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文体式是一篇公文外在形式特征所能体现出来的全部内容,包括公文种类、公文用语及称谓、公文的格式和公文载体等。公文体式自秦朝开始确立,历代相沿,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西夏公文体式并没有文献记载,我们只能从传世的西夏汉文史籍中保留下来的公文以及西夏故地出土的最为原始的汉夏文公文实物来分析,通过分析得知,西夏公文的体式与宋或辽朝的中央公文体式相一致。为此,本文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西夏公文的称谓、语体、格式等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2.
西夏上奏文书从有关史籍可知,数量不少,但是完全保留下来的并不多,这些文书就成为研究西夏与宋、辽、金关系的珍贵史料,也是了解西夏政治制度的有力佐证。本文简单地勾勒了西夏上奏宋、辽、金文书的概况,并对其进行了类别的划分,然后对上奏文书进行了粗略地探讨,以方便学者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夏与契丹、吐蕃及蒙古等周边民族的联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西夏在三个不同时期中,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针对周边诸邻的实力强弱,采取了不同的联姻方式。结姻契丹,联辽抗宋,为称帝建国打下了基础;当诸强形成包围之势时,西夏统治者则灵活运用联姻,周旋于诸强之中而图存;当蒙古兵临城下时,则被迫献女臣服蒙古;从而赢得了一线生机。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兴起的西夏学,以发现和考定西夏文字首开其端。过去,中外西夏学者在自己的著述中论及西夏文字重被发现释读的过程时,往往因袭旧说,或语焉不详。近年来,随着西夏学研究的发展,西夏文字发现史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并作了有益的探讨。笔者亦愿就这个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正于西夏学界。  相似文献   

5.
6.
论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及其特点杜建录西夏是公元十一世纪初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多民族政权,汉文史籍称西夏、夏国;自称大夏、白高国和大白高国,传十主,历时190年(1038—1227年)。如果从其先祖拓跋思恭于唐末被封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算起,则其政权共历时...  相似文献   

7.
明朝初年,东部蒙古族与女真族并处于祖国的东北边区。经历明代二百多年,两族的关系十分密切。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女真首领努尔哈齐起兵,使东北边区的政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本文拟对蒙古族与女真族的亲密关系;努尔哈齐父子对蒙古上层的笼络政策;以林丹汗为代表的蒙古各部的抗金斗争;后金对蒙古统治的最后确立;林丹汗致败的原因等问题,加以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若松宽教授是活跃于当今日本史坛的蒙古史学家。自1964年发表《哈喇忽拉的一生》以来,近三十年笔耕不息,在清代蒙古历史与宗教研究领域内,以其选题新颖、资料丰富、研究严谨,在当代日本蒙古史学家中独树一帜,颇孚盛名,同时赢得中国蒙古学家的称道,在国际蒙古学界也有广泛的影响。 评述若松宽教授的研究,以笔者之水平实不胜其任,但为了让更多的中国边疆史、蒙古史同行了解日本蒙古史研究进展的一个侧面,故结合自己对清代蒙古历史与宗教,特别是对卫拉特蒙古历史与宗教的研究,谈点认识与感受。  相似文献   

9.
明中期,一些东蒙古部落纷纷进据西海,使明朝“塞外四卫”残破,甘肃边镇不断告急,明王朝被迫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防卫和控制。一时,西海蒙古与明王朝的矛盾斗争成为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一个焦点。 一、西海蒙古与明王朝的战争 甘肃是明朝九边最西部的一个边镇,“远在河外,三面临边,番虏交杂,所称斗绝孤悬者”②,历来为兵家所重。一旦甘肃失事,则宣大告急,进而京畿震动。西海蒙古的活动使  相似文献   

