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历史上,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武力扩张相辅相成.然而,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从未涉足东南亚,伊斯兰教却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宗教之一.文章以史为基础,指出东南亚的伊斯兰教既有阿拉伯、波斯、印度商人的东进传播,又有郑和下西洋的西进传播;并着重运用文明交往理论对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的原因、载体、方式等进行分析,寻求文明传播的内在规律,深化对文明交往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丝路曾是连结亚非欧三大洲的陆上交通要道,也是推动东西方文明融汇交流的商贸通道.丝路开通后,中古时期伊朗的安息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先后成为丝路上最大的丝绸市场之一.在欧洲与远东商贸交往中,安息人和波斯人相继是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中间商.他们不仅充分利用伊朗高原的地缘优势,而且长期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使安息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在东西方的交往中大放异彩,波斯语则成了丝路上的国际通用语言.中古时期伊朗与中国的丝路商贸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和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蒲瑶  彭树智 《人文杂志》2006,(5):124-128
历史上,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武力扩张相辅相成。然而,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从未涉足过东南亚,伊斯兰教却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宗教之一。约占东南亚总人口的40%、超过2亿是穆斯林。文章以史为基础,指出东南亚的伊斯兰教既有阿拉伯、波斯、印度商人的东进传播,又有郑和下西洋的西进传播。着重运用文明交往理论对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的原因、载体、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求文明传播的内在规律,深化对文明交往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13世纪初开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多次用兵中亚、波斯及南斡罗斯地区,曾建立了地域辽阔的蒙古帝国。蒙古军的征服战争给亚洲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尤其使亚洲文明,伊斯兰文化遭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但这种野蛮的征服是暂时性的,后来留守在中西亚地区的蒙古人几乎绝大部分皈依了伊斯兰教。蒙古人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但在宗教和文化方面穆斯林却胜利了。这个曾带给伊斯兰文明以毁灭性打击的民族,后来为复活同一文明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特别是西部蒙古钦察、伊利、察合台三大汗国后王皈依伊斯兰教,标志着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重新取得统治地位。本文就中亚,波斯诸地蒙古族伊斯兰化的几个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拜占庭帝国在希拉克略统治期间对波斯帝国发动了军事打击,战争的最终结果是波斯帝国势力得到衰弱,帝国的东部边境得以稳定。但是此后不久,新兴的伊斯兰势力成为了日后帝国的威胁。希拉克略所发动的波斯战争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显现出一定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陈晓阳 《阴山学刊》2006,19(3):74-78
西方文明兴起较晚,当希腊、罗马文明兴起之时,近东已有上千年的文明.因而西方文明不可避免地受到古老近东文明--苏美尔、巴比伦、埃及、波斯诸文明的影响.尤其是近东各民族的宗教和神话对希腊、罗马乃至基督教的影响甚为久远,经由他们的融合吸收、加工提炼,最后成为今日西方文明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李传利 《理论界》2010,(7):121-123
均势与霸权理论虽然形成于近代,但这一理论早在公元前5~4世纪就已经由波斯帝国运用于对希腊城邦的政策实践之中。在力量对比中占据优势的波斯帝国,先是希冀武力争夺地区霸权,后演变为维持地区均势以获益。这一政策的演变充分显示了波斯帝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相似文献   

8.
试探元代在广西民族地区的屯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巩固边防,元政府在广西民族地区广置屯田,并取得良好效果。元政府的重农政策和措施,民族问题和边界问题的复杂性,民族人口的增长等因素,促成元代在广西民族地区广泛开展屯田生产。屯田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元帝国南部边疆的安全,客观上推动了广西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及民族地区社会风习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论元代高丽贡女制度的实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贡女制度是 1 3世纪前期到 1 4世纪中叶蒙元帝国同高丽王国之间重要的交往形式之一 ,它以制度化的方式 ,规定了蒙元帝国与高丽王国之间不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体现了蒙元帝国对高丽王国的政治控制、民族压迫和人口掠夺等政策 ,是双方宗属关系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结构中的中国位置:世界秩序原理批判 也许,我们应该足够重视在<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中周宁的这样一段经典表述:1750年前后,西方现代性精神结构确立.成为改变中国形象的决定性因素.启蒙运动中完成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性世界观念秩序建立在一系列二元对立范畴上.诸如时间的现代与古代.空间的西方与东方.以欧洲为中心,以进步、自由、文明为价值尺度的东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念秩序,是一种知识秩序,每一个民族都被归人东方或西方、停滞或进步、专制或自由、野蛮或文明的对立范畴;也是一种价值秩序.每一种文明都根据其在世界与历史中的地位.确定其优胜劣败的等级,生活在东方、停滞在过去、沉沦在专制中的民族.是野蛮和半野蛮的、劣等的民族;还是一种权力秩序,它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扩张准备了意识形态基础.野蛮入侵与劫掠成为自由、进步、文明的‘正义'工具……这种意识形态改变了西方文化构筑中国形象的期待视野,中国形象也成为停滞、衰败、专制、封闭、愚昧、野蛮的东方帝国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任何一种宗教的传播都离不开教育。教育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引起愈来愈多的人的重视。伊斯兰教育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对人类文化曾经和正在发生着重大影响。在中世纪,继亚历山大帝国之后,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再度促成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在欧洲学校久已不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名和忘却希腊学术文化财富之时,穆斯林学者从东罗马的手中继承了这份遗产并且从印度、波斯等文明古国吸取文化精华,充实和丰富了它的内容。这些科学和哲学的成就,不仅丰富了伊斯兰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李怡 《理论界》2012,(1):109-110
公元前5世纪发生的希波战争,其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早已超出战争本身。古希腊在战争中以少胜多,不仅成功地抵御了波斯帝国的入侵,而且是对古希腊政治与文明的一次重大考验。战争背后,希腊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过程中,所形成的公民对国家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对个人自由和尊严的重视,以及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使用优秀的军事指挥将领等因素,从客观上促使了希腊最终获胜。  相似文献   

