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女作家陈染与法国女作家尤瑟纳尔虽然置身不同的创作背景,但她们的作品在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叙事视角的转换上均存在一定的相似处,陈染通过对尤瑟纳尔的创造性接受,进一步丰富了自身作品中对女性个体成长的书写。  相似文献   

2.
同是女性作家,与标帜“新写实”的代表人物池菊、方方不同,也与刻意“私人化”叙述的陈染、林白不同,毕淑敏以充满人生关注的情怀,扎实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悲壮的理想主义基调,启迪良知、呼唤正义、呼唤人类的使命感,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从女性主义立场纵观当代女作家陈染的小说创作,正是性别精神立场使她创制了一套个人化女性叙事法则,以对于女性心理和感知的深度开掘构成奇特审美世界;想象的丰富奇诡跨越时空幻觉与意识流动,把女性心理情节的曲折复杂敞亮于语言。女性主体反抗与自救的冒险足迹,构成陈染“自叙传”或“自画像”式写妇女的文本序列。这些自我连续整体的文本序列,又体现出一个自觉的、有使命意识的女性作家为提取女性语言、保留女性独特经验感受,获得与妇女深度存在本相对应的话语形式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在陈染小说中,女性对男性失望之后转而向女性寻求安慰,企图建构一个"姐妹之邦"的精神家园以供心灵憩息。这样的精神家园并不具有存在的可能性,这种建构深刻地反映了陈染的孤独,但也体现了陈染小说创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考察陈染截止90年代中期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陈染的小说带有自觉的女性意识,具体表现为自觉地思索女性生存困境,反省女性的文化生活和文化生存状态,努力追求女性自救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与其女性主义的创作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女性的声音浮出历史地表,女性主体意识不断上升,但部分思想敏锐、举动卓异的知识女性,依然孤独焦虑。很多文本中,男性处于中心位置,女性不可能完全成为言说主体发出自己的声音。陈染以其得天独厚的女性经验和陈染式的智慧,深入到女性内心,让女性成为言说主体,塑造了黛二等一系列具有孤独、虚无、自恋、敏感等性格的知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三代女性写作中的女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别的角度考察学创作,女性写作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内在联系,真正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女权思想的女性写作是从五四新化运动开始的,因为内涵的差异,从那时开始的女性写作可以划分为从丁玲到铁凝,王安忆再到陈染,林白这样三代。本试图概括出这三代女性写作的总体面貌,分析她们的不同内涵,以及前后一贯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中,陈染以先锋的姿态开创了私语创作,"个人经验"和"躯体写作"成为她执拗地述说方式。十余年来,她一直在中国文学主流之外的边缘小道上吃力地行走:固执地坚守自己的性别身份。以一个女性的绝对身份宣称:我们首先是人,我们又是女人。该文力图通过对陈染文本中"恋父与弑父"、"异性恋与同性恋"、"自恋与自强"之间的矛盾关系,进一步揭示陈染女性文本实验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爱情作为陈染作品中描述的一个重要对象,隐含着深刻的性别反映意识,通过对童年创伤性经历的反复书写,陈染试图从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专制的洞察中揭示出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正是通过这个艰难的自我审视过程,陈染将对于爱情的追求最终实现为对自我的清醒认识,这是一个女性主体的自我蜕变更新的曲折历程,这个个体的意义显示出更多的是性别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以弗吉尼亚·伍尔夫、西尔维亚·普拉斯和陈染三个生活在不同时期、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女作家的个人经历及其作品为例,探讨女作家笔下的父女关系。女作家们强烈的弑父情结之下是对所缺失的父爱的哀哀呼唤,女儿们对父亲既恨又爱的矛盾心理反映了主体意识增强的新女性对父亲所代表的菲勒斯文化既反抗又渴求保护的纠结心态。成长中的女性只有以一种超越的姿态和宽广的视野才能使自己迈出痛苦的泥沼。因此,伍尔夫的"双性头脑"和陈染的"超性别意识"不啻为女性的自我发展指出了一条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以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为例来看当代女性写作的某些特色,如关注的内容、对女性主义理论阐释和理解的深度以及对当下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等等.陈染作为一个清醒的女性写作者,以她个人的肉体和心灵体验歇斯底里般地在撞击着她所认为的关于女性的种种幻想,扰乱着主流文学的话语规范和象征秩序,展现了女性的真实自我,使她的作品成为女性在当下时代中自觉的文学范本.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反抗男权专制后,要思考女性主体如何建构。陈染向以“私人写作”拥有独特的姿态,她对“梦”意象的偏爱,贴切地表现真实与虚幻交合的生存形式,深入女性成长秘密,追问女性貌似精神自由的“成长”的艰难与困惑。陈染的探索充满对女性主体的疑问,昭示女性主体建构的艰难。  相似文献   

