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金融理论中最具生命力的一个分支,行为金融学是20世纪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在经典金融理论与实证不断背离的困境中产生的.其理论框架由心理学认知偏差理论、期望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投资策略三部分搭建.行为金融学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多样性的研究,为金融理论与实际沟壑的弥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DSSW模型及噪声交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市场风格和情绪指数变量,构建投资者证券交易风险度量模型,分析证券市场交易者行为风险与资产价格、无风险利率、风险资产股利、风险规避系数、市场预期价格、理性投资者所占比例、投资者情绪指数、理性投资者持有的风险资产数量及噪声交易者错误认知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及证券市场风格与投资者行为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理论分析表明: 一般情况下,噪声交易行为具有情绪感染和放大效应、风险资产持多和价格压力效应以及市场风格与风险资产偏好、行为风险的同向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信息与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看,股票价格调整过程的本质是投资者更新信息、修正信念的过程。在投资者心理因素内生化考虑的层面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共同刻画了这一过程。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基于结构性摩擦研究了交易制度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行为金融理论基于认知偏差研究了投资者心理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投资者认知偏差将通过信息更新和信念修正环节影响价格调整过程,并最终进入到股票价格之中。这是投资者心理在金融市场作用机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有机联系的逻辑所在。  相似文献   

4.
对投资者行为偏差的研究一直是市场争论的热点。国外的行为偏差研究主要着眼于对西方的股市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则仅停留在用国外理论对中国股市的实证检验及对行为金融理论进行推介的层面上,这种研究方式是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鉴于此,当前有必要针对我国股市新兴转轨的具体特点,力图将行为金融理论、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视角对股票市场上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形成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信息与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看,股票价格调整过程的本质是投资者更新信息、修正信念的过程。在投资者心理因素内生化考虑的层面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共同刻画了这一过程。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基于结构性摩擦研究了交易制度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行为金融理论基于认知偏差研究了投资者心理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投资者认知偏差将通过信息更新和信念修正环节影响价格调整过程,并最终进入到股票价格之中。这是投资者心理在金融市场作用机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有机联系的逻辑所在。  相似文献   

6.
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两大基石上的现代金融理论,忽视了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的分析,因而其范式不能解释很多金融市场中的实际投资现象。随着行为金融学在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和争论过程中的发展,投资决策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投资者具体的行为模式。在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质疑与对比的基础上,行为投资决策理论发展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不仅解释了现实中许多投资经理的资产组合投资模式,并且广泛应用到投资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理论的发展,市场中不断出现的非理性行为使人们对有效市场理论的质疑日益加深。行为金融学从一个新的视角对金融市场进行了分析,对投资者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经典金融理论及行为金融学进行了阐述、分析、比较,并且用行为金融学对当前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进行了解释,使人们对行为金融学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基于行为金融的中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股票市场波动特征的研究,对于利用金融衍生品管理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行为金融的发展为研究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投资者是否理性是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的重要区别.从投资者非理性角度分析,过度自信、羊群行为和处置效应是中国股票市场非对称性波动的主要原因.通过引入行为金融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修正EGARCH模型,并以上证A股指数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非对称性显著存在,同等程度的利好信息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行为金融学理论着重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它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有益补充.行为金融学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重视,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运用.对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的关系、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作概述,并探讨如何在证券市场投资中实际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为金融学理论以其开创性的视角重新审视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对传统金融学理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之间的理论分歧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学理论研究最重要的焦点问题之一。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主要由两方面构成:投资者心态与行为分析理论和非市场有效性理论,未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投资者心理、市场异象和模型构建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象的累积,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权威地位已开始动摇。投资者并不是以理性的态度做出决策,其行为不仅受到自身固有的认知偏差影响,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文章论述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异象,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金融角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融市场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无论是Q理论还是融资约束理论都支持这一观点。行为金融学在该方面则莫衷一是。本文利用股票的流动性作为衡量市场投资者情绪高低的指标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发现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与市场投资者情绪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并利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尝试对此给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指数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异常现象.在有效市场理论的框架下,对指数效应的解释总是存在一些不足.而行为金融理论(Belaavioral Finance Theory)从投资者的认知,行为以及情绪角度分析其对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从噪声交易假说和投资者情绪假说角度合理地解释了该现象.以沪深300和上证180指数调整的样本股为研究对象,检验个股在调整前后的异常收益率和异常交易量,得出指数效应显著存在的结论,并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其成因.提出指数效应的应用、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完善监管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兴资本市场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异质分歧,传统行为金融理论并没有结合两者对IPO抑价进行深入研究。文章结合信息不对称和行为金融理论,构建投资者可观测性异质和私人信息结构下的IPO定价、抑价模型,分析了可观测性异质、私人信息结构与IPO抑价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投资者之间可观测性异质越大,IPO抑价越高;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对IPO定价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散户投资者是否拥有私人信息对IPO抑价影响不大,即机构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IPO抑价越低,散户投资者则无影响;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IPO抑价还与投资者风险规避系数、配售比例和发行规模正相关,与机构投资者数量负相关。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能解释中国IPO"异象",也能为中国证券市场下一步市场化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在面对风险性选择时,投资者具有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本文介绍了过度自信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并运用上海证券市场1997-2006年的个股数据和日收益率研究了中国股市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行为。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行为,而且在市场上升阶段过度自信的程度要大于市场下降阶段的过度自信程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以深圳交易所2006~2009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投资及非效率投资与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以换手率为代理变量的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及非效率投资与成长性间都呈负相关关系.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具稳健性,以上市公司年度托宾Q回归的残差衡量投资者情绪,检验了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投资的关系;同时,以托宾Q值衡量企业成长性,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充斥于现实金融市场的标准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大量异象给出更加合理的解释,并且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尝试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解释行为金融学所谓的市场异象,并且得出了有实证支持,角度新颖且与标准金融学理论相左的结论。相对于传统的标准金融学,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理性的设定和市场现象的研究更加符合实际,所以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