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二大确定发展农业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宏伟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完全正确的。在农业这个重点中,粮食又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粮食生产的发展,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生活,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陈云同志早就说过:“没有粮食是最危险的”,“粮食定,天下定”(《陈云同志文稿选编》第118、93页)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1982年的7,068亿斤,三十三年增长2.12倍,基本上保证了十亿人民的口粮供应。但是,粮食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沉重的人口负担,有…  相似文献   

2.
文摘     
粮价今年将趋于平稳据《首都经济信息报》载:1993年——1994年的粮食涨价,给农民带来了很大实惠,促进了粮食生产,预计今年我国农村将出现一个粮食生产高潮。今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将提高到16.6亿——16.7亿亩。如果不发生较大的灾害,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5980万——46590万吨。预计今年粮食进口量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略有增加。这样,今年我国粮食可供量约为49250万吨左右。据悉,今年我国全年粮食总需求可达46730万吨。据此,在今年新粮上市前,我国的粮价将继续上浮,但幅度不会太大。随着新粮食上市,粮价将  相似文献   

3.
当前,广东农业要有新的发展就必须选准主导产业,进而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就主导产业而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观点是,粮食生产应该是广东省农业的“重中之重”,因此,有人提出“要为建设吨粮田而加大投入”。这一提法符合广东的省情吗?笔者试从投入产出关系、比较成本优势、市场范围和竞争优势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进而对广东省应如何选择农业的主导产业提出一些看法。一广东省一直是粮食输入省份。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从1978年的7003.5万亩下降到1993年的4840.8万亩。近年来,省政府采取一系…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人口大批向城市转移,是一切发达国家都曾经历的过程。从1949年到1983年,我国农村人口由48,402万人增加到78,36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适龄劳动力由23,700万人增加到44,747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9%;在业劳动力由16,549万人增加到34,258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1%。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交通、水利和住房建设占地,耕地在不断减少。按播种面积计算,1952年农村每个劳动力平均有11.6亩,1983年则减为6.3亩,  相似文献   

5.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张莉华王双立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两个主题:一是保证粮食增长问题;二是保证农民收入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保证我国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永远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建国以来,经过风风雨雨,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取...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几十年来象征计划用粮的粮票,标志着粮食的充裕程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人们便产生了“有了粮,心不慌”的感觉。但是,我国的粮食问题真的已经得到了完全解决,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显然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粮食的隐患依然存在.甚至越来越明显,威胁越干越人.前景不容乐观。警示之一:粮食播种面积跌破警界水平据报道,199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6.4亿亩.低于《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确定的我国粮食播神面积不能少于16.5亿亩,越过了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警界线。实际上我国粮重面积逐年减少的迹…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国计民生中最广泛最重要的问题。粮食生产普遍存在如下特点: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国家指标要求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生产成本高、收购价格低。这“三高三低”特点决定了粮食生产的弱质性和封闭性。因此,粮食生产需要政府的扶持和补贴,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做法。我国以占世界耕地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这一成就是世人瞩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从3亿吨跃增到乙5亿吨,人均占有量375公斤,人均消费量300公斤。中国人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这一事实被誉为世界奇迹和创举。但在成绩背后也存在着隐忧。17年来,全国每年净增人口1600万人,而耕地却从1984年的18亿亩减少到1994年16.5亿亩。在1994年全国减少的250万亩耕地中,最多的是内蒙古、陕西、河北三省,约占总量40%;其次是江苏、广东、四川、山东、云南五省,占22%。粮食生产格局已由南粮北调变成北粮南调,而且全国又有30多个城市重新使用了粮食卡。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粮食生产。这是一条规律。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会议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争取在今后十多年内粮食生产有较大增长。这是实现到本世纪末战略目标的一个基本条件”。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防止和纠正忽视农业的倾向。”抓好粮食生产对贫困地区尤为追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 无论历史和现状,宁波都是我国最大、最重要的商港之一。鸦片战争前夕,它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当时的广州。在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宁波的港口贸易仍然有所发展。从1844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宁波港口贸易总额从不足50万海关两上升到约5,000万海关两,增长了约100倍;其船舶进出口总吨位,1845年只有3,852吨,而从1861年的10万吨到抗日战争前的300多万吨(这个数字接近现在的年吞吐量),也增长了约30倍。然而,与此同时,宁波港在贸易上的地位,却从全国第五位下降现第十几位,成了一个三等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其年贸易总额还不到全国港口贸易总额的1.5%。无怪商人要把它看作“死码  相似文献   

10.
建国三十年来,黑龙江省经济有较大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九点七倍,已经成为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同时也应看到,同全国比起来,我们的速度并不快。一九七八年同一九五○年相比,我省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四点二,而全国增长了百分之四点三;工业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五,而全国是十三点五。我们的速度较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省经济存在着较大的单一性。我省经济中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粮食生产比重大,林牧副渔业比重小。我省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无论现在还是今后,比重都应大一些,这是对的。但是,同全国相比,我省粮食“单打一”是突出的。我省农业产值比重  相似文献   

