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认同与土客冲突——明清时期赣南的族群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的“寄庄人户”、清初已入籍的“流民”与土著的冲突构成了明清时期赣南族群冲突的主线,而前者与“化外”的“畲”、“猖”等人群最本质的差别乃是他们都被纳入了“国家”统治体系。因此,可以认为,流民与土著产生冲突并形成各自心理认同的前提是,流民接受“国家”统治,开始具有与土著同样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2.
关于工兵苏维埃的属性,是德国1918—1919年革命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史学界对这一问题尚无专门论述。在国外史学界,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代表,认为“苏维埃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驯服工具。”该观点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另一种观点认为:“工兵苏维埃是少数左翼极端派手中的工具,是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先锋。”这种观点在60年代前联邦德国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问题颇为关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笔者仅就国内学者探讨研究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福利国家”的缘起与发展“福利园家”的缘起学术界较一致地认为,尽管“早在中世纪,西欧天主教就办一点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慈善事业”,或“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就有过‘济贫法’”,但真正称得上“福利”二字的却始自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时期。其理由是:德国的福利设施,是通过政府的各种计划为经济生活提供基本保证,并以各方面的立法形式来体现,从  相似文献   

4.
西欧中世纪城市常常被当作近代文明的先驱而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有关中世纪城市的研究也格外受到重视。其中城市的起源问题就引起了史学界长达两个世纪的争论,观点见解层出不穷。本文对19世纪以来关于这一问题的各种学说进行了评论,特别是重点评析了今天仍流行于西方的“商业起源论”和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影响较大的“手工业起源论”,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远不能就此止步。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中,曾涉及到中国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何时开始的问题——实质上即是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原始积累的关系问题。最近,在中国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的讨论中,意见之所以分歧,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原始积累的关系,持有不同的见解而产生的。一种意见认为: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是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同开始的。这在关梦觉和陈乃圣两先生的文章中有系统的论述。关梦觉先生在其  相似文献   

6.
论“西进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西进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这是自十九世纪末“西进运动”结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史学界普遍重视的研究课题.但是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迄今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 美国史学界普遍的观点是:欧洲移民到达之前的美洲大陆,本是一块“无主荒地”,即所谓的“自由土地”;欧洲移民的进入美洲,乃是“人类占居美洲的过程”;①而美国向西部的不断扩张,则“是对已经属于美国领土的土地实行合情合理的、有秩序的”占领.②因此,“西进运动”是“和平的”移民垦殖运动,具有单一的“地理开发”性质.同时,他们还片面地夸大这种“地理开发”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作用. 从五十年代开始,苏联史学界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专著和论文,提出了与之根本对立的观点.他们强调指出,“西进运动”是美国统治集团和奴隶主阶级推行扩张主义的产物,是赤裸裸的殖民侵略活动,具有单一的殖民扩张性质,因而它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积极的历史作用.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于偏颇.前者抹  相似文献   

