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愈《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诗之“钱七兄曹长”指钱徽。钱仲联先生将韩愈此诗系在元和十一年,说:“时公与钱(徽)俱自中书舍人降官右庶子也。”(《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实则,此诗应作于元和八年三月至元和九年七月期间。按韩愈诗称钱徽为“曹长”,不应指右庶子或中书舍人,而应指尚书省之郎中官。唐时只有尚书省丞郎郎中才能被称为曹长。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云:“宰相相呼为元老,或曰堂  相似文献   

2.
沈询,苏州人,系名臣沈传师之子,沈既济的孙子,牛李党争中牛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关于此人生世,史籍记载甚少。《旧唐书·沈询传》仅云:“询历清显,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咸通中为奴归秦结牙将犯乱毙之。《新唐书》本传所述亦十分简略。由于沈询行历不易认定,且其仕宦特别是礼部侍郎代中书舍人的时间影响到其他如赵嘏、张祜的生平事迹的考索,因此有必要加以详明考订。下面,笔者拟分赵嘏官渭南尉的  相似文献   

3.
《五色石》八卷,序言后署“笔炼阁主人题于白云深处”,《八洞天》八卷,序言后署“五色石主人题于笔炼阁”;二书目录首行与正文卷端、均题“笔炼阁编述”,故学者多以为:二书为同一人所撰,如孙楷第先生一九三二年撰《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在《八洞天》条下即云:“此书与《五色石》小说同为一人所撰。”在一九五七年重订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八洞天》条下又云:“此书与《五  相似文献   

4.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的名篇《燕歌行》(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高常诗集》卷五),今人多认为诗序中所言之“御史大夫张公”即为玄宗时名将张守进,所谓“征戍之事”指开元二十六年《七三八》张守登隐瞒部下败状,“妄奏克获之功”这件事(见《旧唐书》卷一O三“张守检传”)。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二在此诗下引《旧唐书·张守传》后即谓“此诗盖隐刺之也。”岑仲勉先生亦谓“此制张守登也。”《读全唐诗札记》朱东润先生主编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编之《唐诗选》论及此诗时亦持此看法。傅珐琅先生则对此提出…  相似文献   

5.
一、《诗品》正名《梁书·钟嵘传》云:“嵘尝评汉、魏、六朝五言诗,名曰《诗评》。”《南史·钟嵘传》则称此著作为《诗品》。《隋书·经籍志》有著录,云:“《诗评》三卷、梁钟嵘撰。”注云:“或作《诗品》。”《新旧唐书·艺文志》则承《隋志》之旧。南宋以还,官私书目著录则仅署《诗品》之名,不复有《诗评》之称。是书名称沿革,大致如此。《梁书》作者姚思廉、《隋书》作者魏征等,均初唐间人,而此两书同时在唐贞观三年  相似文献   

6.
一、《过龙泉寺精舍》非孟郊佚诗而系孟浩然诗中华书局1981年版《全唐诗外编》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汝州部》所载,辑《过龙泉寺精舍》五言七韵为孟郊佚诗,误。此篇显见于宋蜀刻本、明铜活字本《孟浩然集》(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文同,仅题别作《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当系孟浩然诗。另有三证:其一,诗中“远公”、“虎溪”二典并出自庐山,前者见于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六《晋庐山释慧远》,后者见于《莲社高贤传·百二十三人传》。考孟郊一生并无  相似文献   

7.
《诗经·周南·螽斯》主题辨龙建春《诗经·周南·螽斯》的主题,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概而言之,主要有三:韩诗认为是歌颂贵族子孙贤良(《韩诗外传》卷9),齐诗认为是歌颂贵族的子孙众多(《后汉书·苟爽传》),毛诗则认为后妃“若蠢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毛...  相似文献   

8.
唐诗人李远,新旧《唐书》无传,其事迹载于元辛文房《后才子传》卷七。录其履历如下:远字求古,大和五年杜涉持进士及第.蜀人也….早历下邑,调名卓然.宣宗时,宰相令狐进泰,拟运杭州刺史….至,果有治声….后历忠、建、江三州刺史,必终御史中丞.《全唐诗》卷五一九所系小传记载甚略,即概括《唐才子传》而成:李远,字求(一件承)古.蜀人,第六和进士.历忠、建、江三州刺史,终御史中丞.集一卷,谓其字一作承古,误.《全唐文》卷七六五所系小传则更略:会昌九年官尚书司门负外郎.今人梁超然有《(庸才子传·李远传)笺证}…  相似文献   

9.
《诗经》不劳孔子“补缺”许廷桂刘操南先生在《孔子删〈诗〉初探》(《杭州大学学报》第17卷1期)中力主孔子曾对《诗经》“去其重”,作过重新编订的工作,并强调对《诗经》的缺失作了大量增补.该文在引进《史记·孔子世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后...  相似文献   

10.
今人张涤华《类书流别·存佚篇》著录了《彭氏类编杂说》一书①,庄芳荣《中国类书总目初稿·书名著者索引篇》因之②。《彭氏类编杂说》六卷,明彭好古辑。此书最先著录在《千顷堂书目》子部类书类,“彭好古《彭氏类编杂说》,六卷”③。《明史·艺文志》本于此④。然而有清一代重要的目录书,如……  相似文献   

11.
景龙二年戊申(708)三十九岁〔著作〕七月七日:《奉和七夕两仪殿应制》(见《纪事》卷九、《癸签》卷二七)十月四日,授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会要》卷六四:景龙二年“十月四日……赵彦昭、给事中苏颋……并为学士。”《韩序》:“迁给事中,特制授修文馆学士。迁中书舍人,专知制诰。”《苏颋·初至益州上讫陈情表》:“臣……十有四年中书省。”按,开元八年,颋罢为礼部尚书(两《传》),由是年倒推十四年,(除去景云二年、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先天元年丁忧,加上改元之先天  相似文献   