11.
毋庸讳言,近年来卖淫嫖娼现象不仅未能消失,而且愈演愈烈,呈逐年上升趋势。1984年全国查处卖淫嫖娼人员12281人次;五年之后,到1989年全国卖淫嫖娼者就突破10万人次;到了1997年全国累计查处此类人员已达212万人次,而这些也仅仅是被发现而抓获的数字。没有人确知,现在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在人事“性买卖”。为此,有识之士发出这样的呐喊──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较快,粮食五年连续丰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认真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增加值增长不快,粮食产量增速不平衡甚至还有下降的态势.文本选取11个有区域代表性的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省份,对其在“十一五”期间的粮食产量和产业发展、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粮食大省存在增长乏力的现象,将会增加我国经济的不安全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实力,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农业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支持政策,保证主产区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 近见报端,有的学者提出:我国劳动力增长的高峰期处在1985~2015年之间,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在2000万以上,绝大部分在农村;另从七十年代以来的十五年中,我国农机动力以平均增1570万马力的速度增长,高峰期达2000多万马力;因而“人机争酬”,机多活少;决定我国现阶段农作物不能急于走全盘机械化道路,不能过急地追求农机数量上的大发展,农机只能在关键环节上起“补充”、“辅助”作用。上述观点,值得商榷。从生产力经济学的观点看,这是把生产力中的人和工具割裂开来看了,  相似文献   

14.
1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任何物价的上涨确实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但物价上涨不仅仅是一个票子发行过多的问题。纵观我国通货膨胀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生活资料的大幅度上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基本生活资料如粮食、蔬菜价格的上涨幅度尤为明显。粮价的上涨既有国家放开价格,提高收购价格引起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找国农业基础薄弱,加之受灾造成粮食减产,使部分农产品供应偏紧造成的。众所周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只能靠我们自己来解决。粮食问题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民以食为天”.“有则稳.无粮则乱”…  相似文献   

15.
农业在我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要求农业必须稳步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要先后登上4.5亿吨和5亿吨两个新台阶。这一目标的实现,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自然灾害频繁严重,以及农村深化改革缓慢等客观条件限制而变得相当困难。我们只有多方面努力,才能保证农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端正思想认识。反思我国农业发展起伏不定的历史,究其原因,固然有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但人们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似乎更为直接而深刻,稍稍留心,我们不难感到或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即尽管在理论上和宣传上都在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经济,可人们的深层意识中并不真正看得起农业和重视农业,对农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的较为肤浅与狭隘,好象农业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为解决饥饿问题的经济部门。于是,一旦农业丰收和国民经济形势喜人时,便以为农业的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安全问题,全球性粮食供应危机已成为各国十分重视的课题。战后日本以“工业大国”立足于世,同时“农业小国”的现状也是不争的事实。伴随工业化,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食物自给率近年来持续下降,2006年底的数据显示,日本的食物自给率仅为39%,13年来首次跌破了40%。这也使得日本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比较中,处于较低的位置。导致日本食物自给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战后日本推行“贸易立国”战略,使得农业成为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的“成长的代价”;农业经营规模偏小;“主业农户”不断减少;农业的从业人口趋于高龄化;农地逐年减少等等。此外日本人的饮食结构的变化也对其食物自给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虽然可以从容面对全球粮食危机,但在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上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中日两国的实际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同样可以从日本的农业问题中得到对我国农业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农业技术设备落后。做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农业,从建国后到今天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每个时期无不提到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它当做指导国民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思想,放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中突出地位。 1958年“大跃进”失误和“文革”10年动乱的破坏,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曾经遇到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进一步深刻地阐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把发展农业生产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更加被人们所接受。在党的这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头号大国,能源消耗中70%是煤炭。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把矛头盲目地指向燃煤。原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不改变,大气质量将日趋恶化,人们不禁担心:21世纪,中国的经济必将持续发展,能源消耗将急剧上升,我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的世界头号大国,爆炭的开发利用及环境的日益恶化,将引起国人的极度忧虑。高投入、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该紧急“刹车”了!国人的担忧并非多余,据专家预测,到2000年的,全球的煤炭市场控重新活跃起来,并可能逐渐超过石油贸易,成为石油的“第一替代能源”。在我国的能…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渔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984年水产品产量达到619万吨,比1979年增长43%,为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淡水鱼产量达224万吨,比1979年翻了一番;海水养殖产量63万吨,比1979年增长53%;海淡水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已由1979年的28%,上升到1984年的39.5%。在这大好形势下,值得注意的是:海洋渔业的恶性循环没有得到制止,这已成为进一步发展水产商品经济的障碍和亟待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现代化20年规划(1981—2000)的前10年计划。1980—1990年,中国的国民总产值(以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36倍(年增长为9%),国民收入增长1.31倍(年增长为8.7%),大大超过了最初制定的计划草案。农业总产值增长84.6%(年增长为6.3%),粮食作物产量增加8500万吨,总产突破43500万吨。工业生产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