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到现代,精神家园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且葆有深厚生命意蕴的存在根基。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式的现代化道路诉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需要直面解决西方资本主义方式现代化道路引致的精神家园失落的现代性困境,引领中国人建构现代化的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式现代化道路把“以资本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变革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旨在根本改变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引致的精神家园失落困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引领中国人建构现代化的精神家园,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精神家园充盈的文化自觉意识,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思想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核心是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它是人生精神支柱和行动的动力。文化道德建设必须扎根于一个民族文化道德传统的深厚土壤中,这就需要对一些现代道德范畴结合传统历史,作出新的阐释,使道德建设具有坚实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根基。旧道德也要面向现代化,在重新审视、重新诠释的过程中,植入时代新内容,它才会长出新枝,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应当在现代化与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道德的现代化与现代文化道德的中国化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德建设之路。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目前我国文…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现代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刘力波在《论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发生与推进》的来稿中,就民族精神现代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问题作了新的阐述。作者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语言、习俗和传统的长期历史发展实践中,普遍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和个性特征,是一个民族普遍认同、共同遵守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是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是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的时代精神要求民族精神现代化,其本质是为了适应现代化民族和社会发展的要…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自觉形成的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文化精神的总和,其实质是中华儿女坚信不疑的,被认作是自己生存之根本、生命意义之所向的,以理想、信念、信仰为内核的精神文化体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文化自觉。重铸共产主义精神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夯实中华民族道德基础,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之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论断,表明我们走出一条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化建设新道路。此论断的提出为世界发展模式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已然开启,我们更应在"两个结合"理论指导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相似文献   

6.
面对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的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当代价值。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培植大学生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培植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指出高校在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植大学生精神家园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继而积极探索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植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变革传统儒学“中国中心主义”的文化世界观是中国现代化首要的基本的历史课题。但从“中体西用”到“西方中心主义”,再到建国后借助社会主义优越性重新膨胀的“中国中心主义”的历程表明,中国人重建新文化世界观的努力失败了。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根据对时代与中国的全新认识,提出了“世界公民”的重要思想,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崭新的文化世界观基础。考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世界观的历史变迁,人们不难认识到邓小平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一历史真理。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一样 ,都在事实上处于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过程中。全球化和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重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曾经对世界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国传统文化 ,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成为当代世界文化大花园中光芒四射的一支奇葩 ,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孝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曾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消极的因素。传统孝文化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仍然有着积极的功效。当今广大农村中原有的孝道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致使传统孝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弘扬传统孝文化,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伦理学之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题建立在对下列事实的判断之上:在我国开始步入现代化时期的现时代,尚未能建立与之相应的伦理价值观念体系,因而也没有一种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现代伦理学。因此,建设具有现代文化意识和人学意识的新伦理学体系,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时代使命。这是一种理论重建,它的实质在于以深刻而科学的传统道德批判和现实反省,实现传统伦理学的批判性转型和创造性预制,从而使之获得与现代化世界思维相适应的开放性品位。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简称“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之中。“三大文化”各有其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三大文化”也各有其价值边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孕育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明的基因。革命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引领,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化发展方向,革命精神谱系则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品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是我国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 ,既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一面 ,也有不相适应从而阻滞现代化进程的一面。同时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作用是在社会已发生变迁的基础上的作用。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选择性继承吸收传统文化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广泛吸取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对传统文化进行结构性转换 ,从而实现综合创新 ,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一个通过将现代性不断植入传统进而实现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自主选择而使自己的发展步入世界文明历史发展行列的过程。传统与现代、中方和西方等不同文化在当代中国追求现代化进程中的相遇并会引发文化矛盾和冲突。从本质上说,这种冲突昭示着中国文化正在面临着一场由转型而引发的新的文化价值观的当代重构,意在使我们能够站在多元文化视野中,自觉地审视定位自己的文化传统,并努力重塑能够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特质要求的自信包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的灵魂,是人民守望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为了实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我们要深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寻找有效路径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小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我们的祖先把追求"小康"、"大同"作为自己的理想.邓小平借用"小康"这个概念,在现代化大潮中,赋予了它新的内容,使它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概念.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了小康、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党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涵十分丰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崇高的价值追求,人人平等,以及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念如世界"大同"暗合,这种内在的一致性可以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新整合的原生力。被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能与时俱进,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与活力,方能有未来。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以来,海外一些学者倡导一种旨在超越“五四”的新自由主义哲学。他们既以继承“五四”传统自命,又力图打破“五四”全盘性反传统的偏执,以期通过对自由、民主的重新解释,通过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在中国实现民主自由,进行中国文化的重建。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影响上,新自由主义都不抵马克思主义,甚至不如现代新儒家。但由于在中国现代化和中国文化重建问题上,它也代表着一种选择,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且具有一定创造性、启示性的理论,因而有必要将之纳入我们研究的视野,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进入一个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L经建立并逐步完善,传统价值观影响的衰微,西方价值观东渐,我们在中西文化的做荡中必须重新审视作为积淀在民族心理文化深层次中的社会价值观,以期构建一种新的主体价值观,使之积极地影响人门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行为规范。对传统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干,而儒学实质是一种伦理学或道德形而上学一因而建基于儒家学说的中国文化模式,必然在内在结构和价值取向上体现伦理型文化特征,中国文化中"仁--礼'泊O社会结构,"主善'估认生主题和行为规范,"中庸…  相似文献   

19.
从五四启蒙到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启蒙是在批判传统中追求人的解放,这也曾是五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还没有从社会基础变革中全面展开,因而导致了"理性的缺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展开的背景下,现代性的迅速成长又使人面对着工具理性导致的异化和精神家园的荒芜。科学发展观在理想与现实、工具理性与价值追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人的发展确立了切实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丰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对此,一是要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适时转换,使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变为现代人需要的精神资源;二是要在对民族传统的消解中重建,注重对原形中国文化"合理内核"的获取与发展;三是要用世界的眼光去审视,在开放的吸收中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