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哲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冲出书斋面向社会,企图为现实变革和政治斗争提供方法和准则。现实需要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紧迫性决定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肤浅与庞杂。在中国近代这个博引古今、包罗中西的哲学体系中,到处充满了各种明显的和隐藏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进步的和守旧的矛盾与冲突。“独”与“群”则是这众多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独”指个体、特性和自力,“群”指整体、合群和利地。“独”与“群”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由于缺乏辩证的思维方式,不能正确地协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于是,便使中国近代哲学时时处处暴露了“独”与“…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与近代历史主义方法冯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我认为,黄宗羲是一位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而又一脚跨进了未来的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充满了辩证法的光辉。他第一个为中国近代勾画了一幅民主主义的蓝图(尽管是粗略的),并以“风雷之文”召唤“豪杰之士”起来冲破“囚缚”,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而斗争。黄宗羲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我这里主要就历史主义这一侧面对此作一简要阐述。中国近代经历了社会大变革,也经历了一次哲学革命,后者是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合流过程中实现的,它现在还在继续着。哲学革命是思维方式的根本革命,包括有逻辑和方法论的革命。近代哲学家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探索。他们力图把西方文化中最优秀的成果移植到中国的合适土壤,找到中西哲学在逻辑方法上的交接点,以便促使中国哲学近代化,或者说,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百年文化史是整个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史上,“古今之辨”、“中西之辨”此起彼伏,“新学旧学”、“中学西学”碰撞融合,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景观。中国文化在曲折中发展,在黑暗中酝酿着黎明。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社会主义新文化就是在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构筑和建造起来的。不能全面地、正确地了解这一切,便不能科学地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基础和现实条件。近几年来,中国近代文化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报刊上不断有文章谈到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就中国哲学史来说,这个问题也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全局。因此,它引起各方面同志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有一种意见认为,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根本不必考虑什么哲学基本问题;另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只存在于近代而不存在于古代。其主要理由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古代“很少涉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清清楚楚地分成两大阵营,应该是近代哲学的特点。”哲学基本问题究竟是否存在呢?如果它存在的话,那它是否只存在于近代而不存在于古代呢!这些问题很有必要讨论清楚。长期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一直是研究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学界对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是一种显学,而对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方法论探讨则是这一比较研究的基础。以安乐哲为代表的一种观点认为,中西哲学具有不同的哲学和文化背景,比较哲学的任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寻找彼此之间互相补益的方法。而以牟博为代表的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中西哲学之间可以在承认各自文化背景差异的情况下,概括归纳出一个共同的哲学问题,中西哲学对这一共同问题可以有各自的解决方案和途径;通过综合、调整这些不同的解决方案和途径,取长补短,可以形成一种对于这一共同问题的确定答案。本文通过荀子与亚里士多德比较哲学的案例分析,认为在中西比较哲学中可能需要同时采纳上述两种观点。这就是,在承认中西哲学之间存在文化背景差异的前提下,寻找到二者所关心的共同问题,进而探讨二者所采取的研究策略之间能否找到"互相治疗"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大陆的哲学学科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学术领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反观这一进程,其学科取向大致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学术范式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与时俱进的开拓;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与创新;西方哲学的译介与研究。本文从西方哲学的视角出发,就三者在学术范式层面上的对话做了初步的反思。本文认为,西方哲学研究应当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理论视角和学术方法的借鉴。而中国哲学研究在学术研究和创造范式上的重建工作以及中西哲学的对话课题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术语言、中国哲学问题意识与问题场域的重新构造上。无论是中国哲学研究还是西方哲学研究都应当首先回到自身的脉络中,梳理和考察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不仅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伟大旗手, 而且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形态的完成者。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 的传统,吸取了西方十七、八世纪的机械唯物论,十九世纪进化论、细胞学说及自然科 学的唯物主义思想,形成了其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但长期以来,哲学界对孙中山自、然观的评价存在着重大分歧。分歧的焦点具体表现在对孙中山“生元”(细胞)说的评价上。有人认为“生元”说虽然包含唯物主义因素,但总体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有人认为基本倾向是“物活论”,有人则认为是“活力论”。还有…  相似文献   

8.
唯理论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同经验论并起的一个哲学派别。唯理论者认为,人类一切真实的知识都仅仅是理性活动的产物,单凭理性就可以推演出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来。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被认为是十七世纪唯理论的三个代表。怎样估价唯理论在认识史上的地位,怎样看待唯理论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笛卡尔的唯理论 笛卡尔曾建立了一个包罗一切科学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形而上学”是基础。因为“一切科学的原则都应当是从哲学(即“形而上学”──引者)。里面取得”(《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1975…  相似文献   

