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我感觉     
这两个星期,我们一直在进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了解了我们汉字的演变,特别是学习了不少有趣的字体:隶书、小篆、楷书、华文彩云……  相似文献   

2.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中学语文新教材,因其内容充实,编排合理,重点突出,难易适度而受到语文教师的好评。但教材中仍有个别不足之处,现仅就有关文字语言知识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就教于编者与各位专家。一、关于小篆的产生问题在初中第四册《汉字形体的演变》一节中,对小篆的产生是这样简述的:“战国耐期各诸侯国言语异音,文字异形。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整理了各国不同的字体,加以  相似文献   

3.
俗书与官书汉字中有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它们是在文字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态的字体,这些已为人们所熟知了。后来,又有人根据文字在应用中,有利于辨认和利于书写的两种性质,把汉字划分为正、草二体。清人刘熙载说:“书凡两种:...  相似文献   

4.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现代简化字即现行汉字,有许多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历史上的简体字。敦煌碑铭写本中使用的文字简体较多,是对现行汉字追本溯源的第一手用字材料。这些简化字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了汉字在这一时期简化过程中的具体状态,其中的半繁半简过渡字体尤为值得注意,这些字体多不见于字书,仅见于这些碑铭抄本,如“贤”“闢”“(门俞)”“与”等。通过研究敦煌碑铭中的简化字,可以探知当时的实际用字情况,更好地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变革,并从字形、字义、字体上阐明了汉字的演变过程。旨在说明中国书法艺术本身的规律和外部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书法史。  相似文献   

6.
居延汉简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处于汉字从篆书向隶书的过渡阶段.其中的字体成分相当复杂,能够反映出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很多现象.我们运用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考察了居延汉简文字的状况,研究了居延汉简文字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为汉字构形发展史的描写提供了断代依据.  相似文献   

7.
汉字部首在初创时具有明显的表义功能。随着汉字字体的不断演变,汉字符号性增强,汉字部首也随之发生了分化、混同、变异等方面的变化。适应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编纂目的的需要,《说文》后的字书部首多被用于检索,表义功能大大降低。事实表明,汉字部首表义功能弱化、检字功能增强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王凤阳著的《汉字学》①一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汉字发展、演变规律的一部汉字学理论专著. 汉字研究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但是,以探讨汉字发展演进规律为目的,全面地论述汉字演变、汉字形体、汉字改革的书还不多见。《汉字学》就是这样一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研究汉字历史和汉字发展规律的著作。它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研究的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读来却让人耳目一新.古文字学家孙常叙先生曾评价这本书“是一部富有历史性、理论性、现实性的好书”。汉字的研究,即使从划时代的《说文解字》的诞生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两千多年的时  相似文献   

9.
文章类聚考察了《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字词关系批语,认为它们是黄侃“字体分类”的广泛应用,反映出以《说文解字》为基点的研究理念,揭示了汉字的制造和汉字的使用两个层面的矛盾,体现了汉语字词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一,正体与俗体是就字体而言的。"正体"指共时汉字中书写严谨规范的字体,而"俗体"则指书写随意草率的字体。正体与俗体,是汉字与生俱来的两种共时并存形式。在文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俗体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有时候,一种新的正体就是由前一阶段的俗体发展而成的(如隶书)。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俗体的某些写法后来为正体所吸收,或者明显地促进了正体的演变。二,正体与俗体的关系,只是字体的不同,而不是不同的字。汉代以来的草书,在《康熙字典》等字书中并不收入,但并不妨碍民间的日常运用。然而,把它们的关系作为繁简字关系,如"頭-头","》-为",其关系不再是书体的不同,而成为不同的字形了,这反而妨碍了人们的书写,也造成了字形的混乱。三,在计算机时代,社会对于汉字特性的基本要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明显的一点,就是对于汉字书写笔画数的关注程度大大降低了,而更加关注字形结构的规律性和阅读的分辨率。现在,汉字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由计算机输入代替了手写,屏幕阅读代替了书本,汉字的应用,一方面要求书写或输入的快捷,另一方面要求阅读的方便,作为大前提,首先还要求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从这些方面来看,繁体字具有无可争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王凤阳教授的《汉字学》1989年末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从50年代中期开始作者便矢志于科学汉字学的研究,他用了30年的时间,悉心探索古代汉字到现代汉字的演进演变过程,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历史发展各个时期汉字改进、改革实践中的诸多矛盾以及与解决这些矛盾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字理论问题,揭示出汉字发展的内在规律,完成了这部初具科学汉字学体系的颇有价值的著作。《汉字学》的出版标志着建立科学的、全面的汉字发展史的工作取得了可  相似文献   

