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1,(10):5-5
法国东部小镇蒙彼利亚有个名叫《坎松报》的报纸,它1911年创刊时规定,每一百年发行一期,今年,第二期报纸如期出版。1911年,小镇的一群中学生为了庆祝学校的百年校庆,向镇民派发了3000份第一期《坎松报》,并在报纸中清楚地标注了他们“一百年出一期”的希望。这份只有4页的报纸上刊登的大多是关于蒙彼利亚镇当地的风俗和历史的幽默短文,  相似文献   

2.
在写字楼投资领域颇有成就的黄女士,在上海曾创下了一个月出手3套甲级写字楼物业的纪录。谈及投资心得,她认为,写字楼的成熟配套相当重要:“投资写字楼,一定要看其商务配套是否完善、丰满。比如,有没有独立的商务体系,周边的银行、餐饮业等是否发达,有没有一个可以供人小憩的广场,  相似文献   

3.
继玲 《人力资本》2010,(4):46-47
周昱在办公楼群通往员工餐厅的道路上分发传单,看上去她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行为与街头派发小广告的人群雷同。她是为了创办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张江第一双语演讲俱乐部。这是2006年10月到2007年2月间,周昱几乎每周二中午午餐时间要去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1981年是苏州金阊区彩香二村归侨张淡珍心目中最重要的一年,那一年之前,她一心回国报效奉献,那一年之后她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此后,她几十年如一日牢记入党誓言、信守入党誓言,即使退休以后也是如此……小事做起服务社区张淡珍的一天是从早上出门送报纸开始的。自从今年社区里帮她订了份报纸,她就和4楼的秦阿姨约好一份报纸两个人看,先拿到报纸的张淡珍前一晚认真读过,第二天就整理好送到了秦阿姨的信箱里,遇到秦阿姨出门不在的日子,一摞报纸都仔细保留着。  相似文献   

5.
我受公司指派,到芬兰埃斯波市的一家小公司里协作开展一项业务。下飞机后,那家公司的经理艾丽斯亲自来接我,并且把我安顿在一家非常不错的酒店。第二天一早,艾丽斯驾车把我带到她公司的办公地点。她们没有独立的办公楼,只是在一片密集的写字楼里租用了几个办公室。那些写字楼的格局与  相似文献   

6.
工作无贵贱,卖报纸的刘银凤把报纸卖得有声有色,成了地铁里的卖报明星,不但北京地铁里的乘客都认识她,而且她还把报纸卖到了北京电视台的《第7日》,这还不算,她又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小崔说事》,这一下,全国人民都知道她了。刘银凤一脸坦诚的笑容,一口地道的京腔,还有一副老北京的热心肠,确实是个可亲可爱的大姐。  相似文献   

7.
刘东华 《华人时刊》2009,(12):79-79
在写字楼旁的小巷口,老太太经常坐在那里。老太太是相当老了,最能说明她老的是那双小脚,恐怕是传说里的"三寸金莲"吧,尖尖瘦瘦的,或许站都站不稳。  相似文献   

8.
一个小女孩坐在她爸爸的怀里,在那边一直研究她外公的皱纹,她的外公正在看报纸,没有注意到她。过了一会儿,小女孩就问她的外公:“外公!是不是上帝创造你的?”  相似文献   

9.
小张到一家国际化妆品公司参加面试。刚刚步入社会的她,没有丰富的面试经验,也不具备较好的外在条件。面试地点设在市中心一幢写字楼的12层,看着出入大楼的靓丽都市白领,小张有些自惭形秽。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08,(6)
她和他在同一个写字楼工作,他在5楼,她在6楼,他俩常在电梯上不期而遇。电梯其实是个暧昧的地方。小小的空间里两个陌生人离得那么近,总觉得有些不自在。等对方的脸庞已不再陌生时,仿佛不说上句话自己也都说不过去了,可是,说什么呢,说今天天气不错  相似文献   

11.
孙展 《新天地》2013,(4):12-13
在人群里,有些人总能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比如这位。63岁的年纪依然穿着细掐腰的黑色西服套装,一头花白的卷发,脸上总带着微笑,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她在写字楼里跑上跑下,却不慌不忙,她并不如那些她指导的模特一样涂粉画眉,也不像那些经纪人那样手忙脚乱,眉目间更透着一股运筹帷幄的坦然,这就是孙健勤。孙健勤是北京人,上过山下过  相似文献   

12.
情定小摊     
王易 《可乐》2008,(1):29-30
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公用电话值守员。每周三,我都去对面报摊买一份登满各种招聘广告的报纸。我挨个打电话询问,对方常常一听我的学历就拒绝。我跟守报摊的女孩渐渐熟悉。她叫占小钰,刚从一所民办高校毕业,家境贫寒,妈妈在她很小时就与爸爸离婚。多年来,一直是妈妈卖报纸挣钱供她上学。这段时间,妈妈生病住院,报摊由她看守。  相似文献   

13.
艾歌艾歌。女性。25岁。过朝九晚五的生活。穿职业正装,半高跟鞋,短发,戴宽边眼镜。周末的时候,穿T恤,领口不低于乳沟以上一厘米,但决不穿仔裤。生活在大连。喜欢蓝天白云和沙滩大海。原野动用所有的关系,在市中心的写字楼群里开了一个小小的心理诊所。艾歌知道,她一定会成功,这样的快节奏,这样的压力,这样的写字楼里实在是需要一个可以减压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案例 李铭即将从某高职院校毕业.她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够在上海市中心地段的某个写字楼内工作,成为某家知名公司的一名白领,从事文秘、行政助理之类的工作,既体面又轻松。她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做这样的工作根本就是小菜一碟;然而,在求职过程中,她四处碰壁,投出去的简历都如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任何回音。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纸征婚,成功女商人不但没有给自己征来如意郎君,反而让自己深陷骗婚迷局。在骗财骗色后,骗子销声匿迹。为揪出骗子,她自费2万多元在湖南10多家报纸上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两年、100多次的征婚。她的这一征婚不为找郎君为擒骗子的举动,连旁人都感到咋舌,但是她发誓要成为骗子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6.
光头诺言     
“你还要在那份报纸上耗多久?能不能赶紧过来,叫你的宝贝女儿吃饭?”我正在看报纸,听到妻子喊叫,急忙把报纸扔到一边奔过去。我的独生女辛杜看似受了惊吓,眼里涌满泪水,在她面前  相似文献   

17.
母亲读报     
母亲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了近20年。从那时起,她和报纸便结下了不解之缘。退休后,只要有空,母亲总是到县图书馆看报,那里订了好多种全国各地的报纸。母亲戴着老  相似文献   

18.
她1982年生人,家庭背景一般,非名牌大学毕业,漂在北京。在国贸的写字楼里,每天有数不清的这样的女孩来去匆匆,她们领着还算可以的薪水,已嫁或待嫁还算匹配的老公,然后过着房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光头诺言     
“你还要在那份报纸上耗多久?能不能赶紧过来,叫你的宝贝女儿吃饭?”我正在看报纸,听到妻子喊叫,急忙把报纸扔到一边奔过去。我的独生女辛杜看似受了惊吓,眼里涌满泪水,在她面前摆着满满一碗酸乳酪饭。  相似文献   

20.
赵昕和孔兰亭是一对"北漂"情侣。2007年,两个"奔奔"领了结婚证。这天,孔兰亭站在23层的写字楼窗前,看见空中一队大雁飞过,忽然觉得自己像一只被囚禁在笼中的小鸟。她给赵昕发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