9.
在对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的评介中,有两种观点是值得讨论的。一种观点以黄顺基等同志为代表,认为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此,国内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我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另一种观点则是回避“三个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多元论和“世界3”的客观唯心主义性质。例如杜汝楫同志在《三个“世界”的学说——波普哲学介绍之一》一文中(以下简称杜文),通俗地介绍了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一学说,但杜文把从哲学基本问题上对“三个世界”的理论所作的分析说成是对波普的“误解”,认为“三个世界”的理论不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世界3”与柏拉图的“理念”和黑格尔的“世界精神”“根本不同”。这种观点是难以使人同意的。本文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杜汝楫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中西哲学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和西方在哲学的本体论上具有各自的模式。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即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两个要素、两个单元;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是“二元并存”,即世界有两个并列的、相反的本原。这两个模式的相同点是都有“二元”存在,它表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世界本体论实质是二元的,而非一元的;两个模式的不同点是,中国强调“二元”的统一,西方注重“二元”的对立。强调统一,表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整体”或“有机”(曲线)的思维方式;注重对立,则反映了西方哲学家“具体”或“机械”(直线)的思维方式。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各异的民族特性,对科学文化的奠定,风俗名教的形成和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信息哲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哲学的计算转向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哲学界面对信息革命的巨大挑战,做出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计算转向”。一般认为,“计算转向”是1992年由伯克荷尔德(Leslie Burkholder)提出的。在美国哲学会(APA)的计算与哲学(CAP)专业委员会的就职辞中,卡瓦利尔(RobertCavalier)提到,“在上个世纪的最后25年中,哲学不论是在教学上还是研究上都开始了‘计算转向’。我认为,是伯克荷尔德在与哲学的语言转向的丰富程度进行比较时,最先使用了这个短语。这一转向意义深远而它的影响无疑在下个世纪的头十年会继续扩大。”1998年,《数字凤凰》(T…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_,“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320页)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一个伟大贡献。它作为哲学的最高钢领和尺度,一直成为我们哲学研究的指南。本文试从范畴分析出发,探讨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特点和意义。 一、存在、自然界不等于物质存在、自然界比物质概念更大,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事。实际上,人们都已经习惯性地默认着这种“大于”的关系。比如,对于信息、引力这一类事物,人们就迟疑地讨…  相似文献   

13.
“古今之争”本来是一个“文学”问题,但今人如何看待古人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荷马、智术师到近代的黑格尔,每一个时代都交待了自己对古人的看法。施特劳斯把“古今之争”的内涵从文体和语言转换到雅典与耶路撒冷,再转换到进步还是回头的问题上,从而赋予该古老问题以古典政治哲学的内涵,使西方思想研究又多了一个可贵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孟伟 《求是学刊》2006,33(3):19-22
(一)启蒙运动时期英法政治哲学的产生可以把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兴起理解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也可以把启蒙运动本身理解为近代政治哲学的兴起。因为,启蒙运动所面对的两个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对象,一个是神权,一个是王权,它们分别构成了对人的思想禁锢和政治束缚。因此,近代欧洲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神学—政治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恰恰是启蒙运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启蒙运动呼唤的理性精神推进了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在怀疑、批判神学政治的同时探索新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原则。在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自然权利”问题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为,对恩格斯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传统解说,即“一切哲学都必须首先回答的”“是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等等是最准确、最深入的把握和理解。并固守在围绕对这个问题的“物本”回答所构造起来的现有哲学体系上。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和把握是不准确的。一 我们并不否认恩格斯这一思想极为准确地概括了古希腊以来不断涌现的寻求世界本源的各种哲学派别所争论的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 第一,恩格斯在表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的同时,还…  相似文献   

16.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学习西方,传播“西学”。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西学东渐”史。离开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输入、影响、破产,离开“西学”(“新学”)与“中学”(“旧学”)的斗争,就说不清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斗争。几十年来,国内有关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哲学史的论著,无不要谈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般事实,阐述这一总结论。但是,总的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只是对这个总题目中的一个方面谈些个人的浅见,目的是想使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在近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构建,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近代小说的两条发展线索及其高潮的“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小说没有产生巨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本文认为:自从1897年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出现了学习外国小说,走向世界,实现“近代化”的主导趋势后,小说观、小说内容的发展与小说形式技巧的发展并不同步,前者的高潮在晚清,后者的高潮在民初。这两个高潮的“错位”使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实际上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高潮,所以不能产生巨著。但它们为五四新小说的问世作了铺垫,孕育了新的开端,培养了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工部局的早期路政经历了初创、完善、丕变三个阶段。它既有近代路政的性质,又带有半殖民地的特征。工部局在路政管理中与华人社会发生的冲突,或源于工部局路政的殖民性质,或是因华人社会不适应近代化的赂政管理方法而引起的,后者实质上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表现。但这两种冲突往往糅和在一起,都以反抗殖民统治的形式出现,反映了近代中西冲突的基本特征。工部局的早期路政,促进了上海城市的畸形近代化,并对上海华界路政的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执行了历史赋予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20.
休谟是十八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怀疑论与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哲学史界对休谟哲学的评价问题产生了一些分歧,特别是对休谟宗教观的看法分歧更大。有的同志认为:“休谟的哲学和贝克莱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实质并无二致”,“休谟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比贝克莱狡猾些”,休谟的用意是“企图用釜底抽薪的办法来根本摧毁无神论的基础”,他的哲学“是为宗教张目”,是“彻头彻尾反科学的”,等等。我觉得这些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是很值得商榷的。与上述观点不同,本文认为休谟哲学不仅没有为宗教神学进行论证,反而还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