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世纪80年代初直到今天这20来年的时间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发生了相当大的演化。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三个关键语汇可以说大体上勾勒了这一演化的基本走势:“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这三个语汇的出现代表了各自历史阶段的特点,而它们所构成的运动方向又折射出了学术研究以及学术研究背后的种种话语关系。对它们的梳理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自觉的学科反省意识,从而深化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的昨天和前夜。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前溯百年的历史状态,是黑暗的前夜;毛泽东、邓小平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则是习近平“新时代”的昨天状态,与今日的“新时代”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近平“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化的必然逻辑,推动这一主要矛盾不断演化的是中国人民持续百年的不屈抗争、流血革命、艰苦创业、不懈奋斗。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习近平“新时代”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从屈辱、奋斗、站立、富裕到强盛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一历史画卷还要继续向前展开,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将为世界作出更大、更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江泽民则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评价标准的历史性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都强调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都以人民的利益作为价值取向等。其发展性则主要体现在“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时代主题,这就是中国现代化,这是一个跨世纪的大课题。从两宋以来,中国先后有六次痛失完成社会变革、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机遇;今天正是一个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带领20世纪中国现代化起步的三位历史巨人。“三民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改造论和建设论)”,是指引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面主要理论旗帜。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邓小平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也有毛泽东的奠基之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思维高度回答了三大课题: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体制现代化目标问题;中国现代化主体确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的建设的高度对党80年历史经验作了最新概括和科学的总结。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且是党建的总纲 ,将对今后党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根本指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认识和分析高等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使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三个方面较深入地论述了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指导思想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以及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然·自我·自由——艺术的三个象征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象征”的视角 ,将艺术理解为对世界的象征性表达。象征意义的投射有三个维度 :外部世界 ,即“自然” ;内心世界 ,即“自我” ;理想世界 ,即“自由”。从这三个交错的维度观照艺术 ,可以将摹仿论、表现论和形式论融汇于同一参照系 ,而古代艺术、近代艺术和现代艺术在表现主题上的变迁 ,则是象征关系在这个三维框架中的解构与重构。  相似文献   

7.
“华夏中心”观的产生发展有着悠远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合理性。它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影响深重而复杂 ,一方面是严重地阻碍抗拒 ,另一方面又具间接支援之功。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同时 ,从根本上否定了“华夏中心”观念。在创造性转换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西方先进文明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正确指向 ,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理论课中真正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需从3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入分析“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把握“三个代表”的基本内容,从不知走向熟知;二是在不同思想的比较中,在实践中使学生领悟“三个代表”的真谛,从熟知走向真知;三是启迪学生立志做实践“三个代表”的一代新人,从真知走向真行。  相似文献   

9.
“够意思”——“不够意思”、“好意思”——“不好意思”、“有意思”——“没有意思”是汉语中含有“意思”的三对肯定否定结构,也是常用的惯用法之一。如果对它们进行比较深入地考察,就会发现每对结构中的后者并不仅仅是前者的否定形式,而是在语法、语义、语用或语气等方面呈现出与前者不同的语言特点。因此,对这三对结构进行细致地分析,无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论研究还是方法论研究都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中,辛亥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抗战胜利初期先后产生过三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三个方案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三次努力追求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程。三个方案的实施与实践均未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究其根本原因是它们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能彻底完成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三个方案的失败,充分说明了旧民主主义不适合中国实际,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11.
宋明文化与近代化关系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向的回溯历史,可以找到宋明文化中的“近代”因素,但若顺着历史的发展走向看,传统文化自身并不能独立地走向近现代.这中间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转向”,它产生于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近代中国的变迁,一方面是受了西方的影响,吸纳了大量新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在对宋明文化进行解构和改造基础上的再发展.今人应注意通“宋”、今之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史研究日趋活跃 ,已俨然成为“历史研究的皇后” ,硕果累累 ,成就卓然。行龙先生主编的《近代山西社会研究》 ,2 0 0 2年 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锦上添花 ,这是值得庆贺的。《近代山西社会研究》内容涉及“中国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刍论———兼论地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山西近代人口问题初探”、“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水案初步研究”、“明清以来洪洞水案与乡村社会”、“山西‘丁戊奇荒’的社会史析论”、“近代山西集市数量、分布及其变迁”、“从…  相似文献   

13.
日本幕末"开国"与遣使上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眼于近代世界发展潮流 ,运用中日比较的方法 ,考察和分析日本从“锁国”向“开国”的转变 ,认为 :虽然两国都是被西方打开国门 ,但日本较快地从被动走向主动 ,即使在明治维新前的 1 9世纪初中期 ,其走向世界的规模、效果 ,也都在中国同类举措之上。日本在以西方作为“开国”的主要方向的同时 ,还从本民族的危机意识出发 ,将对华关系视作战略问题 ,欲经略朝鲜与中国 ,以与对西方外交相平衡。 1 9世纪 60年代 ,日本在时隔两个多世纪后 4次遣使上海 ,就是由上述倾向促成的。这是日本试图直接对华贸易的积极举措 ;而来华日本人的见闻 ,则对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4.
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课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整体性的科学体系 ,是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新世纪在最高纲领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制定的一个现实纲领 ,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它以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为根本前提 ,充分尊重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主动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 ,实现历史规律 ;它以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为基本依据 ,根本上体现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趋向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16.
“三严四自”是从严治党的前奏 ,“三讲”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措施 ,“三个代表”是“三讲”的总结 ,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 ,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的伟大纲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构成了江泽民同志的从严治党三部曲。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对当今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进行了正确把握,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兴衰成败进行了科学总结,对我们党成立以来奋斗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凝炼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近代日本与中国教育改革的比较考察 ,总结出影响近代日中两国教育改革走向的社会政治、经济动因 ,从历史的比较研究中 ,总结经验 ,为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这个“历史决议”坚持用发展与辩证的观点看历史,坚持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分析问题,尊重历史发展整体性和连贯性,注重分析历史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这对于中共党史研究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党史研究者不仅要以“决议”的基本结论为指导思想,更要遵循其分析与总结历史问题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尼泊尔·不丹·锡金三国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西藏南部的自然屏障“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那边,有三个独立的国家,它们是尼泊尔、不丹和锡金。尽管高耸云霄的雪山冰峰把我国西藏和这三个国家隔离开来,但不畏天险的山居人民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从有史以来就一直存在着的。中世纪时,吐蕃王国的松赞干布曾经先后迎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这两位公主对吐蕃王国吸取佛教文化和唐朝与尼泊尔的文明,起了很大的作用,研究藏族历史时不能不提到这两位古代文明的使者。另一方面,在中国与印度的关系中,尼泊尔也起过很好的桥梁作用,唐朝及其前后时代的中国佛教徒大部分虽然是从中亚细亚封西天印度“取经求法”,但西藏佛教徒则总是先在尼泊尔学习,然后再前往印度深造。在近代中国和尼泊尔的关系史上,凡有关两国经济、商务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大部分是以西藏地区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