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徽省周边省份对安徽省在吸引人才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安徽省人力资源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和周边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文章分析了安徽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现状,认为安徽省人力资源数量较多,但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从大力发展教育、调整人力资源的就业结构和优化人力资源环境、进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安徽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补偿模式时,政府补偿、保险补偿、自我补偿、互助补偿和社会援助五种方式不可或缺,但他们在效率上存在较大差异.从效率角度出发,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补偿较为理想的模式应该是保险补偿:政府补偿∶ 自我补偿∶互助补偿∶社会援助=5∶ 2∶ 1∶ 1∶ 1,并且需完善地质灾害保险制度、社会捐助制度和提高灾民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3.
娄底市山洪地质灾害类型多,具有突发性、区域不均衡性、链带性与群发性等特点,其形成主要与人类活动、娄底特殊的地理环境及降水密切相关.地质灾害的防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务必践行科学发展观,进行系统的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经济圈的扩容一方面给安徽省沿江城市带来发展机遇,同时带来诸多挑战.随着合肥市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提升,合肥市在安徽省的经济地位日益增强,而芜湖作为安徽省第二大城市,和合肥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合芜关系是推动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合肥和芜湖具有非典型性双核型结构特征,两城市的资源特点 、产业结构以及空间关系各有利弊,这对于优化合肥和芜湖竞争与合作关系 、构建安徽省双核心经济增长引擎 、促进安徽省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重庆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认为人为因素在地质灾害发育和形成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为地质灾害也成为重庆地质灾害的主要方面。本文通过对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在地质灾害形成过程中作用方式的分析,归纳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徽省制造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已进入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以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为研究视角,分析了安徽省现阶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现状,揭示了安徽省在建设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可行性措施,从而推动安徽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安徽省由传统的制造大省向现代化制造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出口贸易是现代经济的动力,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最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随着近年的数据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方法无非是通过出口贸易,加强国与国、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近年来,安徽省的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本文从安徽省的总体经济增长状况等方面探讨安徽省的出口贸易现状,指出安徽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如商品结构不合理、以一般贸易为主等.最终提出安徽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加工贸易发展、优化市场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战略与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主要还是示范应用.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发现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规划协调不完备、技术不成熟、成本制约发展、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较少等问题.为了加快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发展步伐,可选择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战略框架.一方面,政府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市场拉动智慧农业发展.还应构建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产、研协同系统,着力培育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机制,可从规划协调机制、技术体系推进机制、政策扶持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四个方面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9.
加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通过研究西部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征,提出应加强地质灾害分布状况与形成原因的勘查,提前做好防御措施;进一步保护与治理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生态环境;加强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建设;做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2个方面的12类碳源,计算出安徽省2004—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LMDI模型对影响安徽省农业碳排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度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来自种植业方面的物资投入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增加,来自畜牧业方面的碳排放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因素拉动了安徽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和农业结构因素则抑制了碳排放量的增加.为促进安徽省农业碳减排,应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积极研发和推广农业碳减排的应用技术,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板岩又称青石,这种自然资源在现实中有众多的用处,对其的开发能很好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的问题.文章阐述了江西省星子县板岩的分布与开发的现状.剖析因开发而产生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以及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引发地质灾害等影响区域整体发展的问题.文章从政府管理、开采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减轻板岩开发对土地和环境负面影响的对策措施,倡导矿产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粗放、农田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是安徽省土地的基本省情,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为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科学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力度;严格管理土地;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以实现人地和谐的用地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概述了安徽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现状,即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供需形势严峻,生态环境脆弱;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地面塌陷和水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安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西部黄土高原窑洞民居发展中的环境工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民居形式之一 ,具有悠久的历史 ,由于具有冬暖夏凉、节约能源、节约土地的独特优点 ,从古到今得以延续和发展 ,并不断得到改进。但在黄土高原窑洞分布区存在着复杂的环境工程问题 ,如大风沙及沙漠化趋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失调 ,以及沟谷发育、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因此 ,重视窑洞区域的环境工程问题 ,将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民居相结合 ,有效地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窑洞民居的发展及其优势的研究 ,从建筑构造和地质条件探讨了窑洞民居的工程环境 ,提出了改进与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甚至导致了一些生态灾难,如过度砍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不合理使用土地导致土壤退化,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大气污染以及水污染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更加高效解决这一历史性的课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问题导向中的主体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具体分别从制度自信、机制健全、全球视野以及依靠人民群众的观点四个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探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道路。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农业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主要农业投入角度,根据不同的碳排放途径对安徽省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从自然资源、农用化学物资以及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论证了安徽省农业发展方式低碳化的必要性。并对安徽省农业固碳、节碳的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化肥、农业灌溉、农药是安徽省农业最主要的碳源。水资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稀缺,农用化学物资量大、低效的使用以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等因素使得安徽省发展节水、节地和节能的低碳农业十分必要。安徽省在农田土壤系统以及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固碳、节碳潜力,可以促进农业低碳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安徽省农村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关系密切。安徽省农村土地利用中,局部不能统筹兼顾,致使域内可用地资源匮乏、植被减少迅速、水土流失加剧、动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退化、土壤质量滑坡、土地污染严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意识不强、土地利用规划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村民环保积极性不高、部门管理不严、土地生态建设基础薄弱。为此,需采取牢记"惜土"国策,科学合理规划;加强理论研究,保障村民权益;创新工作机制,实行部门协调;加强生态教育,优化宣传手段;严守法律法规,激发全民参与;积极寻求方略,严格土地管理等措施有效应对目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矿业发展为福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同时也造成水土漉失、地质脆弱、景观破坏、水体空气污染等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在台风暴雨的肆虐下,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而主观认识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开采技术落后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基于此,相关部门可以从制度建立、组织规划、行政监管、资金筹措、尾矿利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促进矿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与湿地生态保护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当前安徽一些地方因为土地开发整理不科学,引发了湿地面积减少、湿地边缘土壤质量下降、湿地生物数量骤减、湿地水生态弱化、湿地周边社会生活环境受损等问题。探究其因,主要在于思想认识有失偏颇、规划方案不够科学、资金技术成为瓶颈、生态评价机制缺乏、法规支撑不力、管理体制不畅。因此,应采取提高认识、注重湿地生态保护宣传,立足实际、科学编制土地开发规划,加大投入、提升科学技术运用水准,控制污染、完善生态质量评价机制,健全法规、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创新机制、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是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为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高度重视林业和水土保持工作,认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滥伐森林破坏植被,他还强调水土保持工作要从难出发并长期坚持,可见,周恩来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意识,这可为我国目前水旱灾害的防治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