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九华四俊”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时期,在宣州和池州出现了众多文人,人们称呼其中的张乔、许棠、张螭和周繇为“九华四俊”,他们又与其他士人一起被称为“成通十哲”,在唐代皖籍作家中创作成就最为突出。但这个称呼并不见于唐人的记载,其得名的原因和时间经过初步分析可知,主要是因为他们同一年参加京兆府试并且同时获得举荐,又都来自宣、歙、池地区而闻名当时。  相似文献   

2.
吴潜(1196——1262),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登进士第一。曾任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对外,面对当时强大的敌兵,他主张:“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为应”,积极抗战。对内,他看到“奸臣憸士设为虚议,迷国误军”,故力主清除腐朽的官僚集团。但却因此受到贾似道、沈炎等人的谗毁,在景定元年(1260)被罢相,贬建昌军(治所在今江西南城),又窜潮州(治所在今广东潮安)、循州(治所在今广东惠阳),并死在那里。  相似文献   

3.
关于湖北省县、市命名及其规律性的探讨,周兆锐先生已撰成《湖北省县、市命名及其规律性初探》一文(见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其文简而不枝,博而有据,读后受益良多。我不揣浅陋,对新洲、秭归、房县、襄阳等四县的命名,分作如下一些补释,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新洲:新洲自黄冈县域划分出来,于一九五一年七月一日始建县。《初探》中考释新洲的得名是:“新洲,解放前为黄冈的一个重要镇市。黄冈治所多次迁移,曾一度以新洲为治所,对旧治所而言,故称新洲。后黄冈治所他迁,仍相沿称新洲。”笔者近阅《黄冈地区简志(?)编·新洲县简志》(黄冈地区行政公署编印,1981年铅印合订本),对“新洲”之名的来历是这样记述的:“新洲城汉为邾县城,比邾县故城(今  相似文献   

4.
《宋书·州郡志》、《隋书·地理志》、新旧唐志与《读史方舆纪要》等对长溪、连江、建安抚宁、原丰、绥城、建宁等县的沿革、治所的记载,都有错误之处;《中国历史地图集》对南部都尉、建安郡、浦城、邵武等郡县治所移迁的考证,不当之处也颇多,事实上,这些政区地名各有其沿革。  相似文献   

5.
深大学人     
张吉良,1965年生,安徽广德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省宣城师范学校,1985—1987年就读于安徽省宣州教育学院英语专业,之后分别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学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硕士学位和翻译学博士学位,是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两位翻译学会议口译研究专业博士之一。1995年入深圳大学英语系任教,现为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英语系  相似文献   

6.
《临汀志》说汀州治所有四,经考证有误,汀州治所仅有一迁。《早唐书·地理志》福州辖有“梅青县”当作“梅溪县”;而县又为场之误。《中国历史地图集》之释文谓至元三年南胜县所迁之治即今平和县也有误。元时期福建行省的置度分合颇为频繁,但论者甚少,这里特作资料补充。  相似文献   

7.
镇江扼江河之交。发达的水运促进造船业的发展。镇江造船行业历史悠久,基础较好。据史籍记载,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八月,“敕宋州刺史王波利等发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数百艘”(1)。据(元)胡三省注,十二州是:宣(宣城)、润(镇江)、常(常州)、苏(苏州)、湖(湖州)、杭(杭州)、越(绍兴)、台(临海)、婺(金华)、括(丽水即处州)、江(九江)、洪(南昌)。润州就是承担造船任务的十二个州中的一个。唐德宗时,李希烈反,镇海军节度使(治所在今镇江市)韩幌“闭关梁,修坞壁,造楼船战舰三千,柁以舟师,由海门(焦山以东江面)大阅”(2)。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上数县同治一城现象之探讨冯春生县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地方行政区划名称,自春秋时期设立县的建制以后,2500余年来,我国最基层的政区皆以县称之。每县有一城郭,作为县之治所,此为通行之制。另外,尚有一种以二县三县、四县同治一城,城郭亦为数县分属的特...  相似文献   

