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上旬在闽北老区召开了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南、湖北六省革命根据地货币学术讨论会,现综述如下: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曾于1934年铸造的“中国苏维埃银币”和“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两种银元(以下简称“红洋”),其铸造的史实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2.
唐志全、陈学明教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1984年,他们参与了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稿》的研究与编写工作,之后一直有写一本《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作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稿》配套和深入研究的设想,先后有一批这方面的论文问世。在此基础上,1996年他们共同申报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被列为江西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2002年1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研究》,是这一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  相似文献   

3.
皮币与五铢钱是经济史家们最为热衷的两种汉币。五铢钱,今有文物,不必赘语,皮币也似乎早成定论。《辞海》“皮币”条目曰:“皮币,汉代一种钱币。”数十种高校教材与秦汉史也用之不疑,就连许多货币史专著也把皮币与汉币扯在一起,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肖清先生《中国古代货币史》为例: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又更铸三铢钱并造皮币及白金币……武帝实行的皮币及白金制度,虽然为时极短暂,然而在我国币制史上却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国古代纸币的前驱。”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前,以方志敏、邵式平、黄道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弋、横大起义,接着又在暴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整个苏区扩展到四个省,人口(包括游击区)则在二千万以上。为了适应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苏区党和政府在领导军民粉碎敌人军事“围剿”和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在苏区内开展了一场以扫盲为中心的群众教育运动,《工农读本》便是这场扫盲教育运动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5.
清光绪二十八年以后,川边藏族地区(约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有两种大小相同、质量无殊的银币,一种叫印度卢比,一种叫川铸藏元;一种铸有傲岸的英王威廉四世或维多利亚女王的头像,一种铸有神态庄严、略带愁容的清光绪帝头像。这两种银币在市场上激烈地竞争着,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一场货币战争。”(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一九五八年版)隐藏在“货币战争”背后的却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和清廷的角逐,经过几个回合,藏元击败了卢比,迫使它由川边藏区市  相似文献   

6.
一九一六年九月,弋阳发生了有名的“漆工镇暴动”。在方志敏同志的领导下,经过五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战,这一点星星之火,漫燃到闽浙皖赣四省的几十个县。中心地区的弋阳、横峰等八县,人口达四十余万,主力红军三万余人,成为中央根据地的坚强一翼。这就是闽浙赣皖(赣东北)根据地。 赣东北根据地在长期的斗争中,摸索了一套根据地建设的有效方法,在党的建设、军事建设、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被毛泽东同志称之为“方志敏式”的  相似文献   

7.
古代流通的主要是铜币 我国的货币,不论是金属货币还是纸币,都比西方出现得早。 近年从商墓中有铜贝出土,证明公元前十世纪时,中国已有金属货币。在使用金属货币以前,我国以贝壳充当货币。后来由于真贝的数量不够,人们就用蚌壳、软石或兽骨来仿制,最后用铜来铸造。中国最早的铸造货币,除了用铜铸的贝币以外,还有用铜铸的刀币、布币和环钱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禁止各种刀币、布币和环钱流通,把方孔银的“秦半两”定为全国统一的货币。中国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 古代的纸币 中国也是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产生于十世纪,即北宋的“交子”,每两、三年兑换一次,换发新交。古代的纸币尺寸大。上面印有金属钱币的图样和花纹,好似木刻版画。  相似文献   

8.
周谷城同志在《略谈我国古代货币中的‘爰’与“布’》一文中,认为楚、郢的“即猿字,楚国铸造出来的猿头币;郢即楚国首都郢铸出来的猿头币”,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在甲骨文中作。的本义是指璧玉如借助璧玉进行牵引。《说文解字》“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古代人君上除陛(即台阶),防止倾跌,有失尊严,所以君手捉住璧。臣手  相似文献   

9.
在《皮币考辨》一文中,作者对目前史学界定论已久的“皮币纸币雏型”说提出异议,认为汉代皮币实为外交礼品之一种。笔者在读书中发现“皮币非货币”说不仅有历史学依据,而且有其语言学渊源。所以,草献此文,拟从币制命名的本原方面予以“考镜体制,辨章源流”,或许有利于对“皮币”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笔者认为:“币(幣)”字的最早语源是“蔽”即遮蔽的意思,字写作“市”。《说文》:  相似文献   

10.
常听一些读者问:“我应该投资哪类钱币?哪些钱币的保值、升值潜力最大?”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钱币的基本知识,回答钱币为什么能够保值、升值的问题。 钱币可分很多种类。从形态上看,可分为纸币和硬币(即金属币)两大类。硬币中又分为贵金属币和普通金属币;从国别上看,可分为中国钱币和外国钱币;从时间上看,可分为古代钱币、近代钱币、现代钱币。以中  相似文献   