7.
西汉与匈奴战争的性质问题,一直聚讼纷纭。从史学界讨论情况来看,对景帝以前战争性质的认识大体一致,即汉朝进行的是自卫性的正义战争,而匈奴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关于武帝与匈奴的战争,则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反侵略”性的正义战争。我认为这两种意见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西方新理论和新学说的大量引入,中国史学界围绕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展开了对历史学性质的深刻反思和理性争辩:或认为历史学是一门"科学",或认为历史学是"主观"学问,或认为历史学具有二重性,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或哲学。通过不同观点的往复辩驳,学者之间虽未能在历史学性质上形成共识,但对中国史学的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确判断当代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性质,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国内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就其为整个社会服务,为全民所享用来说,国有经济具有公有制的性质。”还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国营企业,从所有制关系上考察,是半公有制的新型所有制。”以上两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资产阶级私有制的一种转化形式,没有丝毫公有制的性质,下面就此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的东南亚殖民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的东南亚殖民政策比较研究孙福生从16世纪初葡萄牙人来到东南亚,直至本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结束殖民统治的几百年时间内,除泰国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外,其余东南亚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先后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在此过程中,西方国家也历经资本原始积累、工业资本和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史学界现在一致认为:‘西欧中心’史学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在历史学领域中的反映。它的实质就是殖民主义。”(注1)作者企图通过对‘西欧中心’史学思想产生及发展、变化过程的初步整理,说明社会历史条件和史学家的政治、哲学观点对史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认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便开始沦入半殖民地化过程。但这种观点忽视了因西方国家影响引起的变化在中国社会整体中所占的较小比例,也忽视了西方国家现实影响力和潜在影响力的区分。事实上,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中国,继续维持着独立国家的地位。至于用“半殖民地”概念来界定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这一研究路径在近代外交史研究中存在着很多弊端。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是一个群雄并起、派别林立、主义繁多、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时代。由此,给人们从宏观上把握这一时期的西方美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学术界在对这一时期西方美学发展趋向的基本概括上,存在不同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类型说”“五条经络说”和“两大思潮说”。我们认为这几种观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与失误。“两种类型说”明显的失误在于“科学美学”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问题,史学界始终没有定论。基本上有三种观点:(一)“农民政权说”。(二)“新封建政权说”。(三)“两重性政权说”(包括转化说)。持这三种不同观点的同志,就他们所占有的史料看基本上是相同的,而出现分歧的关键:一是对史料的理解不同,二是评价政权性质的标准不同。因此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所以,本文亦就此问题谈一点拙见,以求教于史学界。一、太平天国政权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土地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里,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  相似文献   

15.
《贝尔福宣言》中的“犹太民族之家”一词及英国与锡安主义者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的关系,引起西方史学界长期进行争论,至今仍是令众多西方学者感到困惑难解的谜。国内史学界一般倾向认为,英国和锡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问题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劳动力不是商品,并把认为劳动力是商品的观点看成是一种“邪说”。目前,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企业优化劳动组合和破除“铁交椅”、“铁饭碗”和“铁工资”的热潮,向传统的劳动制度提出了挑战,这势必加速劳动制度的深化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来研究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力的商品性质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俾斯麦时期德奥同盟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史学界对1879年建立的德奥同盟性质的看法,基本上承袭前苏联的观点,即认为它是战争和侵略性的。其经典依据源自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四大中央委员会上的讲话。斯大林在这篇讲话中认为,德奥同盟是“未来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之一”,是“一九一四年帝国主义大战的直接准备”。作为德奥同盟性质的定论,笔者对上述观点没有异义,并且这已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体现出来了。问题是德奥同盟从1879年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解体,前后存在三十余年,历经德国外交政策上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期间世界风云变化万端,德奥同盟是否自始至终为战争作准备和具有侵略性的呢?我们认为,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英国价格和工资变迁的动因,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各家观点个尽相同,争论不断.其中“新人口论”者认为人口因素是中世纪英国价格和工资变迁的动因,人口数量的增减导致价格和工资的波动;但是这一观点却遭到了“货币论”者的反对,“货币论”者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和货币的贬值才是引起当时价格和工资变迁的根本原因,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这一观点.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史学界对中世纪英国经济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般认为:“二战”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帝国主义战争,后一阶段为反法西斯战争。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认为:“二战”自始至终都是反法西斯战争,前后只有形式不同,并无性质差异。一般说来,中学教科书的观点,是学术界公认的。现以中学教科书材料说明我国史学界对“二战”性质的认识情况。1960年版高中《世界现代史》说:“它开始的时候,是德国法西斯和英法等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苏联参战以后,它成为全世界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角,同盟各国的共产党都参加了这个战争,战争的性…  相似文献   

20.
1905年后俄国究竟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它是否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几十年来,苏联史学界在涉及此问题的领域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近年来还出现了研究1905年后沙皇制度演变的热潮。归纳起来,苏联史学界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是认为专制体制“一如既往”,新版《根本法》“丝毫没有束缚君主的意志”。②一种批驳了1905年前后俄国没有变化的观点,但只承认,“统治形式发生了变化”——沙皇“被迫试穿立宪外衣”,实行的是“以议会形式掩盖的专制制度”,并认为最为准确的术语是与君主立宪制相对立的“立宪专制制度”。②一种是最新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