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的国名有其特殊性。外国对印度有各种不同的称谓,而印度人对自己的国家又另有所称。通过对印度国名来历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历史与文化,这对我们全面认识了解印度不无裨益。不过,在谈印度国名之前,有一点需加以说明,我们这里所说的印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在历史上,印度应该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中国古代有时甚至把斯里兰卡、尼泊尔都算在印度之内。中国对印度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追溯到西汉。最早关于印度的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出使西域返回时提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  相似文献   

2.
正他没能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制造中心,一直以来精心维护的廉洁奉公典范的形象也遭到了空前的质疑。印度总理莫迪一直以来都是稳健的长者形象,但在过去的2018年,他虽说不上过得水深火热,但也没有达成让印度从"积极印度"转型为"激进印度"的新年目标。众所周知,莫迪是"印度制造"运动的发起者,目标是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制造中心,确保全国经济稳定增长,摆脱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但印度英文杂志《今日印度》的一篇文章指出,在莫迪发起"印度制造"的过去3年中,印度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度不降反增,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却停滞不  相似文献   

3.
印度主流英文媒体报道与公众舆论对华认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璐 《南亚研究》2010,(1):1-14
印度媒体生态包括印度语言媒体和英文媒体,尽管英文读者占比例很小,但印度英文媒体对印度外交决策具有很重要的舆论影响力。在印度,关于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均出自英文主流媒体,对公众对华认知最有影响力的则是那些经常在英文媒体上发表意见的非政府战略层面的分析家、退休将领和退休文官。迄今印度官方虽然在对华问题上保持友好立场,然而印度非政府战略层面的对华敌对情绪却非常严重。2009年印度主流英文媒体“反华歇斯底里”反映的其实是印度非政府战略层面精英的对华认知。  相似文献   

4.
1948年5月,印度向中国国民政府提出在疏附建立领馆的要求,虽然国民政府认识到印度的设馆目的并不单纯,但仍然决定同意对方在疏附建馆。作为一种对等行动,国民政府亦提出在印度的葛伦堡设立中国领事馆,并经中国驻印大使罗家伦向印度提出。虽经罗家伦与印度外交部长梅农多次交涉,印度方面始终未予以明确支持,而是借故推脱、阻延。罗家伦坚持印度须同意中国在葛伦堡设领的原则后,中国方能同意印度在疏附设领,但国民政府外交部最终向印方作出妥协。中印设领交涉凸显出印度独立后国家主权意识空前膨胀,刻意继承英帝国侵略所得的边界及利益。  相似文献   

5.
达摩——印度文化的核心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 ,读了几本有关印度历史文化的书 ,如澳大利亚知名学者 A.L.巴沙姆主编的《印度文化史》、印度著名史学家 D.D.高善必著的《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以及印度学者 C.巴德里纳特著的《达摩——印度和世界的秩序》等。在阅读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达摩”这一观念在印度人心目中的神圣性以及在印度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不了解它 ,恐怕很难深刻地理解印度的民族心理与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 :在古代印度人的心目中 ,并没有“宗教”和“世俗”之分 ,他们生下来就继承了父母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 ,他们把这种信仰、追求…  相似文献   

6.
(一) 古代印度法是指公元10世纪以前这一历史时期内的奴隶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的法。古代印度法在古代印度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东南亚诸国如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暹罗(今泰国)、菲律宾和东亚日本有着广泛的影响,因而形成印度法系,成为古代世界五大法系之一。时至今日,印度法在印度本土和东南亚地区仍有影响。印度法系并没有消亡,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全世界的许多人都认为印度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即使是到过印度多次的人也觉得她神秘莫测。其主要原因大抵来自印度的宗教。印度以宗教繁多著称于世 ,众多的宗教共同铸成了印度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宗教自身的神秘性使得多样的印度文化放射出奇异的光芒 ,而在诸多的宗教中又有许多神秘主义派别 ,使得本已奇异的印度文化平添了一道道令人迷幻的色彩。印度的苏非派就是这样一个神秘主义教派。它是伊斯兰教的一支 ,已经在印度流传了上千年。唐孟生博士的博士论文《印度苏非派及其历史作用》最近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部书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伊斯兰…  相似文献   

8.
陶亮 《南亚研究》2010,(4):50-61
印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深度现实考虑,一个友好的中国有利于印度的国家安全;印中建交是印度外交发展的重要事件,它使尼赫鲁不结盟外交进一步趋向中间道路,体现了印度对外政策的独立性,扩大了印度在亚非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印度一些学者一直埋怨:尽管中国和印度都是大国,某些国家把中国视为“世界大国”,而只把印度视为“区域性大国”。1992年4月在印美第三次战略讨论会上,印方表示,印度在新的多极国际秩序中为主要成员之一,对印度同中国地位的对比表示关切;如中国被视为“世界大国”,印度也应同样被视为“世界大国”。美方则强调印度应认识到,经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  相似文献   

