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目标。这标志着区域协调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蓝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区域协调发展受到重视,健全和完善与之相对应的区域政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政策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干预手段。在中国,就发展区域经济、深化区域合作、改善区际关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言,大规模的区域政策肯定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从实践上看,我国的区域政策总体上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道难题,也是国内公共管理学界应该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区域公共管理视角,就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创新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产业合作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从产业对接开始并藉产业扩张和延伸之势促进区域之间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与发展.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设立要求无论是连云港还是中西部地区都要在此框架下考虑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方向,以促进东中西区域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重庆市在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探讨在国际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重庆如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自身加速发展.充分发挥重庆直辖和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评析了重庆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突出1个重点--长江上游经济区,解决1个难点--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困难,采取3项具体措施--加速自身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完善协调机制的"113"对策措施.在区域合作机制完善方面,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角度提出建立政府和民间力量并重,以非政府组织--第四方平台为主体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区域公共品,存在着既不足又过剩的失效供给。从区间外部性角度研究其失效状况认为,直接的正外溢往往造成区域公共品供给不足,而间接溢出则引发地方政府关于区域公共品的竞争,供给过剩。外部性阻碍了资源最优配置并约束了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各地方政府在区域公共品供给中展开博弈,由于搭便车或机会主义风险,难以走向合作,并陷入囚徒困境。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内化区间外部性是可行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实施区域合作的奖惩机制,化解囚徒困境,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多元化供给内化区间外部性;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合作,对公共品供给进行利益协调。最后从根源上把握供给失效的难题,提出改革政绩考核标准这一关键。  相似文献   

5.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方向之一。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地区典型城市群,在区域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7年成渝城市群80条府际协议数据以及28项政策文本表明,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成渝城市群跨区域合作治理局势明朗,并在跨区域合作治理过程中形成了治理网络机制和协作网络机制,但仍然存在部分阻碍。为提升合作绩效、实现区域一体化,响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渝城市群要加强区域协同治理,以合作驱动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地效应”。  相似文献   

6.
从阐释区域协作与政府协调关系入手,分析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区域合作实践中政府协调主要存在因自然地理、历史基础内化的观念封闭,地方利益冲突,缺乏国家权威和制度性硬约束三大障碍。破解这一跨省界老少边穷连片区区域合作实践中地方政府协调的障碍,必须进行观念革新;进行区域价值和资源等整合,构建合作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在区域各政府的引导下进行区域价值认同与文化建设,增强合作的共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型区域合作是指不同地方以互利共容为动力,以“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区、经济带”等各类功能性区域为载体,以区域产业链构建为基础,以党建引领为政治保障,以区域共同发展为价值导向的一种合作模式。从效果上看,新型区域合作弱化了行政区经济现象,缩小了区域发展差距,促进了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与传统的区域合作方式相比,新型区域合作具有多维治理的特点,府际关系更为复杂,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的制度安排。未来需要更加重视新型区域合作的政策和制度创新,继续调整和完善新型区域合作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规则。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阶段,从空间布局、制度创新和城市发展等层面,对“十四五”时期中国构建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体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空间布局层面,需要以因地制宜的区域重大战略为引导,进一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做强、做精重点开发区与保护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在制度创新层面,通过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区域合作新机制和建立面向现代化的区域政策调控机制,以现代化制度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 在城市发展层面,通过提升城市人的现代化,打造城市经济现代化和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科学的城市群结构,建设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基础设施、要素之间的共建共享与自由流动机制,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缓解区域内辖区发展不平衡、聚焦辖区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财政从竞争走向合作支持长三角协同发展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但现实中地区间政府合作制度缺失、财政体制机制的阻隔、地区财政竞争加剧等障碍,制约了财政合作机制的形成。结合长三角协同发展的现实逻辑与国际经验借鉴,下一步还要从完善政府间合作制度、改革现行财政体制、综合统筹财政政策、撬动市场资本助力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财政合作机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泛珠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角度,根据现代服务价值理论和克鲁格曼的PP-ZZ模型,尤其是克鲁格曼综合模型在服务贸易中的拓展与应用,对泛珠区域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关联分析,并指出了其发展的不均衡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粤港合作的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层面推进国土开发格局优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区域经济差异分解中把河北省划分为环首都经济圈、冀东沿海经济带和冀中南经济区三大区域。利用Theil指数方法测度了20002011年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变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区际经济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快速增加,但区内经济差异的影响亦不容忽视;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并从效率和公平的视角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河北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认为应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区域主体广泛参与、出台配套法规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建立区别对待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及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政策措施推进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一直制约和困扰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分析可知:地方政府对其自身利益的不懈追求是形成产业结构趋同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以区域政府合作促进区域合作是建设“粤赣湘红三角经济圈”的理性选择。红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现实障碍主要表现于合作观念上存在过强的地方保护主义,体制上缺乏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以及制度上缺乏有效的区域合作法律法规等。结合红三角经济圈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合作理念、合作机构、协调机制和合作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红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市场失效概念及相关理论早已成为公共财政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并构成政府干预市场合理性及我国公共财政的实践基础.该理论在主流经济学框架内产生之日起,就不断受到质疑,引发广泛的论争.新政治经济学制度分析的引入更为理解市场运行、比较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优劣等方面提供了多维度视角.对市场失效概念及其理论应树立由理论概念向理念概念的转变、由非制度分析向制度分析的转变.即使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市场失效也不足以构成政府干预与公共财政理论的逻辑起点,应从制度建设而非资源配置角度定位我国公共财政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性趋于理性的同时,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此,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究认为,必须加强税收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作用机制的探讨,建立地区税收负担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框架,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审视税制改革,完善现行税制,制定合理的科收政策.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通过政府协调与合作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整体格局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发展中部地区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必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法律机制,为此,要确立协调原则,建立协调机构,完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政府合作开始成为经济区发展中重要问题。区域政府合作在完善区域公共事务治理机制,应对区域公共事务治理失灵,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区域政府合作意识逐步增强,合作方式渐趋多样,合作成效逐渐显现。但是存在着行政区域分割、利益协调困难;合作时间晚;合作领域相对单一;合作体系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稳定性较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提高区域政府合作意识、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拓宽区域合作领域,创新区域合作方式以实现区域合作的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8.
冀东北五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的趋势下,实施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减少贫困人口、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冀东北五市统一战线民营经济协作发展联谊会的认识和现状分析,对冀东北五市协调发展的平台进行构建,最后得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以推动冀东北五市的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描述区域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合作的主体特征及区域之间的互相作用;通过建立上下游地区区域及企业排污权交易模型说明了排污权价格的均衡过程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与支持策略。我国在推进企业排污权交易进行的同时,需要通过完善跨区域环境治理地方政府合作的法制体系和政策体系,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和跨区域信息通报与应急机制来有效地实施流域治理。  相似文献   

20.
论京津冀区际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京津冀地区的公平发展,应建立区际生态补偿制度以弥补冀上游地区为保障京津发展而遭受的损失。构建京津冀区际生态补偿制度需在遵循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原则及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区际生态补偿经验,正确界定补偿主体、受偿主体,采用公共财政支付、设立区际生态补偿金、建立政府引导下市场交易机制、实施异地开发、开展技术援助等多种补偿形式,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