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盛亚的《夜雾》是一部表现抗战时期梨园戏子人生经历的长篇小说。文本通过对戏子命运的多重书写,呈现出人性的多面性,在探究了女戏子(女性)在多重重压下,人性被严重扭曲、导致生命陨落的悲剧的同时,抨击了残酷战争与黑暗社会对人性的戕害,表达了对象征人性自由发展之理想家园的"凤凰园"的执著追求,其所生发的人性之光不应被遗忘。  相似文献   

2.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性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生悲剧是在人性与社会性的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因为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人性悲剧与社会悲剧两类。本文着重探讨金庸作品中人性悲剧的产生根源、表现形态及其包涵的文化意蕴,并评述金庸为人生苦难指出的解脱之道。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边城》构建了一个有形的可视空间和心灵意义层面的无形的模态空间。在描写自然山水和人物时呈现出的和谐的"丫"或"三"型空间结构之有形空间中,浸透着作家有关人性、文明以及社会人生的悲剧意识,由此而展现出一个深层次的悲剧式的审美空间,并超越历史凝成永恒的审美理想和经典印象。  相似文献   

4.
奥尼尔一生致力于用悲剧探索人生的基本问题,对他来说,"戏剧是生活——生活的实质和对生活的解释"。他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当作他的灵魂悲剧的主体,刻画悲剧人物矛盾、复杂的人性,通过对人的潜意识的揭示来展现现代人内在的精神冲突,反映物质文明社会中人的精神困境,为一个主要关心娱乐的商业化时代重新召回了悲剧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人性的污秽》中,主人公科尔曼.希尔克的悲剧命运与"spook"一词的使用有极大关系。从语言学角度考察发现,多种语境因素的合力作用将一件简单的语言事件转化成为个人悲剧的起因。这些语境因素包括说话者心理因素、参与者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表面上看,歧视和悲剧是语言造成的,而实际上是人和社会造成的。罗斯用一个偶然的语言事件反映了整个悲剧故事的必然性,引发人们思考和挖掘希尔克悲剧的深层根源,发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宽容和公平公正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着苍凉、哀婉的色调。她们虽然悲剧类型不同,有人格扭曲的虐待狂、金钱树上的"攀枝花"、命运捉弄下的投降派、风月场上的牺牲品等,但其悲剧根源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世态的炎凉、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膨胀。认识其悲剧性,可使人重新审视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7.
悲剧不论从哲学上还是从艺术上考察,都是对人性和现实人生苦难的关怀,重思悲剧,悲剧的内涵包括悲剧的生存、悲剧的本质、悲剧的自我意识、悲剧的情感性质与悲剧的超越精神;从悲剧的内涵反观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的心性论结构,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缺乏悲剧的精神意识的原因,就是根源于我们的人性结构失却对人性悲剧性内涵的认识。重思悲剧的内涵,是为了构筑一个切实充满对人性和苦难关怀的社会和一个真正充满自我反省和自我建设的全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焦循曲论突出了悲剧审美的重要性,并将其与特定的心理因素相结合,从悲剧观念、悲剧结局和悲剧人物三个重要方面展开分析:悲剧观念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因素有关,悲剧结局体现在对"一悲到底"、"合乎情理"、"韵味悠然"等方面的强调,悲剧形象则要求人物具有"刚直正义"、"道德期待"、"替代强化"等内涵。  相似文献   