10.
1895年,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影,在欧洲问世。这门艺术诞生不久便被欧洲人带到了印度,并很快被印度人接纳。起初,在印度放映的是外国片,不久,一些外国摄影师开始在印度拍摄电影。1913年出现了由印度人拍摄的第一部无声影片。此后,电影事业便在印度扎下了根并迅速发展起来,以至本世纪60年代之后,印度发展成为影片产量居世界首位的电影大国。现在电影每天给上千万的印度人生活带来欢乐,成了广大人民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目前,印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家丹尼尔·索纳(Daniel Thorner)生前研究印度四十多年。六十年代曾在印度各邦进行广泛的农村调查,对印度土地问题具有卓越的创见。他本人的著作表明,他在印度社会经济方面的成就,主要是来自他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印度经济史的研究。美国经济史学家丹尼尔·索纳1936年起就研究印度,发表过的论著不下六十多种,其中  相似文献   

12.
陈卫峰 《唐都学刊》2007,23(3):81-83
英国早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遇到了困难;同时在与中国发生的贸易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承受着巨额贸易逆差。通过英国与印度;英国与中国;印度与中国在鸦片战争前贸易关系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下,英属印度对华贸易加大,利用原棉和鸦片吸收了中国大量的资金,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彻底解决了英国在印度和中国进行经济入侵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一 经理行制是19世纪印度在殖民地条件下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资本输出稳步上升,欲寻找更多的海外投资场所。那些曾在印度任职告退还乡的英国人更乐意向印度投资。同时,在印度的英国商业资本已经把业务从贸易扩大到工业。这两种英国资本都发现在印度由英国人经营代理商行(Managing agency firms)对它们在印度投资和经营工业很有用处。这种经营代理商行是1833—34年在控制印度商业、银行以及保险业的英国代理行解体后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东盟成立时印度对其反应冷漠。在最初几年里印度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双边关系,但对东盟这个地区组织重视不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东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印度开始重视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但是受美苏冷战以及印度与大国关系的制约,印度的东盟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研究冷战时期印度对东盟政策的演变,有助于我们理解目前的印度东盟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初印度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国 《南亚研究》2001,(2):13-18
近年来 ,印度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地区大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增强。其原因主要在于印度本身综合国力的日趋增强。经济是实力的基础。当前印度经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由于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世界领先位置 ,印度经济具有深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世纪之初 ,客观分析印度经济的现状 ,合理预测其发展前景 ,对于我们更好地分析印度未来走向 ,从战略的高度评价对印关系的重要性 ,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一、印度经济的现状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 ,也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印度独立后在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是尼赫鲁式的“混合所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十年间,印度通过自身的规划与努力逐步建立起符合自身利益诉求的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并在国际发展援助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印度模式。本文以印度国际发展援助理念为切入点,分析了印度以南亚为核心,非洲、亚洲为两翼的国际发展援助特点,在运用实证数据分析印度对外援助区域特点和战略诉求的基础上,比较了印度与中国在非洲发展援助的差异点,并对印度现有的国际发展援助组织的特点和对外援助模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印度大国理念框架下的亚太外交战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独立以来,印度始终在追求大国目标。印度认为,要实现大国目标,首先要走出南亚,其次要冲出亚太,最终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进入21世纪,印度对本国实力进行了评估,实施了灵活的对外战略以实现其冲出亚太的目标。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印度对大国理念的传承,对不同历史时期印度的亚太战略进行了简要梳理,详细分析了当前印度的亚太平衡外交及其对印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印度经济五十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度共和国成立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了。1 95 0年春 ,我来到北京 ,在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国际经济研究室开始了印度经济的研究 ,算来也有 5 0年了。1 95 1年我被派往印度加尔各答中国银行 ,主持该行的经济研究和商业调查工作 ,能够有机会对印度国情进行实地考察 ,并从此与印度问题的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 ,我想从总的方面对印度 5 0年来的经济发展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一5 0年来印度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 5 0年里 ,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 6倍多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一倍半。5 0年前 ,印度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那时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农…  相似文献   

19.
尼赫鲁执政时期采用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在印度的第二、三个五年计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由于这一战略不尽符合印度国情,致使印度经济的发展遇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本文拟从总结印度经济发展的教训的角度,对印度“二五”计划中选用马哈拉诺比斯模型的背景和效果作一浅析。 (一) 印度在“二五”计划中对马哈拉诺比斯模型的选用,体现了当时印度实施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印度民族运动在经过数年沉寂之后,1928年起又开始走向新高潮。西蒙调查团来印是个导火线。在印度人民已经把实现司瓦拉吉规定为奋斗目标并为此而不屈不挠地开展斗争之际,这个调查团被派来印度活动,就印度在英国统治下下一步可能实行的局部宪政改革措施提出方案,这分明是对印度人民意志的蔑视。调查团清一色由英国人组成,更是对印度民族感情的侮辱。抵制西蒙调查团形成为群众性的示威高潮。在这种背景下,在国大党左翼的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