13.
波斯文化对中亚以及小亚细亚的伊斯兰传播的影响是深远的 ,甚至当回族文学家、史学家张承志在新疆考察时不由得感慨突厥的伊斯兰文化是波斯文化的继续。实际上 ,波斯人对于伊斯兰兴起后数百年间的巩固发展 ,尤其是在突厥的伊斯兰化过程中更是如此。如果说阿拉伯人是通过武力和政权来发展伊斯兰 ,那么波斯则是通过文化来传播伊斯兰。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蒙古帝国以前对迁移到中亚的突厥部落的同化 ;蒙古帝国后对突厥化的蒙古汗国政权的伊斯兰化 ,既有王朝通过武力来传播伊斯兰 ,也有商人、托钵僧通过自身的行为感化异教徒而使之皈依。波斯…  相似文献   

14.
波斯帝国时期,“巴比伦之囚”的后裔回归故土犹地亚后,由于根源蒂固的宿怨,以及对土地、犹地亚特别是耶路撒冷政治控制权和宗教领导权的争夺,他们与占据犹地亚的撒玛利亚人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一矛盾和斗争几乎贯穿整个波斯帝国时期,是这一时期非常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的时代,各民族之间,文明的传播只能通过征服、战争和强迫同化来实现,有时甚至是通过赤裸裸的野蛮的侵略来实现.因为在以往的那种历史条件下,生产力是那样低下,交往渠道是那样短缺、狭窜,通讯手段是那样原始、落后,经济联系是那样薄弱,以至于只有通过战争征服和强迫同化,才能把落后民族卷入先进生产力的文明体系,才能在更大面积上传播文明,从而打破各民族间发展极为悬殊的局面,缩短距离,加速整个世界的进步过程.人类在不能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时,它的定展和进步只能采取这种对抗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回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可谓一个特殊的成员,它的正式形成虽是在蒙古的崛起及其西征的公元13世纪初,但它的先祖可追逆到唐初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使者、商人、伊斯兰教士来华之始。大约经过五六个世纪,这些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各族的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中国沿海城镇和西北地区逐渐定居下来,与汉族或其他民族通婚、繁衍后代,成为"土生苦客"。我们说回民族是特殊的民族,不仅从民族的血缘上可以印证,而且回民族的先祖是带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步入华夏民族之林的。回民族又是在这种固有的文化意识的基础上,结合中…  相似文献   

17.
龙沛 《西域研究》2024,(2):94-107+171-172
在帕提亚帝国文化属性中,“希腊化”与“伊朗性”的关系表现出先合后分的阶段性特征。“希腊化”是帕提亚帝国前期体现出的表层文化,而“伊朗性”是帕提亚人自身文化中始终延续并且逐渐凸显的本体文化。“伊朗性”体现在帕提亚帝国的钱币、图像、铭文、建筑和王权观念等诸多方面。在帕提亚帝国前期,出于巩固统治的政治需要,“希腊化”与“伊朗性”之间呈现出融合并存的态势。帕提亚帝国后期,随着罗马—帕提亚两极格局对立形势的到来,帕提亚人逐渐走向去希腊化和全面复兴伊朗文化。从持续时间和文化性质来看,“伊朗性”应是理解帕提亚帝国文化属性和文明交往特征最重要的维度。帕提亚文化对中古伊朗文明和罗马帝国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价值不应被其表面的“希腊化”和“内亚性”特征所遮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波斯民族历史文化与古老的琐罗亚斯德宗教哲学思想入手 ,从建筑、装饰和诗歌艺术的角度考察了波斯民族的美学思想 ,指出古代波斯民族的艺术具有纯世俗性、功利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文章进而指出 ,在阿拉伯伊斯兰化以后该民族艺术呈现出朝向心灵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般说来,古代文明大都经历了从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到地区性的王国再到跨地区的大帝国这样三个发展阶段.不过,这里讲的只是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由于各个文明在地理环境、民族构成、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千差万别,这三个阶段的演进与过渡自然也就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从城市国家转变成大帝国,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就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即以古希腊城邦向帝国时代的转型作为考察对象,从"困境"和"趋势"两个方面对希腊历史上这一转型的特点作一些尝试性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这说明,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封闭自守,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那么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今日世界在急剧地缩小,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