11.
曾洪易,江西万安人,1924年加入共产党。1931年7月被临时中央派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任“中央代表”,位居闽浙赣省委和省军区要职,忠实地执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之被称为“灾星”。后对革命丧失信心,经不住困难与挫折的考验,于1934年底在南京投敌叛变,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应有的惩处。但其结局扑朔迷离,成为党史界一个说不清的难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以第一手资料为依据,揭开了这一扑朔迷离、鲜人为知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一)满城陵山二号墓出土的所谓“宫中行乐钱”和“铜骰”。 据《满城汉墓发掘报告》(198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报告》),满城陵山二号墓(即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窦绾墓)出土两套所谓“宫中行乐钱”,每套二十枚。一套“分别铸‘第一’至‘第廿’字样(缺‘第三’,但多一枚‘第十九’……)”。另一套“铸韵语一首,二十句,每钱铸一句,句三字或四字”,《报告》撰写者依韵脚和文义整理,录文如下(引者按:《报告)所标“第一”、“第二”等字皆删去):  相似文献   

13.
近读《皮币考辨》(以下简称《考辨》),颇多启发,但对作者的某些观点及考证方法有不同看法,愿提出向作者及识者请教。首先需要声明的是,笔者同意皮币不是货币的观点。这里所要辨析的,主要是《考辨》的论据问题。《考辨》认为:“皮币不仅不是最早见于汉,而且竟然全无货币之意,皮币货币说完全是对《史记》中一段史料望文生义而致。”为了有助于正确地理解这段史料,特将《史记·平准书》中有关皮币的文字录之于次: “……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造钱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  相似文献   

14.
《国语·周语》中有周景王“铸大钱”的记载,学者多将其中的“子母相权”理解为大钱、小钱并行,只有个别学者怀疑其可靠性。根据出土钱币实物以及古钱学研究的结果来看,春秋晚期周景王铸造的“大钱”应当是平肩空首布币,当时的布币并不存在大、小二等制,这种呈等制的钱币直到战国早期才出现。因此,本文认为,周景王“铸大钱”虽属实,但“子母相权”的相关内容出于春秋晚期的单旗之口却与史实不符,这段文字不排除后人修饰或伪托的可能性,增饰的时间极有可能就在战国中晚期。  相似文献   

15.
多年以来,出版界出版有关中国古代货币史书不少,但中国近代货币史书则少见。中国之大,领域之广,有关近代一个地区的货币史书,更是少见。现在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张通宝著《湖北近代货币史稿》一书,可算是开始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这部新著在主体结构上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旧政权统治下的湖北货币”(1840-1949年),共有五章;下编为“湖北革命根据地货币”(192-1949),也有五章。主体结构的前面,有长篇“绪论”,用以阐明本书的著述目的:旨在“温故知新,鉴往资来”,“教化、资治于一体”。后有“图例附录”,用以让读者亲…  相似文献   

16.
方志敏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一代民族英雄方志敏,是“方志敏式”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是荣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模范省”称号的卓越代表,是高举抗日救国旗帜“以身殉志”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杰出楷模,是中华民族精神传统与共产主义思想理念融汇一体的优秀典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1932年底到1933年春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边区群众共同创建的一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它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文信息》2008,(1):15-15
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坐落于北京东二环中路的德胜门箭楼下,由德胜门箭楼和真武庙两部分组成,是一座以展示钱币为主要目的的专题博物馆,展出“中国历代货币系列”,包括最早的贝币、布币、鬼脸钱、历代的铜币,清代的银票,民国的纸币等,形状有刀形、方形、圆形、质地有金、银、铜、陶、纸。  相似文献   

19.
近年涉猎辽代钱币,有所辨识,而“天正”钱平生仪两见:早在1943年读中学时曾在先师王效曾先生家见过高善谦所赠拓本,未见原钱。1942年7月上海泉币学社主编《泉币》杂志第13期刊载此钱拓本,并有高氏题跋:“此泉天正二字,居穿之上下,面左右及背右各有口月形。天字从二人,遽视之如元字,正宇亦奇,几不可识。而泉之制作,与夫铜质,颇似辽钱。” (见附图1)据此,我在《辽钱考略》一文(载《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刊》1985年)中述及此钱。后于1990年8月初,内蒙古钱币学会卫月望君派人送来一枚“天正”古钱,让鉴别真伪,说是北京一位钱币爱好者齐耀东的藏品,近年他从五公斤杂铜中拣得,混在唐开元钱、两宋钱和“正隆”、“大定”金钱之间。四十年前我初见高氏藏钱拓本,以为造型奇特,极其难得;不想近日竟能亲见一枚生坑“天正”钱,诧为奇珍,随手拓得二纸(见附图2),以备校勘。  相似文献   

20.
“抱布贸丝”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以下称《古代汉语》)注:布:指布币。上古用布作货币。”各家注诗者多如此解,实为误解毛传。毛传:“布,币也”。“币”的本义是“布帛”,《说文》:“币帛也。”《左传·襄公八年》:“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币”、“帛”同义连用。虽然汉代“币”已有“货币”义(参郭锡良等《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上)72—73页),但毛传用的是古本义,不是用的引申义。孔疏云:“此布币谓绵麻布帛之布,币者布帛之名。”可谓得之。其实,布帛在历史上并未充当过货币参杨琳《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的释义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