10.
西夏与敦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十一世纪初,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崛起一个以党项羌人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地跨令甘肃、宁夏两省的大部分,陕西、内蒙、青海三省区的各一部分,版图相当大.存在的时间也很长,仅正式立国就长达190年(1038—1227年).这个政权就是“大夏”王国,俗称西夏.当时,举世闻名的丝路要冲——沙州和瓜州(今敦煌县和安西县)——古敦煌郡,以及莫高窟、榆林窟等)佛教胜地就在西夏的版图之内.那么,西夏是什么时候占领敦煌的?西夏对敦煌的建置、政策是怎样的?经济、文化的建设成就又是如何?……这不仅是研究西夏史的必要课题,也是研究敦煌史的重要课题.但是,对于这些课题,或者众说纷纭;或者尚未很好研究,这主要是材料太少的缘故.最近,借筹办日本邀请的《敦煌·西夏文物展览》的机会,我将手头积累的资料加以比较、研究;也看了一些新材料,有些心得,现提出来,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刘咏清 《民族论坛》2012,(16):102-103,107
从地域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研究民间苗族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可以为我们研究一系列相关课题找到一条清晰的传承渠道。本文从地域民间刺绣文化的传承脉络出发,分析苗族文化与楚文化的种种关联以及苗绣与楚绣在造型、色彩、构图、形式表现、绣技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历史上的游牧民族,蒙古将对外征服的方向选在了西面,蒙古帝国产生于第一次西征中,通过分析蒙古西征的原因,可探究游牧文明兴起和走向衰落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德都蒙古”(degedü mongγol)名称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早在蒙元时期已经存在类似的名称“stod hor”,而称青海地区蒙古人为“德都蒙古”者,益希班觉为第一人.本文根据文献记载考证这一名称的来源,并对其涵义以及现实意义等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蒙古与吐蕃关系中佛教文化的作用洪玉范蒙古人与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的接触,据史书记载,始于1227年的蒙古王子阔端和西藏宗教领袖人物萨迦寺主、萨迦班智达在凉州的会晤,可是早于这个时代以前的《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就有松赞干布之父囊囊论赞攻灭赤邦松时,赤邦松...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她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光彩夺目、独有风格的文化珍宝。在这里,我们就藏、蒙两族人民的历史往来,看看藏族的优秀文化在历史上如何影响蒙古族的文化发展,而蒙古族又是怎样对待藏族文化的,从而也可以看出藏蒙关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6.
回鹘与吐蕃及西夏在丝路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无论是在漠北,还是在后来迁居于今新疆、河西走廊及中亚等地,与丝绸之路都有密切关系。回鹘为疏通丝绸之路及独占丝路之利,不仅与所有来犯者、争夺者展开殊死搏斗,而且长期坚持斗争。本文拟就回鹘先后与吐蕃、西夏的统治集团围绕丝绸之路所进行的斗争,以及他们与中原政权问的贡市等关系,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7.
西夏先后同辽宋、金宋鼎足而立。宋夏之间,长期争战不休,从公元九八三年到公元一一二七年,这段长达一百四十四年之久的时间里,其中除西夏国主德明当国的二十七年间,很少发生战争外,其余的一百一十七年中,有战事的年份达四十二年,加上每次战争的战前酝酿和战后处理善后工作的时间,几乎可以说是一仗接一仗,打个没完没了。那么,宋夏之间,为什么这样争战不休?谁是战争的发动者?这些战争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宋夏之间除了战争,是否还有和平可言?笔者不揣冒昧,谨就以上各端,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8.
西夏     
西夏是我国北宋时期以党项族为主体、以现在的宁夏地区为中心建立的一个封建割据地方政权。公元1038年(宋仁宗景佑五年)建国,自号“大夏”、“大白上国”、“白上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传十主:元吴—谅祚—秉常—乾顺—仁孝—纯佑—安全—遵顼—德旺—(日见)。公元1227年(宋理宗宝庆三年)灭亡,历时190年。如果按《宋史·夏国传》所说,从“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的夏州政权算起,历时347年(公元881年—1227年)。  相似文献   

19.
以藏文古籍《三世达赖喇嘛传》和一些蒙、汉文史,料为基础,对三世达赖喇嘛和蒙古统治者的相互往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亚国家独立不久,青海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关系就已展开,然而,至今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仍然在低水平徘徊。分析青海与中亚国家发展贸易的条件,进而积极寻求拓展二者之间贸易关系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