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心理认知和信息加工过程。译者翻译时的认知心理过程会直接影响到译文读者的理解和感受,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许渊冲先生诗词翻译"优化论"的"三美"、"三化"和"三之"的认知心理体现,指出认知心理学是"优化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用的现状,以动机理论、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为依据,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行为"模式,通过系统分析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方法与行为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体现了人类的认知过程。文章应用"图形——背景"理论以及隐喻化的"舞台"理论,分析了英、汉语表达物体空间关系的存在的句典型句型以切入英、汉民族的认知特点及异同。  相似文献   

4.
英语双关可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着重探讨英语双关的认知解读机制,认为:认知语境在双关"显"、"隐"意义的甄别中起促进和引导作用;双关"显"、"隐"意义的确定受制于意义的关联性。英语双关的理解是一个分两步、第二步经历"显"、"隐"双重解读的序列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5.
姓名称谓在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社会学、文化学、哲学、史学、美学等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英语中的姓名称谓语加以比较分析,利用基本认知理论中的意向内涵、相似性和任意性进行了解释和阐述。从"姓+名"和"名+姓"所体现的不同认知模式以及姓氏和名字的来源与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以"my train"为例对单数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结构的认知域进行分析,指出这种结构在英汉两种语境中,既有认知完全相同的理想认知模型,又有所属认知关系不同的理想认知模型。同时针对单数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结构的英汉认知差异,对这一结构的汉译加以探讨并提出两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东北方言,给方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东北方言"整"被认为是东北方言中的万能动词,其语义变化无常。主要从静态,状态和动态三个范畴对"整"语义进行划分,并对其相关的义项进行阐述。并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隐藏在东北方言"整"背后的认知机制和语义扩展规律及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型范畴理论对"副名结构"的表层结构进行分析,由于词类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副名结构"中的名词受形容词的影响而带有形容词性,并在这种特殊结构的限制下而使名词的形容词性凸显。运用认知模式对"副名结构"的认知过程作了论证,从名词与形容词范畴的串联关系模式、认知参照点模式、认知转喻模式及动态识解观四个方面分析"副名结构"认知上的词义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9.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梳理了中古时期"录"的词义演变脉络,揭示出"录"的多义现象是在一定意象图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机制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程式语是言语交际活动中一种较常见的语言结构。在英语阅读活动中,学生对程式语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对这程式语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理论综述,并结合信息的认知加工模型,分析阅读困难学生的认知加工特点以及引起阅读困难的原因,以探讨程式语对学生书面语理解能力的影响和利用"记忆"构建"意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认知文体学研究:选择性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文体学可以定义为从认知角度进行语篇研究的一门学科.进行认知文体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很多,文章通过对图式理论、前景化理论和语篇世界理论三种理论框架内的认知文体学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后指出,认知文体学作为一门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学科,对促进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的发展必将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第二语言的教学进行探讨。具体对言语活动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对学习的认知过程和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只有了解学生认知心理方面的各自特点,对其采取不同策略,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心理角度,以平衡理论、一致性理论与认知失调理论为基础,延伸出认知鸿沟概念,探讨虚拟世界中的网络谣言传播,分析中国台湾地区网民对于2013年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洪仲丘命案,检视认知鸿沟、信任态度、误信谣言到再传递的过程。透过量化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604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当产生的认知鸿沟越大时,民众会越相信谣言,在态度上也越不会信任中国台湾军方与地区行政当局,在行为上也越倾向于将讯息再次传递出去。此外,从模型结构中也发现,相信谣言这个变量,在认知鸿沟与网络传播的路径间扮演重要的中介变量角色,显示认知鸿沟不仅会对讯息传递产生直接效果,还会通过误信谣言造成间接效果,然而,这种显著的中介角色在军政信任变量上却未发现。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根据人类的认知心理过程来解释自然语言的结构特征以及自然语言的使用规律,是多种彼此兼容的理论的总称。经过近30年发展,认知语言学理论趋于成熟,但内在的理论缺陷也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5.
心智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知科学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现正进入了一个急剧变革和不断重组的新阶段,其中一个趋势是对认知的研究进行更为抽象的哲学概括,建立心智哲学。20世纪的第一哲学是语言哲学,21世纪的第一哲学则是心智哲学。心智哲学不再将语言活动看做哲学直接面对的研究对象,而是把语言活动看做心智活动的反映,心智活动才是心智哲学研究的对象。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支撑学科之一,它具有如下的潜能:既能为认知以外的语言理论做出贡献,又能为语言以外的认知理论做出贡献。在坚持认知语言学首先是语言学的前提下,紧跟认知科学理论范式的急剧变革和不断重组,有意识地自觉地使认知语言学部分地承担起为语言以外的认知理论和心智研究做出贡献,这是认知语言学研究可能的一种趋势,并可能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创新的内在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用学研究是指运用认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语用问题。近年来,认知语用研究发展迅猛,已成为语言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目前学界时什么是“认知语用学”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在认知科学的催生下,语用研究出现认知转向:关联理论对言语交际进行了系统的认知分析;语用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极大地拓展了语用学的研究视野;实验语用学以实验为手段探索人类对语言意义的认知机制问题,为语用学研究的科学化提供了重要手段,语用研究呈现出以认知为取向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角度对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可比性进行探讨,然后就认知语言学的距离象似性、图形-背景和意象图式理论对英语言语行为动词进行了认知结构分析,以探讨其对英语学习者习得言语行为动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实践双重关系的矛盾是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运动的规律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方法论是一个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建构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其内容应围绕着认识的基本规律展开,将认识规律和认识方法的阐述统一起来;其结构形式应将"规律"和"范畴"统一起来.本文提出了一个围绕认识基本规律展开的认识规律与认识方法论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9.
及物性是一个多元概念,涉及句法、语义、认知等多个层面,其中以认知及物性为基础的认知框架为谓宾结构(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及物性和认知框架的基础上,三大认知原则通过两个层面依次起作用,相应产生常规和非常规谓宾结构。其中非常规谓宾结构包括及物动词带非受事宾语和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它们的宾语实际上都是某些非宾语概念通过三大认知原则第二层面被突显的结果,从而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认知归一。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代认知理论,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奥瑟罗》的三位主要施喻者(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奥瑟罗)在隐喻过程中构建的源领域和目标领域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各施喻者的认知特点及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把握隐喻在塑造悲剧人物内心世界、构建悲剧冲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