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哲学区别于古希腊哲学的关键之点在于对知识的探求由外在确定性向内在确定性的转向.笛卡尔以"我思"的无可怀疑性和自明性叩响了近代哲学之门.西方哲学自此开始了以主体的内在确定性建构知识的理路,洛克、休谟、康德、费希特都是徜徉在这条基于自我的知识确定之路上的,他们分别建构了自己的知识形而上学观,黑格尔则站在更高的基点上,以逻辑与历史相同一的气魄终结了近代的知识论.  相似文献   

2.
笛卡尔对"我思故我在"的论证确立了近代哲学中"我"的地位,实现了哲学认识论的转向.而在维特根斯坦看来,笛卡尔对"我"的界定是西方哲学弊病的一个重要的根源,并通过对笛卡尔"我"的重新定义达到消除哲学弊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基本问题的不断转向,即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和自我创造.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为何物的问题,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把握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把握存在的方法论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向,必须立足于实践,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柏拉图到笛卡尔、康德和胡塞尔等人,很多学者在哲学认识论上都论述了"知识—信念"关系。在海萨尼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奥曼提出的交互认识论建构了规范的知识信念空间的模型。但是,奥曼结构本质上还是静态的。近些年来动态的交互认识中的"知识—信念"结构加入了"信息更新"和"信念修正",新的结构和模型回答了人们决策过程中主体间动态的交互决策的认识论前提。  相似文献   

5.
笛卡尔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怀疑到只有“我在怀疑”这一当下最后的怀疑而不能怀疑为止,发现我在怀疑以我的存在为支撑点,由之而得出了哲学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站在现象学的立场上来看“我思故我在”,由于笛卡尔自我的经验化、实体化,笛卡尔的“我思”还没有达及自我的意会之知,不具有自我明证性的“是者”,近代哲学确实性的支点动摇了。萨特以“反思前的我思”来置换笛卡尔的“我思”,就是认为“我思”不是原初意识,不是那道始源性的“光”,没有回到事实本身、回到人与世界的最初关联。  相似文献   

6.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哲学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已知背景知识基础上,人类理性通过对宇宙和人生之根本问题的反思和求索所逐步提出的具有特定发生域和应答域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根本性的问题.它与非哲学问题相比较,理性思维是其探求工具,超验性是其不竭动力,不可解性是其存在意义,时代性是其历史使命,派别性是其价值标尺.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探讨哲学问题,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哲学和发展哲学,尤其对于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怀疑论起源于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这是人类第一次对知识的普遍有效性的置疑。皮浪的否定一切知识的可能性的不可知论是古代怀疑论的最后结论。值得一提的是,由笛卡尔所倡导的近代理性哲学以研究知识的可靠性和l必然性为己任,却是从普遍怀疑开始的。英国哲学家体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把其先辈洛克的经验主义原则义无反顾地贯彻到底,从而得出了否定因果关系和归纳原理的怀疑论,大哲学家康德“梦醒之后”.更是提出了“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无效”的结论,进而严肃认真地考察了人的认识能力,因此形成了彪炳于西方哲学史的认识论思想。从普罗泰戈拉到康德,“怀疑”已经从对事物的置疑发展成为批判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它对于我们这个讲求创新的时代,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哲学史上,“自我”论不仅仅是一个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与实践哲学和伦理学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近代关于人与自身的关系起源可追溯到霍布斯,后经笛卡尔、贝克莱、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把“自我”问题发展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到胡塞尔现象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至今仍然是哲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9.
《光明日报》哲学副刊第119期(见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三日第四版)上发表了苍夫、金睿两同志的《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一文(以下简称苍文).文章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只能用能动的反映论来表达,决不能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来概括的.因此,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同样也是不可以的,是唯心主义的,是歪曲了恩格斯、列宁的意思.读了苍文后,我认  相似文献   

10.
近代哲学区别于古希腊哲学的关键之点在于对知识的探求由外在确定性向内在确定性的转向。笛卡尔以“我思”的无可怀疑性和自明性叩响了近代哲学之门。西方哲学自此开始了以主体的内在确定性建构知识的理路,洛克、休谟、康德、费希特都是徜徉在这条自我知识之路上的,他们分别建构了自己的知识形而上学观,黑格尔则站在更高的基点上,以逻辑与历史相同一的气魄终结了近代的知识论。  相似文献   

