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惟 《北京纪事》2010,(10):97-99
虽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我巳在北京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也算得上半个老北京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一位摄影人,我应当对北京有所回报。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胡同     
在关于胡同的各种研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胡同的名称。我们可以形象地把胡同的名称比喻成一部生活词典,里边包罗万象,有男(刘和尚胡同)女(宋姑娘胡同)老(吴老儿胡同)少(小齐家胡同),  相似文献   

3.
李颖 《社区》2009,(21):64-64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彼时姥姥家住在北京音乐厅旁边的双栅栏胡同里,大概那时胡同口有两个木栅栏,故因此而得名吧。  相似文献   

4.
刘宝童 《社区》2012,(33):48-48
北京的文化与胡同密不可分,每一个北京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胡同     
北京很大,不敢说它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方我都陌生。  相似文献   

6.
阵雨 《北京纪事》2014,(7):76-78
北京的春天,总是干旱少雨,虽值清明,风轻日朗,万里无云,天空如洗,但总觉得缺少丝丝缕缕的诗意。尤其走在雨儿胡同里,一种流淌于心的无奈,不情愿地漫过内心的沟沟坎坎,在心域泛滥。冲破心堤时,又悄然幻变成冥冥之中雨雾缭绕的气象,在雨儿胡同轻洒、缥缈。幻梦中的雨儿胡同,没有人头攒动,没有人潮汹涌,有的便是手撑油纸伞的雨儿姑娘,在胡同里清影婆娑,脚步款款。  相似文献   

7.
炬局胡同悄然隐藏在雍和富身后,距其不过数步之遥。胡同口和所有北京的胡同一样,绿树成荫,电线横飞。然而北京胡同的厉害之处,就是于症实处蕴风雷——这里曾是乾隆爷制造大炮的“炮局”,胡同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8.
“好好活着吧,图一乐儿!”胡同里的大爷们总喜欢说这句口头禅,带着京味、带着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更带着北京人天生独有的那种洒脱乐观的生活态度。虽然这种生活态度已然随着北京这座古城“都市化”趋势的日益严重,由原来的“慢板闲云”变成了只恨不能再快的“上紧了弦”;虽然我们的京味,因为北京人口结构诸多原因的变化而屡遭冲淡变杂。不过当您真正深入胡同,深入如珍稀“动物”般仍旧生活在老院子、老宅子中的“北京土著”,从他们身上仍旧可以寻找到那份固守的乐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有人认为二眼井、四眼井等以井为胡同名的称谓始自元朝,并以北京有很多带“井”字的街巷、蒙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读音接近等为证据,“假设”胡同与水井有关,即胡同源自元代蒙语水井。经笔者考证,以井为名系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早在建元前已经存在;北京带“井”字的街巷并不多;北京的水井主要分布在菜园圃和大街上;蒙语井的发音明显与汉语胡同读音无涉,胡同与水井无关。  相似文献   

10.
京城有两个教子胡同,一个在宣武区,一个在东城区(钱满胡同并入).笔者自小出生在京城西南角宣武区教子胡同中的法源里,在教子胡同怀抱中长大.  相似文献   

11.
祁建 《社区》2008,(13):50-53
“北京通”金受申从安定门立交桥向东一路找下去,我却怎么也找不到书上写的门牌——五道营胡同99号。恰巧胡同南侧一个老奶奶走出门来散步,我便和她攀谈起来。说起金受申家,她说就是现在北侧的环城公园的位置,那儿有一棵结着许多柿子的柿子树,就是当年金家的房子。一年多以前拆迁了。金家的后代有的可能搬到了西直门,有的或许是搬到了广安门……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胡同     
鲁忠民 《社区》2001,(1):50-51
胡同是构成北京风情、京味文化的基础。 什么是胡同?胡同就是老北京的街巷。过去所说的胡同,一般还包括街、巷、里、道、坊、市、口、条等不同的叫法。以后现代交通工具不断出现,不少道路在胡同的基础上越修越宽,胡同开始专指小街小巷了。为啥叫胡同,众说不一。其中40年代有本书叫《北京地名志》说:“在蒙古,比村大的部落就叫胡同”。有关专家指出,胡同确是蒙古语。也就是说,胡同是从元大都时叫出来的。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老北京人会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据明代人记载:明朝北京有街巷胡同629条,加上郊外的总数为1170条。1944年的统计,当时北京共有胡同3200条。到了1982年,北京旧城四区的胡同有1159条。到2000年  相似文献   

