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发展“创新动力观” ,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发展 ,是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的深层次展开 ,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回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 2 1世纪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笔者从创新的根本、目标、核心、关键、基础、基本方针、保障体系、持续性诸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是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进而提出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是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速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大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其性质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科学发展观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新的指导思想,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同时大会也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明确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这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这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倡导改革开放和领导科技、教育的发展等方面贯穿有伟大的创新思想 ,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在于 ,创新是现代化事业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社会主义活力所在,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所在。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当代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细胞工 程。作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积极探索新规律、新路子,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服务周全、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P11-17)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和基本任务之一.政治文化,特别是主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文明的文化内涵与智力支持,是政治文明的灵魂和政治行为的中心导向,也是社会政治评价的基本标准.因此,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构建一个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政治文化的价值指标体系,需要构建政治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说",集中反映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发展趋势,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要求;它超越了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发展的一个崖阶段;它超越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是全面的系统的发展动力观。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究竟是什么?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明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仍然是社会基本矛盾。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已从一般意义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邓小平同志在继承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的同时,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丰富了这一理论,并用以具体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传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先河,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江泽民第一个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而"科学发展观"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名词,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内涵,展现了当今时代对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表明了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政治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战略”,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战略布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来的,也是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的首要经验,“四个全面”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成果;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四个全面”内在地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道路;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和动力源泉;改革与法治相辅相成,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需要和法治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是同改革开放荣辱与共、以改革开放的途径与方式推进的。其中的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在动力 ,对外开放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外部条件 ,两者共同构成了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基本手段。要推进 2 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必须继续依靠改革开放并且进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17.
试论理论创新与和社会主义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四次历史性飞跃无不是理论创新前提下的伟大成果 ,由此表明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 ,理论创新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这是时代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对社会主义发展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历史进程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 ,必须始终伴随理论创新 ,因此 ,理论创新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是我国社会进一步走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邓小平同志的科教思想、发展思想、创新思想等 ,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教师的头脑 ,对于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议题。要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学习小平同志的富民思想,掌握其若干要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更应该体现这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反复阐述了一个观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消灭贫穷。1975年全面整顿时他就提出这个问题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正式摆上了议事日程。当时他说人民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就不能战胜资本主义。92年春南巡谈话,在总结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经验时又阐述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生活尽快富裕起来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等重大政治论断,清晰定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这是我们党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视角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如何认识我国进入新时代?从八个维度加以把握:五年伟大成就是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重大理论创新是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标志;快速接近民族复兴是进入新时代的动力源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进入新时代的战略指向;全方位改革开放是进入新时代的现实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时代依据;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是进入新时代的国际佐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进入新时代的政治保证。新时代,奋力谱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