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怒族研究是民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份,近年来有关此问题的研究颇受学术界关注,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拟就怒族研究专题作一综述,以展示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一、源流研究王叔武先生(云南少数民族源流研究》《民族研究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一文认为,怒族来源于云南古代三大族群之一的氏羌族群,怒族先民是居住于昆明的乌蛮分支中的路蛮。马曜先生主编《云南古代各族史略》(云南人民出版社1977年)一书认为,怒族是居住于云南境内的最早的居民之一。严一德《怒江边的怒子》(《西南民族研究论文选》四川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2.
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乡里家世,《明史》本传记载简略,七十二年前袁嘉谷先生发现并考证了昆阳的郑和父马哈只墓碑,四十七年前李鸿祥将军发现了云南玉溪的《郑和家谱》,袁先生命士厚作了考释,才了解郑和是云南昆阳的回族马氏,父,祖都朝觐过麦加,称为哈只。曾祖名拜颜。1983年、1984年两年,我先后发现了南京的《郑氏家谱首序》及云南巍山的《赛典赤家谱》。《首序》将郑和的家世由郑和的曾祖拜颜上溯到十一世祖、西域布哈刺国国王所非尔,《家谱》更上溯到三十七世祖阿拉伯的伊斯兰教领袖穆罕默德。我对这两本新发现的谱牒,已经先后写了《南京郑氏家藏·北京民族文化宫新发现郑和家谱首序》及《从新发现的赛典赤家谱中进一步探讨郑和的家世源流》两篇文章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3.
读了何华新同志的《云南汉族源流述略》(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颇受启发。但对于何文把“庄蹻王滇”视为“第一次沟通了中原地区汉族人民与祖国西南边疆滇池地区少数民族人民间的关系”,即汉族进入云南之始的观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首先,庄蹻是否属于汉族或汉族的前身华夏集团,这是弄清问题的关键所在。《史记·  相似文献   

4.
江智强 《源流》2012,(19):78
2004年12月,我调到了丰顺县关工委工作,由此认识了《源流》杂志。那时的《源流》是省老促会、省关工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刊物。记得当时老同志一提起《源流》杂志,满脸写着自豪和喜悦,对《源流》杂志赞不绝口,称赞杂志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革命传统、促进老区建设、教育关心青少年的好刊物,是贴近基层、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好朋友。也是由于此,我从最初的关注到喜爱,再到参与其中,开始了与《源流》的八年亲密接触。我清楚的记得,在老同志的鼓励下,我于2005年1月开始向杂志社投稿。杂志社的编辑老师对我这个编外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反复问句源流探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曾于十年前写过《古汉语反复问句源流初探》一篇短文(《语文教学通讯》)1981.8期).近几年,我们又就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诸多典籍补充搜集了许多资料,并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壮族分布的重要地区。在全省 2 5个少数民族中 ,人口位居第四。就壮族居民分布而言 ,仅次于广西。杨宗亮所著《壮族文化史》,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之一 ,从宏观考察壮族历史文化出发 ,把论述重点集中于云南壮族 ,在西南众多民族之间纷繁复杂的文化关系中 ,理出云南壮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全面系统阐述了云南壮族文化的来源、发展变化及其特点 ,在壮学研究中是一部难得的新作。综观杨宗亮《壮族文化史》,在壮学研究中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对云南壮族分布格局之由来 ,作了系统的历史分析。云南壮族主要聚居于毗邻广西的文…  相似文献   

7.
冯磊 《社区》2014,(2):45-45
按照我的经验,会读书的人,一般不是呆子。尤其是,会读历史书的人,更不是呆子。面对厚厚的《二十四史》,你会发现,修史的人中,有汉人,也有少数民族。有遗老遗少,也有朝廷的顶梁柱和马屁精。有时候我想,单单把这些人的命运写一遍,就是一部缩微版的《二十四史》了。那么,这批人笔下的乱臣贼子与帝王将相,究竟有多少没有被美化过、扭曲过?  相似文献   

8.
《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十期刊载了王仁康同志的《东汉金城郡治地理位置考》(简称《位置考》)。我针对该文的论点,写了《汉代金城郡治允吾地理位置初步探论》(简称《初探》)。后来王仁康同志又写了《再谈汉代金城郡治允吾的地理位置》(简称《再谈位置》)。王仁康同志同我争论的问题是允吾的位置,但争论的焦点是:庄浪河到底是汉代的逆水,还是涧水。因此,本文就《再谈位置》提出的问题,对逆水、涧水的源流谈一点个人意见,请专家和读者教正。  相似文献   

9.
我在一九八○年第一期《学习与探索》上写过《漫话写萧红》;在同年第一辑《文学论丛》上又写了《论研究萧红》;现在又写这一类的文字,就萧红研究中有分歧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共同商讨. 一、萧红的身世萧红是不是张家的人?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两种意见:一派说是,一派说不是.我是  相似文献   

