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义是民事诉讼的首要价值目标。本文首先阐述了程序正义的概念;并分析论述了程序正义的标准; 其后对如何在民事诉讼中实现程序正义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权力本位观念向权利本位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当事人的视角探讨许多有益于我国民事诉讼实践的话题。然而我国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未能获得宪法确认,同时在适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使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能够获得宪法确认并予以保障,成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设计和运作的最高理念,本文以宪政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和程序主体性原则来分析其理论基础,最后从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完善的理念更新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以促进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发展,从而推动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司法改革三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社会情势瞬息万变,法律要充分地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必须对之做出回应。因此,司法改革仍然是任重道远。程序正义就是当前司法改革过程中倍受大家关注的对象。因此,在当前条件下,有必要对程序正义、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程序正义的功能以及如何实现程序正义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的厘清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程序正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正义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重实体、轻程序,在法制建设中,程序正义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权威,损害了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应充分认识程序正义的价值及重要性,并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正义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程序的独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程序的价值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日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 ,并已经影响到法律实务。本文以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理论和英美国家的正当法律程序理论为基础 ,从正义、理性、人权、法治等方面对法律程序的独立法律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程序正义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在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中,罗尔斯将程序正义分为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和纯粹的程序正义三种不同类型,以程序正义、尤其是纯粹的程序正义作为正义原则证成与实现的基础,使程序正义取得决定实体正义的优先地位。但在后正义论时期,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发生了"去程序化"转向,从单纯重视程序正义转向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并重。  相似文献   

7.
刘涌案和辛普森案都轰动一时,都引发了社会对正义的激烈讨论,两案不同的判决体现了中外对于正义的不同价值取向,而这种取向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对于实现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成本高低的不同判断。法治的发展必然要求中国不能"重结果、轻程序",程序正义有其不可或缺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8.
以实体公正为本位、忽视程序的相对独立价值常常会使实体正义的实现陷入困境,说明程序正义是具有独立价值的。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应该都是我国法治实践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现代司法理念的重塑——回归程序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其程序与程序所实现的实体是两个互相无法包容的价值体系.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程序正义却始终没有得到重视,这大大影响司法作为解决纠纷、实现社会正义的功能的发挥,也阻碍了当前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重申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是当前司法改革所无法逾越.  相似文献   

10.
程序正义是看得见的正义,它要求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在诉讼过程中被公平正义地对待。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目的与程序正义的要求应当是不谋而合的。在刑诉法修改之前,我国程序正义缺失现状严峻,而本次刑诉法的修改与程序正义的理念相契合,通过对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审判制度等制度的修改,推动了程序正义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性司法产生于西方刑事诉讼领域,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协商性司法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已初见端倪,但理论界对该制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民事诉讼领域中更是少有论及。协商性司法具有对话性、程序性和合意性等特征,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中存在适用的现实基础与理论依据,将协商性司法引入民事诉讼领域是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协商性司法在具体适用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操作规则,确保其在制度规范内得以适用,这样才能呈现其在民事诉讼中的积极效应,更好地实现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自认的属性出发,探讨自认正当性的基础,以期通过程序的设计使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更具有正当性,维护司法的权威性。为了保障司法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将法院从繁重的讼累中解放出来,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应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真实义务原则。  相似文献   

13.
英、德民事司法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英国、德国所进行的民事司法改革对各国司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英、德两国围绕司法改革的合宪性、整体性以及公正与效率的平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选择 ,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民事司法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司法改革不仅要求实质合法 ,而且要求程序合法 ;不论采用何种改革方式 ,都必须从宏观的层面、从整体的角度来设计、把握司法制度的改革 ;提高诉讼效率不能仅仅局限在修改诉讼程序的层面 ,而应扩及到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政治正义事关公共权力的占有、行使和政治秩序是否正当的问题。政治正义通过确保公民的平等与自由、催生公共理性、成为重叠共识,为公共秩序奠定公正性基础、合法性基础和道义基础,因而成为公共秩序的价值之维。当前,我国应当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两方面着手,来实现政治正义、维护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15.
庭前程序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 ,我国现行法规定的庭前程序 ,由于法官的积极介入和对当事人的排斥 ,影响了司法正义的实现。而一步到庭的庭前程序改革 ,由于没有从根本上理清庭前程序的地位 ,不仅无助于公正的实现 ,也使法院的审判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庭前程序改革应以被告强制答辩、证据开示、举证时限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论民事再审与既判力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再审程序作为一种特殊救济程序,在追求实体公正和司法本质上起着重要作用。它有着纠错、救济、保障和监督等多项功能。而我国民事再审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完善则严重影响生效裁判的既判力。既判力和再审的发动是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承认并采取正确的制度来平衡两者的冲突,进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意思自治原则为理论基础的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制度应体现公正与效益的价值理念,但我国的协议管辖制度却内存不能反映这些价值和国际趋势的结构性缺陷,外无效力的刚性保障。因此,应予以重塑。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正不光指结果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城市边缘群体———农民工遭受歧视的症结主要出在程序的操作上。我们对理想的结果公正的追求 ,需要用对程序公正的尊重加以调节。公正需要而且可以在实践中把握。我们在追求结果公正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尽可能地实现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9.
民事判决书制作模式的改革,是当前法院推行司法改革的内容之一.在民事审判程序改革中,重视民事判决书制作方式的改革意义重大;特别是内容合乎理性、结构合乎逻辑的民事判决书,应该成为我国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现代法治社会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影响着司法程序及裁判文书本身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