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文化历来以尚"和"为审美心理标准,这种和谐心理反映在语言上,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式、行文等方面的修辞锤炼均有影响,是汉民族和谐心理在语言修辞上的物化表现。  相似文献   

2.
修辞现象词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言语交际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临时修辞现象经历的偶用-常用-固化-词化这一历时过程,最后固定为词语形式,转化为词汇系统中固定成员的一种现象.文章从修辞现象词汇化内涵解析入手,对其独特性进行分析,并论述了修辞现象词汇化的拓展过程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河湟"花儿"是流行于河湟流域的民间小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分析了河湟"花儿"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4.
严复曾提出翻译的三原则"信""达""雅"。在生物化学翻译中,往往只注重"信"和"达",而忽略了"雅"。从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修辞层面诠释了生物化学翻译中的"雅",期待本文能为生物化学翻译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生物化学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浅谈修辞造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摹状、引用、借代、比喻等辞格构造新词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修辞造词对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影响,现代汉语中相当一部分词汇是通过修辞的方式形成的.这一部分词形象生动,在表达词汇概念意义的同时,更鲜明地表达出词汇的色彩意义,增强了语言的抒情性和表意性,加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是汉字表意体系的充分体现.从而,我们也可以发现,修辞不仅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造词方式,是与词汇系统的发展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由两方面三要素构成它是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相结合的符号系统;就其母系统而言,语音是物质外壳,词汇是建筑材料,语法是结构规律。语义内容包括词汇义和语法义两类,语法义是骨架,词汇义是血肉,且分别有显与潜两层面。语言三要素的变异,形成语音修辞、词汇修辞和语法修辞。语法修辞以语法单位、语法关系和语法层次的变异为核心,实质是语法潜义的显义化。  相似文献   

7.
依据"注意假设"理论和"互动假设"理论,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意识增强式模式对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意识增强式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关键信息更加明显,写作课上教师通过提供足够可控的、有规则的语料,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突显重点信息,鼓励学习者从突显的语言输入中有意识地寻找相关语言信息,激化认知过程,从而输出新知识并巩固旧知识。实验通过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做问卷和测试进行定量研究,采用了描述性分析和双因素混合方差分析检验得出结论。问卷结果表明,这种模式强化了学习者对词汇修辞、小句修辞和语篇修辞的认知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模式提高了学习者的英语写作修辞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在词汇层面,从"形态差异"和"词语选择"两个角度观察莆仙方言的过渡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闽南话的许多用法在莆仙话中或者保留,或者丢失,或者有所引申发展,而闽东话的许多固有特征在莆仙话中却未见。较之于语音层面,莆仙话在词汇层面接受闽东话的影响相对较弱,这显然与莆仙话的形成历史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也谈“断取”——兼议新潮作家对“断取”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断取”,以往的解释较多地拘泥于字面意义将其机械地分为“所需”与“多余”两部分,忽略了这种辞格作为一种活的语言的特点。而这种辞格的主要特点应当是:人们从一种积极的修辞需要出发,根据某语词中某个成分与语境的联系,将某个词语作为一个整体置入某个语境中,把其中与语境有直接联系和无直接联系的成分都置入这个语境中,然后在这个词语与语境的联系与差异、一致与悖离中创造出一种幽默有时还带有调侃意味的修辞效果。“断取”新格,特别受到当前新潮作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修辞造词历来就是汉语词汇产生和演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但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当下修辞造词及其相关研究的价值、水平和进展。修辞造词不仅是结果,更是根源和过程。探讨修辞造词的重新定位和分析模式的构建,不能不立足于修辞和词汇的实际关系。将修辞造词重新定位为一种造词法或一类造词行为,都有其合理性,但也都有其片面性,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重新定位,方能完整准确地揭示修辞造词的本质、规律和价值。基于这一新定位的修辞造词分析模式,有必要将立足于共时、静态和系统的修辞造词法分析和立足于历时、动态和个案的修辞现象词汇化分析彼此联结,互参互证。而对于修辞造词法的分析,综合考量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可采取"辞格+非辞格"或"材料+用法"的分析模式,并在运作中兼顾科学性与务实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汉译佛典的传译 ,大量佛经文献渐次形成 ,新词 (此处指非佛教专业用语 )新义亦随之产生 ,这成为一支影响汉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成分。但从目前流行的几部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状况来看 ,普遍存在着忽视汉译佛经文献的现象 ,造成收词不全 ,义项不完备之弊 ,不能完整地反映汉语发展的历史状态。从《杂宝藏经》中的一些列子 ,可看到佛经词汇在辞书编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二语语境知识在二语学习者词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讨论词汇能力的不同定义和词汇能力与词汇知识的区别以及二语词汇发展的三个阶段揭示了词汇能力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王初明提出的补缺假设强调了语境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这为减少二语词汇发展阶段中的石化的可能性以及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词汇能力给予了一定启示,也促使了二语词汇教与学中对词汇习得和语境结合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词块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初步分析了词块这一概念。讨论了中国二语学习者词块学习的现状,指出中国学习者词块能力比较低,突出表现在外语的口头和写作能力上。从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二语学习者如何进行词块能力的培养,同时指出,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词块能力是学习外语的一种捷径,是掌握较为地道的外语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都可以用词汇和句法两种手段表达使役概念 ,但侧重点不同。英语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表达使役意义 ,句法手段是辅助性的 ;汉语主要通过句法手段来表达使役意义 ,词汇手段是次要的。英汉使役结构的这一差异影响了中国学生的二语习得 ,语料库检索的结果显示 ,受母语影响学习者过多使用“make… (adjective verb)”类句法使役结构。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词汇空缺现象产生原因及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空缺现象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因为它给英汉互译造成一定障碍。本文通过理论和举例分析了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英汉互译时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一些合理的方法:(1)音译法;(2)直译法;(3)意译法;(4)替代法;(5)用泛指词或特指词。  相似文献   

16.
词语增加新义项是社会发生演变,词汇系统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间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的结果,是词汇系统在增加新词语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语言材料表达潜力的体现。对《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与1996年版进行比较后,发现有350余个在原义基础上增加新义项的词语。对这些新义词语从词汇学、语义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在词汇类型、音节、词性上各有特点;其产生新义的途径可以分为修辞法和非修辞法两类;当代汉语词语新义从多方面映现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按照“拼读、词性、意义”的框架来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以为每个单词都应该有与之意义完全对等的汉语词汇。事实上,除一些专门用语外,汉语和英语几乎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语。本文就此对英汉词汇进行探讨,以期对词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汉腔英语的产生是中国学习者英语重音意识淡薄的结果,而导致重音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汉语语音意识的影响以及英语词重音规则的复杂性.研究从认识心理的角度讨论了汉语在语音意识层面对英语词重音意识培养的迁移作用.结论是汉语语音意识中的声调意识扭曲了学习者对英语单词音节之间轻重差异的感知,阻碍了词重音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母语负迁移是二语习得中容易出现的现象,如何克服和避免母语负迁移现象是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语料库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运用Brown和BNC英语本族语语料库和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义和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提前假设和验证汉语负迁移现象,减少学习者负迁移错误的产生,有效促进学习者掌握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德汉两种文字在意义范围和使用习惯上差别很大,有的词语可同时译成不同的汉语,有的在汉语中还很难找到对应的词。因此,对德语字词进行汉译,合理选择词义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翻译时必须根据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上下文的联系,以及在不同语境的应用上,判断出词的确切含义,选出最恰当的汉语词语把它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