播很早。文章简要梳理了清代以前广东天文学的发展和传播情况,认为天文学在广东发展和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地域优势和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4.
天文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四大学科之一。中国在天文天象观测、历法制订推步等方面曾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高度发展 ,是政治、生产需求、人们求知欲交互作用的结果。农业是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 ,它对天文的发展形成了强大推动 ;与此同时 ,天文学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农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天象观测和历法的进步 ,伴随和标志着农业及农学理论的重要发展。本文将从日月五星的观测、历法制订推步以及时节的确立等方面来探研中国古代天文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设施畜牧业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设施畜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设施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苏联很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畜牧业是今天农村的战斗前线”的口号,要求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各级农业机关,竭尽全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以充足的畜产品来满足工业原料和居民食品供应的需要。由于苏联强化了畜牧业部门,增加了畜牧业投资,在畜牧业生产上大量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科技成果,努力发展饲料生产,加强品种改良,提高牲畜生产性能,并从七十  相似文献   

7.
苏北农村是江苏畜牧业生产重要基地,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节约型畜牧业对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及畜禽产品市场稳定供应都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对影响苏北节约型畜牧业发展的人口、市场、交通、物流、生产经营方式及政策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促进苏北农村节约型畜牧业发展内生路径选择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鄱阳湖区当前发展畜牧业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发展畜牧业(主要是养猪业)对鄱阳湖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和危害。结合鄱阳湖区农业生产的实际,针对当前发展畜牧业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和选址、合理配制饲料、科学处理废弃物、实行农牧结合、加强周围环境绿化,以及加大资金投入等6项具体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可为有关部门对鄱阳湖区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革命导师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自然辩证法》)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的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为了探索自然界与农牧业生产的关系,找出它的规律性,以便掌握生产季节,搞好农牧业生产,一直注意对天象进行观测,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知识,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天文学。历法则是天文学的实际应用。我国各民族人民保存着极为丰富多彩的天文历法资料,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业中畜牧业发展最快,已成为我国农业内部的重要产业.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在食品的供给和需求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畜牧业和畜产品生产的发展.现在人们消费畜产品的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畜牧业生产系统的特征、我国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以及我国畜产品的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是人类最早从事生产活动的一项经济事业。无论过去和现在,它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发展畜牧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肉、乳、蛋食品,为轻工业提供大量原料,为出口换汇提供物质来源,为促进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耕畜、肥料,并为农牧业机械化积累资金,而且对繁荣牧区经济,加强民族团结,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巩固国家边防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秦汉时期畜牧业的特征和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汉时期的整个社会经济,虽以农业为主,但是,畜牧业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为这个时期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自然条件去发展不同的社会生产门类提供了统一安排的条件;自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也为畜牧业的发展准备了饲料等方面的物质前提;泰国对西北地区的开发和汉代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不仅加强了发展畜牧业的政治、军事需要,也积累和学习了发展畜牧业的经验,奠定了发展畜牧业所需要的辽阔地盘。在上述客观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于是秦汉统治者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13.
一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地势高峻,气候干燥寒冷,无霜期短,畜牧业生产在全省农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就一九八○年而言,我省畜牧业产值就占百分之四十四点六。 青海的畜牧业经济,因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客观  相似文献   

14.
勾股测量法是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在古代中国和印度都曾出现过,而且两国的许多数学著作与天文学著作中都有勾股测量法的记载。两国的勾股测量法由测量太阳高度和晷影长度发展起来,并随着实际问题的需要日益提高。由于社会生活和生产需求的一致,中印两国勾股测量方法存在很多的共性,但都是在各自的本土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农业聚落的形成和主要类型哈丹朝鲁内蒙古是我国畜牧业素来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与中原汉族的农业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调节过程中,北方的游牧民族逐步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随着农业生产的形成与发展,与其相关的地名——农业聚落名称也应运而生了。考古发掘和文献证实...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的西北地区,畜牧业是绝大多数民族传统的占优势的经济类型。无论是以农业立国的隋唐中央王朝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都鼓励和支持发展畜牧业,并积极进行绢马互市、粮马互市、茶马互市,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西北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地域辽阔的西北地区不仅具有适宜畜牧业发展的气候、草场条件,而且勤劳智慧的西北各族人民还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畜种,为传统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科学总是在生产发展的推动下前进的。科学的话多规律是人们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在某些方面的总结。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是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要求下被推动前进的。古书上所谓“现象授时”,“敬授民时”都是为指导农业生产,而不是古代“圣人”对日月的运行凭空发生兴趣才去研究的。尧典已载有鸟、昻、虚、火等星;洪范有好雨、好风等星;夏小正有大火、织女、昴、参等  相似文献   

18.
因地制宜,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侗族地区实现当代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但侗族传统农业伦理对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破解这种制约需要系统分析侗族传统农业伦理的形成及其对发展畜牧业经济的深刻影响,以采取避开传统农业经济伦理的障碍和淡化传统农业经济伦理,并施以诱导加拖动的方法,促进新农业经济伦理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淇县属河南省鹤壁市所辖,西邻太行山,境内以平原为主,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乡村人口22万,耕地31万亩,历史上是个不被人注意的农业小县。淇县党委、政府不贪大不求洋,立足当地实际,瞄准市场,充分发挥能人效应,探索出了以快速发展畜牧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之路,一、产业化为畜牧业发展插上翅膀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是解决农业发展、农业增收的根本出路。淇县在发展畜牧业时,把产业化作为主要目标。现在,产业化已初具规模。1、专业化程度高。按农业部专业户的标准,截止2000年底全县猪、禽养殖…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农业领域商品经济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封建时代最为重要的经济部门。因此,认真探讨农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许对突破我国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促进商品性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明清时期①农业领域的商品经济确有长足发展,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生产以及畜牧业、林业、渔业等方面均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