10.
<正>当我打开文档,在键盘敲下“我未曾谋面的奶奶”几个字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沉思良久,不知如何写下去。在我的文字里,我写过父亲:《父亲的小推车》《父亲的垛玉夼》《告慰父亲》,写过母亲:《妈妈,我想您了》,且以母亲为原型写了中篇小说《菊娘》,我写过我爷爷:《祖孙开荒》《我的爷爷》,  相似文献   

11.
《源流》2013,(2):64
说起我家三代人都喜欢阅读《源流》的故事,还得从我认识《源流》说起。2001年,时任平远县大柘镇党委书记的朱少辉(现任平远县委副书记)极力向我这个业余通讯员推荐《源流》,说它是一份文风扎实、内容鲜活、扎根基层的好杂志,建议我多学习、多投稿。我从镇党政办借来了当年1至6期的《源流》杂志,阅读后发现果然是一份十分有特色的杂志,从此每期必读,并尝试向《源流》杂志投稿。2001年第12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源流史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族系繁多,涉及问题十分复杂。其中有的是因资料庞杂而难撰写(如炎帝、汉族等),有的则因资料欠缺而难撰写(如氐、羌等)。更何况所谓“流源史”,非断代史或通体史,不受朝代、地域等的限制。它犹如黄河、长江,源远流长,从发源地一直写至入海处。在没有见到何光岳先生的《汉源流史》书稿以前,我常想,汉族历史悠久,支系甚多,不知如何写?与《炎黄源流史》怎样相区别?我参与这部书的校对工作后,才知著者的独具匠心和运笔之神妙(该书已由江西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12月出版)。一、高度概括稼汉的…  相似文献   

13.
江智强 《源流》2015,(3):64
刚刚看完2015年第一期广东《源流》杂志,那清新的油墨香味,封二"《源流》杂志全体同仁向广大读者拜年了!"一句简洁而情真意切的问候语,还有刊中一篇篇精彩的文章,看了都让人感觉很温暖。从2004年调到县关工委工作时起,我就开始接触《源流》,至今还是对其情有独钟。那时的《源流》杂志是省老促会、省关工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刊物。10年多来,我伴随着《源流》杂志一起成  相似文献   

14.
我们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历来非常关心和重视我国少数民族的问题。对于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毛主席曾写过许多精辟的文章和作过很多重要的指示。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七十篇文章中,就有十多篇论述到我国少数民族的问题。 毛主席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具体情况,运用和创造性地丰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省博物馆的藏画中,有一些明清之际的作品,用传统技法表现了当时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如明代的苗族《斗牛图》、清代的傣族《写贝叶经图》、彝族《采茶图》、哈尼族《采茶图》以及本期封二、三介绍的《清代少数民族风俗画屏》等。这些画的作者多半名不见经传,生平几乎无从查考。但从其画风、技法和收集地多在内地来看,画的作者可能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过的汉族画家。在少数民族被歧视的历史时代里,在山水花鸟画充斥  相似文献   

16.
清初许旭的《友人游青州归漫成二律赠之》与陈玉璂的《青州行》均为涉及林四娘故事源流的重要材料.而《青州行》的创作表明陈玉璂与王士慎、王日高存在交往,并为王日高的《林四娘歌》写过题词.  相似文献   

17.
梁聪 《源流》2012,(23):37
《源流》如何办下去?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几个方面,一是省老促会和源流杂志社领导的决心,这一点很重要。你重视不重视?体现在哪里?二是《源流》写稿队伍稳不稳定,普不普及,能否平稳发展?三是《源流》杂志能不能扩大发行?发行量少,就难以为继,难以生存。  相似文献   

18.
廖春花 《源流》2015,(1):22-23
我来自南雄市,非常感谢《源流》杂志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我本人也被评为十佳特约记者,我想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是一种责任,更是对南雄市老区新闻报道的关心和肯定。在此,我非常感谢省老促会领导对南雄老区的关心和指导,感谢《源流》杂志编辑记者对本人的厚爱。作为《源流》杂志的特约记者,我深深地感到,做好老区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翔实的调查材料和文献资料,以彝文、傣文、白文、纳西文石刻档案为重点,全面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碑刻(包括墓碑、山神碑、山界碑、日历碑、源流碑、建寺碑等)和摩岩石刻的产生、形制、构成和分布诸问题,并对其历史研究和利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述评。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云南古代少数民族文字石刻档案的重要历史价值。还在于增强人们的档案保护意识,更好地发掘、抢救和利用这一宝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分别拍摄于80、90年代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青春祭》、《云南故事》相较于建国十七年时期的同类影片,可谓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对云南边地的想象性建构,其中也体现出对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重新审视。然而,这种思考与审视依然是一种外部的视角,未能真正深入少数民族文化的内部。相对于长期被视为正统的中原,边地依然被建构为"他者"。对影片中这一复杂文化蕴涵的关注与反思,无疑对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与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