11.
唯识学是佛教认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哲学认识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唯识学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产生了佛教所谓的自我,以及对自我的执着。康德哲学认识论体系中的先验自我的主要作用,是由自我的统一性而推及世界的统一性。在康德看来,正因为有了完整的我,我们面前如同碎片一样的世界,才能得以稳定与完整。因此,末那识与先验自我之间,既有着不同,也存在着很多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 第一哲学沉思集》以 “ 普遍怀疑”为开端,探寻 “ 清楚分明的确定性”为目的,用“ 我思”奠定了近代主体性哲学的 “ 新基础” ,来证明上帝和物质世界存在的 “ 老问题” 。笛卡尔在 《 沉思集》之中 “ 按照思维的顺序”所展开的论证路向,一直被视为近代理性主义者的开端和典范。然而,对于 “ 我思”这个全新的哲学开端,笛卡尔究竟做出了怎样的规定?本文试图从 《 沉思集》中的 “ 意志”问题入手,展现出隐藏在理性主义者面相下的另一个笛卡尔形象:一个意志论面相的笛卡尔。  相似文献   

13.
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中,确然性是晦暗不明的,既可以指作为思维活动主体的自我,也可以是一般思维活动,最终笛卡尔用自然主义方式将自我绝对的自我经验实体化了,这样就动摇了我思的确定性以及自我与上帝的关系,从而也招致了无穷的诘责和批判。康德批判笛卡尔将逻辑主体与实在主体、形式同一性与内容同一性混为一谈,并指出对自身的意识还远远不是对自身的认识,随后,思维的明见性与自我超越性的事实、属于前反思的绝对主体我思和属于反思层次的我在通过现象学运动的总体发展,在萨特那里也得到了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哲学向德国观念论的过渡中,斯宾诺莎对笛卡尔的批评与反驳至关重要:笛卡尔的精神实体“自我”遭到斯宾诺莎实体、属性、样式三论的消解,为康德与德国观念论的主体之路打开了局面。斯宾诺莎“神即自然”的泛神论肃清了笛卡尔基督教“超越神”的残余,主张至善是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真正的幸福、至善与对神的爱是共属一体的,这为德国观念论理性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立场开辟了道路。笛卡尔认为,心灵不能完全统驭激情,斯宾诺莎则通过人类理性的理解力来克服情感,致力于寻求改进和提升人类理智的方法论。二者的争辩不但进一步夯实了理性原则,而且也为德国观念论存在与思维的统一、实体即主体的主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是理性哲学的开启者,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的思想理论是是笛卡尔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对近代哲学史以及西方近代哲学有这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哲学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和思维本能:在本体论上通过设定终极以实现自我关怀;在认识论上通过反思先验前提以确立其坚实基础;在实践上通过悬设理想以实现人的自由。哲学或辩证法所思考的问题是终极性、根本性、超验性的,或者说是绝对的,对这些永恒问题只能在自己时代思维的水平上加以相对合理地解决,哲学是关于绝对的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17.
休谟的经验批判终结了近代经验派认识论哲学,从而开始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终结,但是近代认识论哲学的最后终结则是由康德来完成的.沿着休谟开辟的怀疑论道路,近代认识论哲学的任务就必然是理性的批判,康德的知识论决定了其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正是通过对人类知性与感性直观的批判,康德彻底否定了一切人类理智的形而上学,把知识完全限制在一切出现中,这也就否定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前提,从而在终结近代理性派认识论哲学的同时,也堵死了近代认识论哲学一切可能的存在路线.  相似文献   

18.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前者叫本体论问题,后者叫认识论问题,文章旨在将哲学基本问题同辩证法和认识论联系起来去重新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培根的《新工具》一书的研究 ,本文认为 ,培根所提出的认识论应该是科学主义认识论。因为他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的复兴而不仅仅是一般的哲学认识论研究。因此 ,培根的认识论主要是为科学的发展提供哲学基础 ,解决的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培根所提出的这种认识论将当时哲学的思维方向转到了认识问题的研究上来 ,开创出了后来西方近代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笛卡尔的我思探讨了知识论的基础作用,经过上帝的中介作用,政治哲学才能够在知识这棵大树上开出成熟的果实。知识之树的比喻蕴涵了笛卡尔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了从知识论、伦理学到政治哲学的演变路径。就笛卡尔的政治哲学来说,它主要论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理性概念,使得古典政治哲学向现代政治哲学发生了转向,从而对法国启蒙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