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莫泊桑《项链》的互文性形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链》是西方“女吉诃德小说”传统中的一个短篇,其主题在原文互文关系中的解读不同于中译本的解读。而中文社会文本的历史变化,又进一步导致了批评上的二项对立。这一差异变化与文化迁移过程中的拒斥与趋同、不同互文关系中文学文本意义结构的客观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叙述方式主要表现为:在楔入观察的影响下,形成以“人物——叙述者”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变化的独特方式。这一方式又变化为四种形式:(1)“人物——叙述者——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叙述者不是焦点人物,主角另有其人;(2)“人物——叙述者—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叙述者是焦点人物,是小说的主角;(3)“人物——叙述者——我”叙述“我”所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件,“我”不是焦点人物,主角另有其人;(4)“人物——叙述者——我”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是事件的参预者,叙述者,暗含的作者,还是焦点人物,小说中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3.
<正> 在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创作的三百余篇短篇小说里,一八八三年发表的《珠宝》是引人注目的篇目之一。它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颇具深度,加以构思的巧妙、冷静的描写和意外的结局,鲜明地体现出莫泊桑短篇创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他于一八五○年八月五日生于法国诺曼尔第一个破落的富绅之家。母亲很有文学教养,父亲是经纪人,舅父是当时有名的小说家和诗人。幼年的莫泊桑就开始接触文学作品,十三岁便能写诗,进入卢昴中学后开始编写剧本。他热爱海滨农村,喜欢与农夫、猎人交往,听他们讲故事,说笑话,并参与他们的活动。这段乡村生活,对莫泊桑以后的文学活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以“短篇小说之王”蜚声世界文坛.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前十年是他的初炼阶段.对于法国社会,这是个极其严竣的历史时期: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第三共和……在刀剑的铿锵、鲜血的流淌中,大资产阶级粉墨登场,金钱成了至高无上的国王.莫泊桑指控社会罪恶,描写“可怕的真实”,奠定了文学创作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倾向.(也有部分的自然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了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短篇名作《人妖之母》在艺术上的“得”与“失”。《人妖之母》之“得”在于其选材、人物形象、风格方面的成功;而其“失”则在主题的分裂,即“金钱的恶果”与“虚荣的恶果”两个主题的出现破坏了作品的整一性,也有悖于短篇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这是莫泊桑以创作中的“败笔”为我们提供的教益。  相似文献   

7.
健康的人格需要超我、自我、本我相协调。由于约娜超我力量的过于强大,导致她精神的孤独,沉缅于幻想,无力应付外部世界。她本我的能量又错误地移位于无理性的母爱,导致了后半生被儿子抛弃的悲剧。她的人格不健全,引发了善良的悲哀  相似文献   

8.
谌容同志的短篇小说《同窗》(载《北京文学》一九八七年第六期)是她继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和《献上一束使来香》之后,又一篇反映知识分子的力作。这几个中短篇,虽然都是写知识分子的,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人到中年》呼吁改善中年知识分子的政治经济待遇;《献上一束夜来香》则呼吁摒弃积淀的封建宗法心态,迎接开放时代的意识;《同  相似文献   

9.
短篇小说的杰作,都因篇篇新颖,独出心裁,给人留下久经难忘的印象。莫泊桑的一些短篇就是如此。他的短篇创作共约三百五十多篇,其中脍炙人口的也不下百余篇。由于篇篇新颖,各具特点,找出几条能概括各篇特点的共同规律,是非常困难的。然而,既然都是短篇小说,也就可以按其近似之处,分类排队,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后经典叙事学重新观照张悦然短篇小说《家》,发现其向"青春写作"作了短暂的告别,不再过分关注"自我",而是将视域扩展至当下年轻一代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女性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的解放,而且还涉及了"进城"主题,这显然是作家文学征途中的一朵"昙花"。  相似文献   