9.
农民画,曾是皖南山区青阳县农村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青阳农民画以其独特的风韵,享誉全省,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时,全县仅农民骨干作者就有100多人,一大批农村青年将绘画作为自己务农之余的精神追求。曾经火红一时的青阳农民画,如今怎样?新年伊始,记者带着这个题目来到青阳县采访。“队伍散了,活动也搞不起来了,青阳农民画现在已快要销声匿迹了。”面对记者的来意,县文化馆馆长许建中摇边着头,边遗憾地说。当初,许建中也是农民画作者之一。谈起青阳农民画的发起,他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通过调查摸底,青…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史志对唐温麻与长溪置县历史沿革的记载不一致,造成了诸多争议。其实,考察连江县城的迁移情况以及历代郡县的建置规律,即可知道唐温麻县的治所,以及长溪县的始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1950年10月23日,江阴县私立青阳中学校长谢家玉突然被逮捕.政府方面宣布他犯有包庇地主、出卖田地、隐瞒田亩、逃避秋征、开地主会议5项罪名.青阳中学校董会由当地在上海的工商界及文教界人士组成.谢家玉被逮捕后,青阳中学方面即与政府交涉,但最终,谢家玉仍然被判刑.通过对谢家玉的所谓5项罪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政府方面提出的罪名都不成立.这桩错案的产生是由于政府方面有意在土改过程中消灭乡村中原有地方精英的政治影响,可见当时的法制化水平受到那个时代社会革命的总体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鉴真与扬州     
(一) 688年(垂拱四年),鉴真出生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市)。俗姓淳于。唐代的扬州,是当时闻名于国内外的一个大城市。626年(武德九年),于扬州置大都督,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636年(贞观十年),改大都督为都督,督扬、滁、常、润、和、宣、歙七州。662年(龙朔二年),升为大都督府。742年(天宝元年),改称广陵郡,依旧大都督府。 627年(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其一是淮南道,包括扬、楚、和、滁、濠、寿、庐、舒、蕲、黄、沔、安、申、光十四州之地。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  相似文献   

13.
唐代宣城诗风兴盛。唐代诗人与宣城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本地及寓居宣城的诗人、任职宣城的诗人、游历宣城诗人、未至宣城而诗作涉及宣城的诗人等四个方面。这些有关宣城的诗作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建立的县级苏维埃政权应为55县(区)4市,其数量之可观,成立之迅速,着实是此期中共开展苏维埃革命的一大成就,然多数县苏又呈现出治所不稳定、辖区调整频繁、机构时撤时建和存在时间不长的特点。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县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苏维埃革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②,缘愁似个长③。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④。注释①秋浦:地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秋浦歌》:是李白游秋浦时创作的一组诗,共十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五首。②三千丈:形容白发之长。⑧缘:因为。个:这样,如此。④秋霜:秋天的白霜。形容头发白得像秋天的霜一样。导读这首诗用极为夸张的手法,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愁思:同时感叹岁月流逝得太无情。从而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首句极写白发之长,富浪漫色彩,引人遐思;二句交待了发白的原因;三、四句写照镜所见,用秋霜代指白发,并以问句结束,将诗人憔悴苍老的形象与抑郁激愤的…  相似文献   

16.
古昌黎城系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来,这座神奇的古城一直以其独有的魅力引发众多的关注。特别是关于它最初的城址所在何处,尤为令人大感兴趣。最近,我依据古籍钩沉,参照以往史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考古发现,判定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古昌黎城址,当在今日锦州市老城内,现将有关根据具体分析如下,以求教于同仁。(一)据《汉书》载,前汉时辽西郡领十四县,计有且虑、海阳、新安平、柳城、令支、肥如、宾从、交黎、阳乐、狐苏、徒河、文成、临榆、诸县。其中,西部都尉治所为柳城县,东部都尉治所为交黎县。在这十四县中,锦州及周边建…  相似文献   

17.
论宣城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初地域文学兴盛的环境下,以施闰章、高咏、梅文鼎、梅庚为代表的宣城诗人树帜诗坛,形成区域色彩鲜明的宣城派,其独具特色的诗歌被称为“宣城体”。在清诗流派研究史上,宣城派长期被冷落、悬置。本文从宣城派的兴起、文学渊源的考察、“宣城体”特色的辨析三个方面,探讨宣城派的历史风貌和诗歌艺术旨趣,认为宣城派兴于清顺治初,康熙中叶后逐渐淡出诗坛,宣城派并非清初的宗宋派,其文学近源是明中叶以后的宣城风雅,“宣城体”具有诗道一贯、言之有物、醇厚为则、风貌朴秀、语言简净五大特征,与“神韵体”、“梅村体”一起构筑了清初诗歌的繁富景观,并影响着清代诗风嬗变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7,(8)
5月26日、27日,来自省内各地的《特别关注》高端商务俱乐部30余名会员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出发,一起奔赴美丽的安徽秋浦胜境、百丈崖景区,参加由《特别关注》高端商务俱乐郁举办的“揭幕春晓暨‘商战精英秋浦聚首’春季拓展活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剖析了我国商科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双师执教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基于"情感—利益"纽带的"秋浦"模式的校企深度合作运行机制,并对"秋浦"模式在我国商科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应用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许浑尝宦游宣州,《丁卯集》今存其宣州之作四十余首,足证之。但这一重要仕历,《新唐书·艺文志》、《唐诗纪事》、《直斋书录解题》等宋代史籍俱失载,唯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有片言只语,后元人《唐才子传》及清人《全唐诗·许浑小传》提及许浑仕宣州事,盖源于此,所惜皆未考实。近年来,董乃斌先生《唐诗人许浑生平考索》(载《文史》总26辑)、谭优学先生《许浑行年考》(载《唐代文学论丛》第10期),根据《丁卯集》中的一些作品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