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溢出队列的概念,用于管理二路归并过程中的动态存储区,它位于第二归并段的头部,存放归并时前段的较大者;对一个二路归并算法进行了改进,将理顺队列改为理顺溢出队列,并保留了原算法简便、就地进行、稳定、比较次数最优的特点;进行了二路归并和二路归并排序测试,结果表明归并总长为n的两个等长归并段时移动次数约为n2/108,可减少到原算法的4/9.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我国古代奢俭的主要代表思想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归纳了其主要是以等级观念、基本需要的满足和收入来源方式作为划分手段,且存在着两种划分形式。本文对古代奢俭的划分标准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简略的分析,指出古代奢俭的划分标准在今天对我们仍然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逄文昱 《南海学刊》2022,(6):98-105
两宋之际,指南针的应用标志着帆船航海进入计量航海时代。越洋航线可以按罗盘针位设计为连续转向的航路,即针路。据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朱彧《萍洲可谈》的相关记载,至迟在北宋宣和年间,指南针已在东海和南海几乎同时应用于海船导航;吴自牧和赵汝适关于南海主海道的记录均强调了指南针的重要性;赵汝适的《诸蕃志》已有罗盘针位的记载;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则介绍了连续转向航路的导航要点和全过程。这些说明了宋代的南海海道已经按针路行船。元代,针路航海进入成熟阶段。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记载了从温州到真腊的完整针路,而反映元代海漕情况的《海道经》中的“海道”已可称为要素完备的针路簿。根据指南针在南海航线的普及情况,南海更路簿的形成时间当不晚于南宋初年。  相似文献   

4.
宋英杰  隋伟辉  信欣  魏思静 《阅江学刊》2022,(4):162-170+175
天文划分法和节气划分法,都是前器测时代反映季节更迭的简化界定方式,且都是超越地域气候差异“一刀切”、四季准等长的传统季节体系,二者的差异在于季节始点、终点不同。而利用气象行业标准划分出的气候意义上的四季则体现了四季划分方法的日臻严谨和完善。本文利用1951—2020年国家级气象站的地面观测气温资料,基于气象行业标准修正后的气候四季起始时间判定方法,研究了天文划分法、节气划分法的四季起始时间、四季长度与气候意义相应的四季起始时间、四季长度的偏差程度,从而呈现气候变化背景下,天文和节气两种季节划分法在刻画季节方面的优劣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节气划分法在中国区域具有更好的契合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海南渔民的《更路簿》在明代形成之后,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便进入兴盛阶段,突出表现在《更路簿》的本子增多、记载的内容极其丰富、航海海域覆盖面广、南海诸岛航线和地名命名的增加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对当时的渔民来说出海捕鱼成了唯一的生存出路,新加坡马蹄螺的巨额利润激发了渔民们使用《更路簿》出海的需求,在当时他们还拥有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及敢于冒险、不怕死的精神。海南渔民和他们手中的《更路簿》对维护我国的南海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乃至南海文明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渔民群体社会地位低下,生产模式具有向外开拓的冒险导向。南海渔业航路的形成,与明清之际东南沿海地区的复杂基层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严厉的海禁政策、沉重的赋税与猖獗的海盗活动,迫使琼州渔民前往西沙、南沙谋生。更路簿中所载始发于南沙岛礁南部的外洋航路,是渔民为出售渔货而开辟的。琼州渔民作为南海渔业航路的开拓者,为更路簿文本的形成积累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温淑春 《社科纵横》2007,22(7):59-61
民意调查的发展,考察其阶段的划分是一个重要角度。在目前可以看到的学术研究资料中,以研究美国的民意调查为主,有两种划分方法,一是以不同年代民意调查的变化特征来划分的不同阶段。二是将民意调查的发展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理想国》依据"对立原则"进行的灵魂划分把灵魂的三种欲求分别归属于灵魂的三个不同部分。许多研究者认为,《理想国》的这一灵魂划分在肯定灵魂非理性部分和非理性欲求存在的同时,会导致灵魂统一主体的缺失。但细致考察依据"对立原则"划分出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的关系,发现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并不独立地与灵魂的理性部分共在;相反,非理性部分代表的非理性欲求只在与理性发生冲突时才会出现。如此,《理想国》灵魂划分建构的正是理性的统一主体。这样来理解《理想国》的灵魂划分,不仅能够更好地解释人类的行为,也能与近代观念相比,彰显柏拉图乃至希腊哲学家强调理性能够独自构成一种行为动机的理论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50年代“一个中间地带”思想,雏形于60年代的“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正式形成于70年代初期。毛泽东以国家利益与主权诉求为逻辑原点,以矛盾对立统一论为哲学基石,以冷战时代背景为历史平台,以反对霸权主义为主要外交方略,形成了著名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作为中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具有十分特殊的时代价值,特别是在国际伦理与正义原则、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安全机制与战略伙伴关系、相互依存与文化超越等领域形成的理念和原则,是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许卫东 《社科纵横》2009,24(6):147-149
本文围绕陆俭明、李临定、马庆株、张斌等先生在词类小类划分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肯定了小类划分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