9.
继《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被翻拍后,电视剧《水浒传》也被重新搬上了荧屏。新版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了重塑与颠覆。剧中大量削减了原著中滥杀无辜的故事情节,淡化了江湖文化的反法制性和反社会性;站在人性的高度,摒弃落后的封建女性观,反省了女性悲剧背后的社会责任和男性责任;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张扬的"兄弟情、英雄义"弥补了当代人们的情感空白。新版电视剧凸显了现代社会的"和谐"色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莎翁四大悲剧主角人性描写的对比,提出了哈姆莱特的人性追求、奥瑟罗的人性扭曲、李尔王的人性回归和麦克白的人性丧失的悲剧定位,并据此阐发了这些悲剧属性的对应性以及剧作家的感情立场。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代表作《传奇》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它对生命价值的观照和对人性的探究上,也渗透在作品的艺术氛围中;《传奇》悲剧意识的产生,既与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美学追求密切相关,又是特定的社会、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浅谈《红宇》牧师丁梅斯代尔的心理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一部心理罗曼史 ,充满着细腻的心理描写。本文通过对牧师丁梅斯代尔诸种内心矛盾的剖析 ,揭示了宗教与自然、社会与人性、爱与恨的剧烈冲突 ,以及产生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流派代表人物多利默在其代表作《激进的悲剧》中对莎剧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人性和权力进行批评的。多利默通过对《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和《科利奥兰纳斯》两部悲剧中德性问题的分析,认为德性受到权力的制约。多利默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中政治、权力对人性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人性不可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政治权力关系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悲剧的理解,张爱玲认为人性的偏执、情欲的盲目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她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性.尽管她的小说可以说是"对时代颓废与家庭败落的怅惘与悲叹",可以说是对男欢女爱的冷眼旁观,甚至可以说是"开向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但这些都不是张爱玲小说的最高命意.相反,它们都构成了张爱玲借此表现人生、探索人性的一个背景,一个五彩缤纷的悲剧舞台,舞台上演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性.从此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悲剧观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美学思想的极好体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进行反思。对残忍、破坏、否定与死亡的渴望是深埋在人性中的另一类本能,悲剧虽无意迎合人性中这些需要被净化的本能,但人是天然具有否定性的动物,禁忌的诱惑力在于被禁止。人的越界渴望和否定性在观赏这些同样包含否定性和越界行为的剧目时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人起初被痛感唤醒,最终间接而隐蔽地产生快感。悲剧情感体验起初虽然强烈,却是片面的。想要通过观看悲剧实现对人性的净化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是以儒士身份参与政治、军事斗争而最终走向悲剧结局的典型谋士形象,无论是小说形象还是历史人物,他都极具人格魅力而在知识分子心里产生深远影响。儒士文化性格、"道"与"势"的矛盾关系、儒士文化习性都促使悲剧文化心态的产生,对儒士文化的反思可得出悲剧的必然性源于儒学的"形而上"与"形而下"距离过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信仰角度看窦娥之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娥是元杂剧《窦娥冤》中的悲剧主角,其人生悲剧的酝酿,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她恪守伦常观念的局限。这里着重从窦娥个人思想信仰的角度揭示了产生其悲剧的深层原因,认为其自觉把封建伦理纲常作为信奉理念和行为准则,迷信以守贞尽孝“修”得美满来世,乃是导致其泯灭自我,扭曲人性,酿成人生悲剧的最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小说的悲剧意识,主要在于关注人性深层次的扭曲与无奈。它并不排除英雄成为悲剧主角的可能,但却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平常人,在对平常人生的体察中提示其悲剧性。根据其造成的原因,新时期小说悲剧意识存在如下形态:社会意识形态酿造形态、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影响形态、人性缺陷导演形态等。  相似文献   

19.
论冯至早年叙事诗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至的叙事诗并不是哲理诗,而是诗人对生命反复“体验”的结晶,体验到的是悲剧性。冯至叙事诗的悲剧表现形态为爱情的悲剧、艺术(美)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文章从悲剧主人公、悲剧情节、悲剧冲突和悲剧的审美心理效应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悲剧的特性——轻型悲剧;并从冯至“隔”的技巧的运用简要分析了产生轻型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论尼采的悲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采一反传统的理性主义悲剧理论,认为悲剧产生于人性中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与阿波罗(日神)精神的永恒对立和冲突,这种对立和冲突也正是悲剧的本质。以此为支点,他对悲剧快感、悲剧的乐观主义等问题做了全新的解释。尼采的悲剧观不仅是对理性主义悲剧观的反叛,同时也是对它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