13.
王发财  王玉 《社区》2013,(2):62-63
看过法国电影《天使艾米丽》的人,一定都会对这个场景过目不忘:艾米丽搀扶一个盲人过马路,她在沿途对盲人讲他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首先遇到的是鼓手的遗孀,丈夫死后她始终穿着他的衣服;接下来看到的是肉店招牌上的马少了一只耳朵;而一闪而过的笑声则来自花店的老板,他笑得满眼是皱纹;面包店的橱窗里有好多糖果……当艾米丽把盲人送到地铁站的时候,便离去了,这时候美妙的音乐响起,盲人全身被金光包围,他深情地"望着"天空,仿佛  相似文献   

14.
李娟娟 《北京纪事》2013,(2):100-101
每到收获的日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那些长在北京胡同各个院子里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枣,北京胡同里的枣,曾经伴随我度过了多彩的童年时光,在我的脑海中至今仍是一抹难以忘怀的回忆。  相似文献   

15.
胡同 过客     
格非 《社区》2002,(4):1-1
在遥远的江南,晚春的雨水随着一阵季风悄悄来临,在杏黄的天空中慢慢铺展。灰蒙蒙的街巷伸向天边。你也许正一座临街的阁楼中闲坐,卧眠或者读书,也许,你只是从街上经过,在檐廊下避雨。空气里布满了鸽子屎的气味,混合着苔药的清香气息;瓦楞上的青草沾满水珠,花瓣经过行人的践踏,在雨水中浸泡、褪色、腐烂,青石板和碎砖铺成的路面被雨水浇得锃亮。你熟悉街巷中的一  相似文献   

16.
大公  子言 《社区》2005,(3):44-45
与北京的其他老胡同一样,总布胡同也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它早在元代便已形成,明代时属明时坊,由于设有总捕衙署,所以得名“总捕胡同”。百姓以音相传,又称“总铺胡同”。到了清代,此处属镶白旗,至乾隆年间开始称“总布胡同”。清代末年,以南小街为界将这条胡同一分为二,定名为东、西总布胡同。20世纪40年代,位于东总布胡同东段那条南北走向的城隍庙街被改名为“北总布胡同”。因此,如今所说的“总布胡同”实际上是东、西、北三条总布胡同的总称。总布胡同颇有些不同凡响。仅在上个世纪的百年间,这里就发生过许许多多故事。比如,1900年德…  相似文献   

17.
一位来过北京的朋友告诉我,他对北京印象最深的不光是故宫、天坛、长城、香山、颐和园,不光是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不光是北京人的包容厚德,还有一点就是北京人独有的京腔京韵和极有特质的儿话音。他说,尤其儿话音听着亲切,听多了,还会油然滋生出一种亲情。他的话,我非常赞同。因为我在北京城已经生活了30多年,要说感到亲切,我已亲切得一塌糊涂。譬如帽儿、雨儿、菊儿、鸦儿这几条胡同的名字,就已经在心里滋润了十几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2009,(11):10-11
北京前门鲜鱼口内的那片胡同,是刘英毅打小生活的地方,哪个院子里种枣树,哪位大爷爱唱戏,哪家孩子有出息,他都门儿清。就算是后来搬到楼里住,但他根儿还在那,胡同里老北京人鲜活质朴的生活状态,欢快单纯的游戏场景,成了他脑海中最温暖的回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华人社区第一户”,西祠胡同创造了独特的“游戏规则”,并由此形成风格鲜明的“亚文化圈”。其典型的市民色彩,被认为是对精英话语的一种补充,但同时显现出的某些庸俗化倾向,也对它倡导的民生意义有所消觧。在一定程度上,西祠代表了社区网站的发展进程,它惟有找准自己的内容定位和发展模式,才能既彰显时代精神又固守人文追求。  相似文献   

20.
九儿 《北京纪事》2010,(11):46-49
我的女友快步走在前面,今天她是专程来胡同的交换商店里换东西的,心也被快乐托得仿佛古人千里之外送的鸿毛,轻得要飞上天了。我说:"人家恋人都是携手并肩地逛街,咱俩倒好,一前一后,走路跟老夫老妻似的。"她驴唇不对马嘴地回答我:"你多注意看看右边,听说交换商店在胡同里面一个右拐的地方,咱们可别走过了。"不出她所言,我们在胡同紧里头一个右拐的地方找到了这家交换商店。白底蓝字的灯箱让我俩眼前一亮,门口排队的人群更是叫我俩困惑不已。走近店门前,木门框上贴着的小纸条给了我答案:"店内顾客超过5人,请您在门口等候。"想不到交换商店这么火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