11.
法国作家莫泊桑(1850—1893)共写有三百余篇中短篇小说。这些中短篇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独特而高深的艺术造诣,使莫泊桑成为短篇艺术的奇才高手,被他同时代的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郎士推重为“短篇小说之王”。无独有偶,东方也有一位小说作家很与莫泊桑相似,他就是印度的普列姆昌德(1880——1936)。普列姆昌德共写了三百余篇短篇小说。并以他的实践把印地语短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他的短篇小说题材涉猎广泛。艺术表现多样,这使他在印度同样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莫泊桑和普列姆昌德分属西方近代和东方现代的作家,两人生活的时代,所处的社会条件都极不相同。但他们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却极为相似。他们的文学实践也多有相通之处。特别是,他们同以短篇小说的创作给批判现实主义文库增添了瑰丽的珠宝,这使我们有兴趣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试图以两人短篇小说外在的相似性入手,探究其内在的相通与相异。  相似文献   

12.
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的《项链》,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艺术精湛的小说,无论是在情节的巧妙安排上,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上,或是在以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和富有特性的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方面,都是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的。尤其是奇特而别致的结尾,更是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本文仅就《项链》的结尾谈谈我们的浅见。莫泊桑小说的结尾都是不同凡俗,别具一格的,而《项链》的结尾则更是独特而新颖,含蓄而余味无穷,值得我们细细咀嚼,悉心领会。小说是以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线索为联系情节的纽  相似文献   

13.
14.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成名作,自发表以来便受到众多读者、学者的关注,但是鲜有学者从原型批评理论的角度予以研究。“森林之王”作为一个重要原型反反复复出现在巴克这一形象之中,因此笔者拟从费雷泽、荣格、弗菜等文学理论家的原型批评理论的角度,对《野性的呼唤》中的“森林之王”原型作以简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王通其人和<中说>其书之特点, 以第一手材料例证比较<中说>"道"观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指出王通援用了以老、庄为主的道家言辞作为自己论"道"的思想素材; 在此基础上, 析出王通所认识的"道"的本质是"至德", 内涵是儒家的, 作用是类<中庸>的"教", 是"变"、"易"、 "中"的简约和抽象."道"具有超越性和人间性两种特性, 同时将其"道"观划分为在国、在家、在群、在人之道, 展开四个层次梳理分析, 其主旨是以"道"为关节点, 融合道家、儒家思想, 以道补儒; "道"也是王通治经的学术制高点, 是他传承圣学, 继承周孔以后的道统, 并以此试图寻求以学术与政治互动的旗帜, 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汾道统"之"道"观.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霍金斯与贝尔切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的"敌人"。令人讶异的是,通过作者苦心安排的近距离接触,"我们"却发现他们同"我们"身边的亲人与"朋友"并无二致。正是由于这份历经岁月沉积残留下来的相似性,唤醒了我们潜意识中对同类的认同和亲切感,使我们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和"兄弟"。不幸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国家、民族的利益,将人类硬生生地划分为"敌人"和"朋友"。本文拟对《异乡客》中的"敌人"形象进行系统的剖析与归纳,展现战争与人性的冲突,将作者关于人性、战争的思考作一系统的铺陈。  相似文献   

17.
18.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 ,一代代文学青年可能都有我在学生时代的经历———像读一个童话一样 ,那么着迷地读到了“梅塘之夜”的故事 :1879年的一个夜晚 ,在大雪覆盖的森林里 ,一所小木屋里灯火通明 ,六个小矮人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堆旁 ,为首的小矮人提议每个人都以同一个背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来度过漫漫长夜。故事一个个都很精彩 ,最后讲述的是一个最年幼的小矮人 ,他的故事也最为生动感人 ,这个故事就叫“羊脂球”。于是我千方百计地把《羊脂球》这篇小说找来读 ,我被女主人公羊脂球的高尚品质与爱国精神深深感动了 ,对她同路旅伴的无耻行…  相似文献   

19.
扼要叙述了杰克·伦敦的生平与创作情况 ,重点评述了其中短篇小说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看过《列宁在一九一八年》这部电影的人不会忘记这样一个动人的镜头;列宁的警卫战士瓦西里胜利地完成任务后来向列宁汇报。突然,他的头垂在胸前,瘫坐在沙发上。他昏过去了。在苏维埃粮食危急达到顶点的时刻,瓦西里为饥饿的彼得堡,押送来九十辆列车的小麦,而他自己却饿昏了。瓦西里是列宁所哺育的布尔什维克的坚强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