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步会 《南方论刊》2013,(8):74-75,78
笔者认为发生在选人用人中的腐败现象的形式多样、原因复杂。国有企业应引以为戒,通过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等,进一步预防国有企业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2.
孟韬  于立 《社会科学战线》2006,143(5):88-94
资源型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夹杂着资源枯竭、关闭破产、产业转型、社会稳定等因素,增加了其复杂性和困难性,改革步伐长期滞后于一般性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本文在对1990年代末期以来东北这一典型地区的调查基础上,论述了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难点与形式,分析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资源型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有企业重组的企业家机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路径下 ,国有企业的绩效来源主要不是产权改革或私有化的结果 ,而更多地依赖于企业领导人的企业家能力及其发挥。本文要探讨的一个基本问题是 ,企业家机制是如何在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造中发挥作用的。本文的结论是 :政府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选拔制度决定了被选拔企业领导人企业家素质的高低 ,而对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和企业的产权制度安排则进一步影响企业家能力的发挥 ,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绩效。由此 ,建立起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结构—行为—绩效模型。而国有企业企业家能力发挥作为企业家过程则受到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建立完善政府行政委派与市场配置相结合、以市场配置为主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机制 ,是当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的现实选择。建立以经营管理者业绩为主要依据的激励机制 ,可以从制度上规范经营者的行为 ,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制后体制异化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中州学刊》2003,(5):45-47
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改制后出现的两种体制异化类型 :“内部人控制”与“行政干预” ,揭示了两者之间互相依存寄生的内在关系 ,研究了这两种体制变异现象的成因及危害 ,提出了把握并消除体制变异的重要意义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吕波 《理论界》2004,(6):362-362
改革的途径就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组,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化企业制度,确立“三全一层”的领导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就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发挥财务会计工作的作用,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8.
梁旭光 《齐鲁学刊》2003,46(4):133-136
民主政治的发展显著表现为公民对政治的参与程度的提高 ,而公民的政治参与是靠一整套健全的制度来实现的。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和透明度还比较低 ,根本问题在于参与机制还不够健全。克服弊端的根本途径在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 ,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剖析了国有企业传统人事管理中的一些弊端 ,遵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田秀环 《理论界》2002,(2):12-13
邓小平的用人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筑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在它的指导下,我国的干训改革从1980年初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开始,步步深入,日臻完善。到目前已经建立起一套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重组是国企改革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条主线,受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我国国有企业重组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其中,政府偏好及其战略安排在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和主导地位,影响和决定着重组的方向、进程和绩效;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是政府国企重组战略发生改变的更深层次原因;管理者的规模偏好则是影响国有企业重组的重要内生动因。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重组进入新一轮活跃期,为提高重组绩效,应注重国有企业重组战略的顶层设计,遵循分类重组的原则,优先重组资产专用性高、协同效应显著的企业,同时结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将非国有经济纳入国企重组视野,此外,在配置外部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再整合。  相似文献   

12.
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劫团源于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和追逐利润的内在动力。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之一。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与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有关。因此,须建立绩效评估机制、竞争机制及相应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是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茂名华达企业公司作为茂名石化公司属下的有40多年历史的后勤服务单位,从2002年始,冲破阻力,克服困难,创新思路,积极开展企业改制分流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最近,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茂名石化公司召开社区改革现场会,总结推广了华达公司改制分流的成功经验:一是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为改制分流奠定思想基础;二是推进业务重组,化整为零,为改制分流创造条件;三是树立服务意识,创新经营机制,增强生存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14.
于永光 《理论界》2000,(4):15-15
党的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步深入 ,国有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转制方式使很多转制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 ,从而推动了企业间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盘活了存量资产 ,促进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发挥了现有资产的潜力。在企业改制中 ,能否做到独立、公正、客观科学地反映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和企业的整体价值 ,不仅为政府部门关注 ,而且也是企业全体员工以及与企业有相关联系的人员所关注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5.
改制后东北国有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空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改制国有企业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有其必要性。具体操作时,可把"以企业为本的合作模式"和"以社区为本的支持模式"作为改制国有企业开展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把解决员工人际沟通问题、企业员工归属感的培养、企业员工的心理适应训练、完善支持网络作为东北改制国有企业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点。企业社会工作为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难点,但多年来却收效甚微。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基础没有改变。要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国有企业必须进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这是企业改革首要的、根本的内容,也是深层次、基础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家族企业用人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叶娜 《兰州学刊》2005,(2):121-122
(一) 在我国,家庭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所推动的社会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被得到广泛的重视,并逐步形成了“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这一共识。因此,深入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积极探索、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发沉睡的人力资源,使国有企业再度展现其璀璨的光芒,以此推动经济的腾飞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形成了一套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0.
一、国有企业内审工作的必要性开展企业内审工作,既是完善国家审计体系,切实健全审计制度的需要,也是国有企业健全组织机构、严格内部管理、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补充。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逐步走向市场,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已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政府不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干预,而是以所有者的身份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即外部审计。国家对企业的外审监督虽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但却不能对所有国有企业都进行及时的、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