13.
张欣的都市小说大都取材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都市小说,在灵与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揭示世态人情。她的笔,一直在关注着都市各个阶层,主要是白领阶层的女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张欣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指出了她在描写都市女性形象时表现出的现代与传统的纠葛,及其对特定阶段女性思想和情感的独特把握。  相似文献   

14.
私小说是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在中国当代文坛,陈染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私小说强调自我暴露和自我书写的特点。作为女性作家,其小说《无处告别》《破开》《私人生活》等多部作品都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深度书写,并涉及到同性情感这一边缘性的敏感私密的话题。陈染在作品中试图打破性别界限,从爱情本身出发,并力图消解加之于爱情上的外在因素,以一种超性别意识赋予了同性情感以合理性。陈染以同性恋小说拓宽了私小说的题材,也奠定了陈染在私小说创作领域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陈染小说中女性生存状态的剖析,揭示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女性个体的生活影响,反映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困境,以及女性追求自我意识完善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陈染为中国读者提供了完全崭新的创作,向世人展示了奇特的女性生存方式.她的小说无论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还是情绪表达上,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精神萎顿、生命力衰竭、拒绝行动的生存方式是陈染笔下女性的最重要特征,完全从潜意识、性、爱欲的角度表现女性,多写同性恋、恋父对女性造成的巨大伤害.小说中的情节类型均与西方某些文艺理论相对应,在小说情节模式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理论模式,而且理论模式对情节模式的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节模式往往是对理论模式的演绎说明.这些使陈染的创作能够独树一帜,但同时也对创作形成了巨大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陈染的小说在自述身世的狂热中始终闪现着对成长的关注与渴望,既是作为女性的,又是作 为女作家的。本章试图以"童年记忆"、"性的体认"、"对父亲和母亲的重新审视"为切 入点,解读陈染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文坛,女性个体写作成为其间一道特殊的风景,陈染、林白与卫慧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家,有各自不同的叙事风格、创作取向,在实现了各自意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  相似文献   

19.
这里所谓女性主义写作,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女性风格,与一般女性文学也有所不同,而专指80、90年代以来“一种从自觉的女性立场出发,通过性别与权力关系的描写,挑战男性霸权政治、经济、文化的压迫,寻找建构新的女性主体的文学。”①这种寻找与建构在不同的文体领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在女性主义小说领域大约经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80年代初张洁(方舟)、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等文本为代表,第二阶段指涉85年前后包括王安忆“三恋”、铁凝《玫瑰门》、《麦桔垛》等小说文本,第三阶段则指90年代以来林白、陈染所代表的一大批以…  相似文献   

20.
在9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陈染以女性的自我言说展现了女性独特的生存状态。她受法国女性主义先驱人物西蒙娜·德·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观的影响,用存在主义烛照女性生存之路。纵观其创作文本中通过隐含的数字0、1等意象反复演绎出的孤独、生死等形而上的思考恰是对女性作为“他者”地位与自我拯救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