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萍 《理论界》2006,(1):28-29
“农民工”,一个多少带有苦涩味道的名词,近年来频繁见诸于报刊,更被国家政策研究部门所重视。维权,维权,为农民工维权,这已经引起中央领导层的高度重视。然而,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了,理论上的讨论,政策上的研究,法律制度上的规定,诸多政策、措施,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有了长足进步,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民工维权,这个概念既反映了体制上的缺陷,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老板阶层”在观念形态上重视不够的问题。这种状况在我国刚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起步阶段似乎有它的必然性。正因为此,理论研究才有其必要性。本期刊发的这组文章,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若干问题的思考,无论从实践当中农民工“丧权”问题的归纳,还是从宏观上对农民工维权不到位的管理原因的分析,都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金田 《东岳论丛》2004,25(2):80-8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滞后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要彻底清除限制农民工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歧视性政策和规定 ,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3.
四川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中国西部的四川经济社会相对落后,更有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如何解决这部分人脱贫致富的问题,影响到四川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问题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农民工问题当中的一个大问题,因为在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规模大,农民工的子弟规模也相当大。广州市那个幸福教育集团,主要招的是外来工子弟,仅仅一个教育集团,从幼儿园到中学就已经有超过一万人了。按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规定,广州的每个本地学生都是有教育经费的,那对农民工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收费或者给予经费呢?现在有这么一个情况,就是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全部减免,那么农民进城务工以后,他们子弟的教育费用是否能够减免呢?如果可以减免的话,那么经费从何而来?如果有了经费,那么怎么样去实施?这里有一连串的问题一经费的来源、管理、实施。如果教育费用不能减免的话农民工就很惨了。因为本身农村的免费义务教育他们的子女享受不到,然后城市给城市子弟的政策也享受不到。农民工自己这一辈人可以做出牺牲,但是他们后一代的教育就很重要。因为他们的后一代就很可能成为本地居民,如果不加强教育他们的后一代,将来就会把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平均教育水平拉低。美国的政策也是这样子,第一代移民它不管,移民的下一代就可以享受免费的教育,它所持的理念就是移民的下一代是美国的公民,美国的教育水平不能被拉低.。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一代农民工可能会回去,但是他们的下一代可能就会在这里扎根了。所以,我认为教育问题就关系到一个长治久安的问题,而且现在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参加过一些论坛,当地的居民都提到不愿意跟外来工的子弟同校,也就是外来工很难利用已有的各种教育设施、现有的体系,他们只有在体系以外来完成教育。反过来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对民办的教育的各种服务不是那么顺畅,而且设立了很多门槛。比如说现在很多子弟学校是租地方办学,有一个政策说民办学校要有一定的规模才健协。  相似文献   

5.
略论“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区域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愈来愈多,目前,进城的农民工已达8000万人。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给城市经济生活带来了活力,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进城的农民工却没有得到公正、平等的待遇:他们大都收入低、经常受歧视、权利得不到保障。如何正视农民工目前的处境并对此加以科学引导和管理,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一、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1.农民工进城是推进城镇化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乡关系为二元化结构,城乡实行分割政策,在城市住的为城市户口,农村住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是全国人大常委、原中共云南省委书记。近年来,作者考察了江苏、浙江等省乡镇企业率先崛起的历史进程,针对我省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新的思路。现刊载出来,供研究者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重庆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以及对经济社会、劳动者本身带来的积极作用,在分析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模式和影响因素基础上,总结了重庆市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具体做法,并对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提高就业竞争力、劳务经济步入市场化轨道、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当前热点的“三农”问题出发,着重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可回避的、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根本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克服盲目流动的倾向。通过体制、制度改革,努力发展大中小城市,更重要的是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走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徐芳维  邓元时 《东岳论丛》2015,36(1):128-132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体,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而言,有着明显的特征,其融入城市的意愿更为强烈,能力更为完备。农村存量资产转移和资产建设对农民工融入城市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和意义。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却没有农村资产。这个问题只能通过资产代际转移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资产代际转移是以农村资产流转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只要进行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允许和促进农民工土地、林地林木、宅基地、房屋等资产流转,扩大流转范围,规范支持资产流转,自然而然地就会转移到新生代农民工身上。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其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制度依据。同时,教育理念更加务实、教育目标更加明确、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教育方法不断创新、教育队伍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城乡农民工"两栖人"是指已经从事了"契约性"社会劳动而仍保留着原有制度性身份并徘徊于城乡之间的社会群体。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应片面地强调农村向城市转移,而是应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推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双向流动的"两栖人"出路,不仅广阔而且多种多样,但无论是进城后的市民化,还是造就亦工亦农的劳动者队伍,抑或是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都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个群体存在的社会根源及实质。城乡农民工"两栖人"的问题,其实质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的表现。改变这一局面,就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持续增收、共同富裕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彻底改善农民工"两栖人"城乡之间徘徊不定的生活就业状态。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三大资本是决定农民工社会参与能力的关键性生产要素。从三大资本出发,中国农民工城市化有大中城市直接城市化、就地就近城镇化和回流转移实现城镇化三种不同的道路选择。其中,通过促进农民工回流型转移,是不发达区域重新参与人口红利分配,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回流在家乡附近的城镇实现城市化是当前政策跟进的主要路径。这就是中国农民工城市化的主要区域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泽波 《南方论刊》2004,(12):20-21,19
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外国专家预言:中国解决占世界1/6之众的农民就业问题,其难度大大超过21世纪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持续三十多年的大规模性别化人口流动,对农村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农业的女性化和农村家庭的离散化,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家庭的幸福指数,而且还引发了一系列诸如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既影响到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进,也影响到城乡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现实热点。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多年来一直困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在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