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与会的人大代表表决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这一重要举措,受到了举国人民的高度关注。的确,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而要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离开了选举是无从谈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讲,选举是民主的起点。因此,这次对选举法的修改,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修正案》,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又一进步。此修正案凸显出诸多民主亮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确立城乡选举同票同权,强调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以及规定候选人近亲属不得监票。  相似文献   

3.
选举法是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的法律,是实行民主政治的保障。结合中国的选举实践,可以发现中国选举法立法的政治意蕴存在三个价值取向:(1)偏重秩序构建的政治取向,(2)普遍原则与特殊原则相结合的混合主义取向,(3)权利保障的国家主义取向。这三个价值取向基本保障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权利义务机构,使公民的选举权得到规范化、秩序化保障,避免因政治参与的无序所造成的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层民主政治进程在严格的法律规制下推进, 带有强烈的法制色彩。本文从我国选举法及相关法规条文的解读中,揭示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实践蕴含的3 个价值取向:偏重秩序构建;普遍原则与特殊原则相结合的混合主义;权利保障的国家主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网络民主正是一种有力的民主形式,一种有效的民主渠道,它在公民的民主监督、政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意识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网络民主对中国政治传统的突破出发,探寻其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举民主和政策民主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两种形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采取选举民主形式 ,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从而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决定了我们不能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现阶段由于条件的限制 ,我们也不能实行选举民主 ,而只能实行政策民主 ,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以参与、制约、监督、制度化和程序化为特征的民主与以权威、稳定、有序和制度化为特征的政治秩序作为政治发展的双重目标,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从政治状况的合理性出发探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民主与政治秩序的现状.指出应从改善政治环境、深化政治改革、维护政治权威、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等方面谋求高度的政治民主和有效的政治秩序的统一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民主意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意识包括民主心理和民主思想 (理论 )两个层次。民主意识的强弱 ,不仅关系到个人权利 ,而且涉及民族大业 ,它是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源泉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助推器。培育民主意识 ,必须重塑政治精神 ,传播科学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创新政治制度 ,注重民主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9.
胡健 《南都学坛》2012,32(2):80-84
宪法平等权既包括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也包括法律内容上的平等,即使是立法者也不能制定出违反宪法平等原理或者原则的法律规范。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非三权分立制衡,因此,宪法平等权对中国立法者的拘束力,并不是通过西方国家司法审查的方式实现的,而是由中国立法者自身通过颇具"中国特色"的阐释技巧和政治智慧来避免违宪风险,平息社会争议的。这一点,从选举权平等的实现路径中得到清晰地展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公民社会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公民社会的发展为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拓宽了道路,为建设更加平等、自由、和谐的现代中国创造了条件。但是,囿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公民社会的发展会遇到很多坎坷。本文从概念界定入手,对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的环境、发展水平、在民主化进程中的价值以及建设方略等方面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公民社会构建的必要性、必然性、现实性等问题做出相应解答。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及选举实践,全国人大通过了新《<选举法>修改决定》。新《<选举法>修改决定》从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增设"选举机构"专章、改进代表候选人的介绍方式、明确代表的任职资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选举制度。选举制度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选举法》还在法律名称、基本原则、选举委员会制度、代表候选人的主体资格、选举程序违法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留下了继续探索和进一步修改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生活坚实而亲切地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直接影响到政治生活,对民主政治造成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网络民主既为民主化进程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与动力,又使民主政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巨大的挑战。这种双重性意义,成为缠绕并行的两股民主推动力,在一个剧烈的变革时代,具有不可或缺的导航灯的定向功能。  相似文献   

13.
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非政府组织理性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及公民社会的兴起,为推进中国政治理性化发展既带来了动力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迫切需要人们以新的眼光看待与思考二者之间的互动和协调。作为公民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其所具有的平等性、参与性、相对独立性以及志愿性等特点,使其不仅具有韦伯所言的工具理性,也具有哈贝马斯所指的公共领域交往理性的性质。可以通过组织自治、加强组织内部的民主化以及发挥国家的作用,来推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理性化建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其是反映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一般规律的政治理论,应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妇女参政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进程在最终的意义上是有利于妇女参政的,只有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才有参政中的真正男女平等.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由于妇女的生育价值还没有得到合理的社会补偿,因此在妇女参政问题上,一方面要通过公平竞争使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女性走上领导岗位,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6.
选举民主和政策民主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两种形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采取选举民主形式,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从而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不能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现阶段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也不能实行选举民主,而只能实行政策民主,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主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有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实际上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种具有"民主"特性的精神或原则(即经济民主)在政治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和必然要求.因此,经济民主既是民主政治形成的现实基础,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的民主实践形式发展迅速,协商与对话的机制被引入各地民主实践之中,成为民主治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社会已经发展了许多新的协商制度形式,浙江温岭民主恳谈就是我国乡村协商民主发展的典范。运用宪法学原理对浙江温岭的协商民主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政治具有特殊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创设理想的协商情境以推动协商民主的深入发展,是今后宪政国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政治腐败、社会秩序、精神失落、行政行为扭曲、全球化趋势等倍受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的存在 ,对于政治民主化来说虽不是本体问题 ,但显然是“制肘”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对民主政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公民意识的内涵,探讨了公民意识对民主政治的意义,认为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确立与发展的思想先导,是民主政治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和民主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