12.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声符不仅标记汉字的读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探求语源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的19个"肖"声符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考释,通过分析从"肖"得声的字,探究其核心义和词义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学习一点文字和构词知识,提高识字用字和解词用词的能力”。为此,中学语文教材中编写了《形声字》和《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短文。从历史上看,东汉许慎写《说文解字》是用来“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许慎《说文解字叙》),清代王筠写《文字蒙求》也是为了“雪堂两孙已读书,……作此教之识字”(王筠《文字蒙求序》)。可见,从文字入手来解决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最大障碍是词义问题。陆宗达先生认为,训诂方法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14.
睡虎地秦简文字形体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虎地秦简字体介于篆隶之间,是研究汉字“隶变”的十分重要的资料。本文从笔画形态的变化、笔画的简省变化和偏旁的变异、移泣、同化、分化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秦简文字形体的过渡性特点,对秦简文字构形的一般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汉字顺序旧习的形成根据大量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与殷墟甲骨卜辞,以及《尚书·多士》所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证明《尚书·商书》中的《盘庚》上、中、下三篇,叙述商王盘庚迁殷事迹,确出自当时史臣之笔。又结合殷契卜辞与商周青铜器铭文内容,证实我国在公元前的十余世纪,即距今三千余年前,早已造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汉字。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文字结合实用,汉字字体也几经改革。由先秦的各体篆文——古代文字,演变为汉隶成熟以后的各种今体文字。但汉字的先后排列顺序,一直保持着自上而下,自右行起至左行的习惯。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拼音文字,从左到右横写的方法不同。而左起横写,对读者与书写者来说,确较方便。何以汉字顺序成为直行右起?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郭沫若在其所著《殷契粹编》中,所收第114片甲骨,凡有横划之字均缺刻横划。此乃未曾刻竟的一片甲骨。由此可以推知殷人锲刻卜辞的方法,是执刀锋刃向内,逆入直下,取其省力  相似文献   

16.
汉字演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书写"。信息量增加,用字范围扩大,对书写效率要求不断提高;工具材料直接影响书写状态和文字形体;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环境制约文字书写的规范性。楷书是字体发展最后一站,与"书写"和"印刷"有关。  相似文献   

17.
汉字曾是东亚地区的国际通用文字,先后有十几个民族借源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汉字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适应、调整,造成了各种变异现象。其中不但有官方的、宗教的,也有民间的;不但有借用,也有变体、改制;还有的由表意变成了表音。不仅有记录汉语的汉字,也有记录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苗语、壮语等非汉语的汉字或准汉字,形成了一文多语的汉字系文字大家族体系。汉字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功能变异、形符变异、体制变异,大致经历了这样几种形态:汉字汉文(照搬)———汉字某(民族)文(假借)———某族汉字(转注仿制)———改创民族文字(变异)———新“书同文”和大字符集建设。考察研究汉字在外部传播的规律,有助于研究汉字本体的标记功能和结构体制,以及汉字的历史作用和传播文明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汉字异体字优化规律初探——兼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趋势吕永进语言中的一个词,只需要·一·种特定的符号——“字”来记录它就够了。如果一个记号的记录符号有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形体,那么,“它不但给认字的人们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并且容易造成字形混淆和写错字,增加混...  相似文献   

19.
在蒋善国先生著的《汉字形体学》一书的自序和内容中说,这本书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汉字形体演变”的,是企图给汉字简化提供历史上和理论上的依据的。这是非常值得欢迎的。因为精简汉字也好,汉字改革也好,它们既是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迫切需要,也是汉字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汉字历史、汉字发展规律的研究就  相似文献   

20.
汉字文化圈是世界上唯一涵盖象形文字、混合文字(语素文字+语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等文字发展不同形态的区域,可以直接观察拼音文字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对于探索汉字的发展与改革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