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寸心与寸金     
蒋平 《现代交际》2004,(5):41-41
在清代流传着一个“六尺巷”的故事:大学士张英在桐城的相府与姓吴的邻居之间有一空地,吴家修房砌墙越过了中界,张的家人写信报告,想请在朝廷做大官的张英出来制止。谁知,张英批诗一首寄归:“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健康》2013,(9):38-39
当归的美丽传说 侯宝林老先生在他的一段相声里边说过一个四句的谜语,每句猜一个草药名:“看看来到五月中,家人买纸糊窗棂,丈夫出门三年整,一封书信半字空。”“看看来到五月中”,是半夏,因为五六月正好是夏天过了一半的时候。“家人买纸糊窗棂”是指防风,“丈夫出门三年整”指当归,而“一封书信半字空”指的则是白芷。  相似文献   

3.
《老年世界》2006,(20):29-29
据传说。北宋时的苏东坡,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至夜半,吟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要三个儿子对出下联。虽然只有五个字,难度却很大:“首尾必须同字,前后意思要一样。”结果第三个儿子苏过最聪明,对日:“中秋八月中”。  相似文献   

4.
赵峰 《老人世界》2014,(5):58-58
沧州市委老干部局确定“三服务两满意”(服务老干部、服务老年人、服务社会,实现让党委、政府满意,让老干部及家人满意)的工作目标,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老干部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光景过得真快,昔日打打闹闹的兄弟姐妹六人,其中五人退休了。父母过世早,我们成家立业各自一方,却一直能够骨肉相依,相帮相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弟。家人都称他为“管家婆”。“管家婆”的绰号由来已久。三弟从小就爱管家事。诸如协助母亲生火做饭、打扫房间、担水、喂鸡等,每个事项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可以轮换替补,不能出现空缺,谁要是偷懒,他就告谁一状。就连母亲都说:“有这么个小‘管家婆’,还真让我省不少心。”  相似文献   

6.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自己去。”这阴森恐怖的民谚,常让一些临“坎儿”的老人惶惶不可终日。也让家人陪着揪心!其实,老人要过的两个“坎儿”。不过是个误会,据生物学家研究: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20~150岁之间。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尊严     
一位刚从美国学习回来的朋友说:在夏威夷期间,发现那里几乎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快乐。印象最深的是一老者导游,他对待每一位游客都很和善,服务非常周到,如同照顾自己的家人。见到中国游客,他用蹩脚的中文不断地说:“你好,中国”“你好,北京”。所做的一切,让人感觉舒坦,看得出,他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2月16日上午,外地某记者和家人从海南岛三亚市区乘坐6路车,上车刚投币两元,乘务员便提醒:“春节每人两元。”那记者问:“哪儿写着呢?”司机答:“这是潜规则,不用写,三亚潜规则多呢。”虽勉强掏钱补票,但这没有出处的抬价潜规则,却让这位记者有些郁闷。  相似文献   

9.
赵峰 《老人世界》2014,(10):57-57
沧州市委老干部局认真分析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以“尊重历史、善于研究、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为价值理念,确定了“三服务两满意”(服务老干部、服务老年人、服务社会,实现让党委、政府满意,让老干部及家人满意)的工作目标,在强素质、转作风、带队伍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老干部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0.
徐曼和赵毅谈恋爱那会儿,一次,徐曼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徐曼的家人都在外地,赵毅接到电话后匆忙跑到医院,衣不解带地伺候她,给她炖奶白的鲫鱼汤,从容地给她排空导尿袋,徐曼满脸通红地躺在病床上制止他:“那活太脏,你让护士弄吧。”熬夜熬出厚厚眼袋,没来得及刮一脸青黑胡茬的赵毅很家常地说:“真的爱一个人,就应该是不仅能一起甜蜜,还要能守着你一块疼痛。”  相似文献   

11.
近读巴金的《随想录》,想起作家刘心武的一句话:“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活不多,但很精彩。人生不可缺少亲情、友情和爱情。文学巨匠巴金可堪称为具有“三情”的典型人物。亲情是一种深度。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包括出于重的称呼和热心的照顾,真正体现“一家”的感情,充满一家人的欢乐。巴老在家里,和家人朝夕相处,以加情愫。他写“随想”,养成一种习惯,即让女儿小林做“随想”的第一个读者,给提意见。小林是文学刊物的编辑,有些实践经验。她校阅…  相似文献   

12.
徐蕾: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王坚和他的家人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大家庭,3代10口人,4个姓,不过成员和成员之间的关系,却有点复杂,以至于第三代孩子往往会混淆了称呼。先让我们搞清楚这家人亲上加亲的关系:邹凡扬和韦毅两位老人有一双  相似文献   

13.
刘锴 《当代老年》2013,(8):47-47
盛夏季节,由于气温升高,家人常会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身体乏力疲倦、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医生说这种现象叫“苦夏”。为了帮家人度过“苦夏”,我在家里“研制”了三种“冰粥”。吃过几次发现,“冰粥”确实有消暑开胃、治愈“苦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皮广洲 《职业》2010,(5):39-39
人的一生,无论职务高低、岗位变迁,每天都要与无数人打交道,但认真总结归纳,终其一生所接触的无外平以下“五种人”:一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二是自己的部下,三是自己的服务对象,四是自己的家人,五是自己。那么怎样才能与这“五种人”打好交道呢?  相似文献   

15.
苗青 《当代老年》2007,(12):27-27
老同事家的一双儿女都是搞科研工作的,家里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IP电话、手机、打印机、复印机应有尽有。我见了羡慕地说:“老兄,你们家可真是现代化高科技家庭啊!”听见这话,老同事脸一沉说:“这叫外人羡慕,家人心烦!”我不解地问:“你这就不对了,能跟上时代发展,高兴还来不及呢,有啥心烦的?”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大使夫人Germana对中国并不陌生。90年代初时,她和家人就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她说:“重返中国让我非常兴奋,因为我看到了中国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琴瑟 《老人天地》2010,(10):30-31
为让他专心演戏,贫妻累出了脑血栓 张洪杰今年66岁,吉林公主岭市人。16岁那年,家人送张洪杰到评剧团学戏,天资聪颖的他很快脱颖而出,他饰演的“包公”、“陈瘸子”、“二孔明”等角色被众多观众所喜爱。  相似文献   

18.
围棋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墨客中有很多人都喜爱下棋,因而留下了不少棋坛轶闻。 三国时的魏人阮籍,一日与朋友下棋,家人匆匆跑来告诉他:“老夫人去世了。”朋友听了站起来不下了,可阮籍执意不肯。终局之后,阮籍饮酒三斗,嚎啕大哭,吐血数升,体重一下子减了好几斤。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底的一天,我正和家人欣赏为父亲程宽诞生110周年定制的相册,突然收到一份来自故宫的快递邮件。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一看,原来是我写的《忆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的文章刊登在故宫博物院出版的《紫禁城》上。相册、刊物两相辉映,全家欢欣鼓舞,我也大声喊起来:“真是双喜临门。”这不仅让我能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也成为我全家人又一份珍贵的精神藏品。  相似文献   

20.
陈敏 《老年人》2010,(8):29-29
我的婆婆叫铃木练子,是一个热爱中国也挚爱自己中国丈夫的日本女人。年轻时,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并跟随他回到一衣带水的中国生活。尽管“文革”十年浩劫让她和家人受尽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但她坚强的意志让她成为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家人抵挡风雨,并鼓励身陷囹圄的丈夫战胜黑暗,迎来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