12.
颜延之在魏晋南北朝诗人中,自来被称为大家。沈约《宋书·颜延之传》即已指出:“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他的诗以用典繁多著称于世。钟嵘《诗品》评其诗曰“喜用古事”,宋人张戒也指出:“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见《岁寒堂诗话》)我们今天就颜延之存诗进行考察,认为钟张二  相似文献   

13.
何逊在齐梁时期诗名颇著,死后亦有诗文别集行世,但散佚严重。《隋书》和新、旧《唐书》的经籍、艺文志都标列有《何逊集》八卷,与《陈书》、《南史》本传的记载相合。此书的残损,主要是从宋代开始的。《宋史》的艺文志根据《崇文总目》等几种北宋官家目录的材料,载有《何逊诗集》五卷,盖其文章已大抵流失。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何逊集》二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何仲言集》三卷,称“今所传止此”,推想起来,其诗也亡之殆半了。明代张紘、张燮等人曾从各种古类书、总集中搜蒐、补辑了何氏的一些诗文,但那时他们还无缘得睹日本空海的《文镜秘府论》。直到清末学者杨守敬,才在《日本访书志》卷13中第一次指出空海书中录存了何逊的佚诗:《伤徐主簿》。此诗(还有其他作品)在国内的长期失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人准确地认识和估价何逊对于诗歌声律的新尝试及其在诗体嬗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今天似宜重加参酌。 《文镜秘府论·天卷·调声》载:  相似文献   

14.
“契阔”考释戴萤《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契阔”一词,众说纷纭:(一)勤苦也。这是毛传的解释。《正义》引王肃曰:“言国人室家之志,欲相与生至死,契阔勤苦而不相离,相与俱老。”(二)离合。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  相似文献   

15.
梁超然先生在校笺《唐才子传·李远》“早历下邑”条时,由于误引《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八记载,认为“云阳”为当涂,故得出李远曾任职当涂的结论,陶敏先生补笺亦同。这种说法本身存在诸多疑点,依据《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结合“云阳”一词在唐代诗歌中的使用情况,可以认定许浑诗中的“云阳”为古代旧称,即唐时的丹阳县,而非当涂。  相似文献   

16.
读杜探疑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永泰、大历年间(765—766)客居云安(今四川云阳县)达九月多时间.本文拟就诗人“棲泊云安县”的住地及后来“船下夔州郭宿”之夜的有关疑问,谈谈自已的看法.在《水阁朝霁奉简云安严明府》一诗中,杜甫第一次提及自己一家客居云安的住地——水阁(诗中亦称“江阁”).由于水阁现已荡然无存,故后人多据明代嘉靖《云阳县志·古迹》所载而云水阁在“县江南飞凤山东岑”.再加上为纪念杜甫所修建的“杜鹃亭”现又存于江南飞凤江麓,张桓侯庙之东侧,这就更增添了“杜甫所居水阁在大  相似文献   

17.
刘筠,字子仪,大名(今河北大名)人。举进士,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给事中、御史中丞、龙图阁学士等职,为著名西昆体诗人。《宋史·本传》未记其生卒年,但云:“筠素爱庐江,遂筑室城中,构阁藏(真宗)前后所赐书,帝(仁宗)飞白书曰:‘真宗圣文秘奉之阁’。再知庐州,营冢墓,作棺,自为铭刻之。既病,徙于书阁,卒。”今《辞海》文学分册、《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等书“刘筠条”均未能标明其生卒年。据王偁《东都事略·刘筠传》记载:‘仁宗即位,复召为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已而数以疾辞,进枢密直学士,  相似文献   

18.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订补赵吕甫为宰相世系制表,其事实权舆于北宋景宗(赵元吴)至和二年(1055年)十月欧阳修奉诏编撰《唐书》。欧公指授精娴谱学之编修官吕夏卿“创为《世系》诸表”,①为后世探研李唐三百年间宰辅家族升降隆替授供足资参稽之依据。惟诸宰臣家...  相似文献   

19.
王昌龄的诗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昌龄是唐代杰出诗人,其诗论有《诗格》。《新唐书·艺文志》载王昌龄《诗格》二卷,《崇文总目》同。《直斋书录解题》载为《诗格》一卷、《诗中密旨》?卷,当即是《诗格》二卷分为二书。今存北宋末期蔡传所编的《吟窗杂录》,已收入《诗格》、《诗中密旨》,以后明代胡文焕的《格致丛书》、清代顾龙振的《诗学指南》均曾收录。《四库提要》曾斥王氏此书系出后人依托(见诗文评类司空图《诗品》、《吟窗杂录》两条)。按日本入唐僧人遍照金刚所编《文镜秘府论》自序有云:“沈侯(沈约)、刘善  相似文献   

20.
《新唐书纠谬》二十卷(以下简称《纠谬》),本人吴缜撰。吴缜,《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不可洋考.南宋吴元美说他“字廷珍,成都人,熙丰时名公师孟之子”(吴元美《纠谬后序》,附知不足斋本《纠谬》后)其父吴师孟,字醇翁,庆历年间进土,以善书知名.刚直敢言,元丰中反对新法,是苏武所称“矫矫六君子”之一(陆心源《宋史翼》卷一《吴师孟传》,吴缜“治平中进士,年分无考.”(《成都县志》卷二《选举志》)《全蜀艺文志·吴氏族谱》则记载他“以世科官至左朝议大夫,知邓(四川邛崃县)、蜀(四川崇庆县)、洋(陕西洋县)、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